傅曉華
摘要:課堂教學調(diào)控的起承轉(zhuǎn)合,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于提問的精心運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提問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但在欣喜的同時,低效無效的提問仍存在著,沒能賦予學生主動探究的激情和動力。因此,將簡約理念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達到在教師“問”的簡約中實現(xiàn)學生“學”的有效,使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更高效。
關(guān)鍵詞:高中思想政治;簡約;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3-0269-02
提問是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傳遞、共享、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在上課、觀課、議課和研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的提問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但在欣喜的同時發(fā)現(xiàn)低效無效的提問還仍然存在著:要么簡單,為問而問的無效提問,如老師常問“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學生無收獲;要么繁復,一問到底,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問題過多,流于形式,缺少精心設計,使學生應接不暇,失去主動探究的激情和動力。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調(diào)控的起承轉(zhuǎn)合,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于提問的精心運籌。數(shù)學特級教師徐長青認為,簡約教學可以做到“從冗繁走向凝練,從雜亂走向清晰,從膚淺走向深邃”,實現(xiàn)有效教學。那么,怎樣將簡約理念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提問,使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的教學更有效、高效呢?
一、設計有效,簡明而不繁復,問出學生的激情
有效的提問,要有明確的核心。明確的核心包括設問時的目的明確、在提問時引導學生思考的具體方向要明確等。提問時要避免使用口頭禪式的問句,例如“對不對”、“是不是”等一類不具有實際意義的問句。提問的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簡明而不繁復,這樣才能避免學生使用籠統(tǒng)的套路回答。如果學生能夠用套路回答,那么提問的目標就沒有實現(xiàn)。簡約提問應是設計與即興的結(jié)合。設計的問題在簡約的可控性上較大,但簡約的同時還應該注重提問目的達成的效果,即提問在注重簡約性的同時還應注重有效性。即興提問的應變性在效果達成上能夠?qū)υO問目的的完成進行補充。但即興提問更加考驗教師在臨場應變速度與語言的組織能力,這就是“工夫在課外”的重要表現(xiàn)。這不僅考驗教師個人的知識儲備,也關(guān)系到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基于了解之上的因人設問、因班設問,能夠提高簡約提問的有效度。例如,某位教師在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課《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教學設計中,以一部將大眾文化載體的功能和邊際效應發(fā)揮到極致的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作為教學情境,站在整課的高度預設了三個問題:探究一:韓劇為什么能占領中國市場?為什么能夠飄揚過海,影響了美國,甚至歐洲?探究二:思辨:看韓劇讓中華文化自尊受傷(正方)與看韓劇未必傷害中華文化自尊(反方)。探究三:請同學們推薦自己喜歡的一部國產(chǎn)影視劇,說明推薦的理由?這一設計匠心獨運,運用典型的文化現(xiàn)象——《來自星星的你》視頻材料的有效信息進行簡明設計,一例貫之,構(gòu)建了整課的“大框架”。所提問題直入課題,用簡明的語言設置豐富的內(nèi)容,巧妙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激情,能夠讓預設更有效地執(zhí)行,也顯示出這位教師很強的專業(yè)素質(zhì)。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關(guān)鍵點、易錯易混點、核心之處等提問,做到簡明而不繁復,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問出學生的激情。
二、貼近生活,簡潔而不拖沓,問出學生的思維
建構(gòu)主義認為,知識不是獨立于人而存在的,學習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信息移植,主張教學從學生所處的真實生活環(huán)境中追尋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不足或與其已有的認知相互矛盾之處,以激發(fā)其學習動機。思想政治學科的生活化特點和本身的簡潔之美要求課堂情境能夠貼近生活,簡潔而不拖沓,問出學生的思維?;趯W生的生活和知識基礎的適當引申,進行豐富而有效的設問,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與課堂氣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引申的材料應刪除不必要的延伸信息,因為材料的引入是改變課堂單調(diào)氣氛的手段,而引入過多無關(guān)的問題卻會喧賓奪主,模糊設問的目標,從而弱化提問效果。每位學生與每一堂課也都有其獨特性,因此在提問的時候,應根據(jù)課堂情境的不同、個別提問與集體提問情境的不同,在設問目標一定的情況下,調(diào)整提問的語言。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提問應使用具有共鳴性的語言。共鳴性的語言是指從學生的知識儲備出發(fā),使用能夠引起學生共同思維的詞語提問。莎士比亞說過:“簡潔是智慧的靈魂”。使用簡潔、精當、反復錘煉的教學語言,傳達出足夠豐富的信息,引導學生生動有效地分析與思考。例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是必修三第四單元第十課第二框的重要內(nèi)容,這一課的知識點有三個目:一是“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二“在科學文化的陶冶中升華”;三是“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如果每個目都設置多個問題,課堂教學就會顯得零散,沒有重點。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貼近生活,簡潔而不拖沓。在一節(jié)市級研討課上,筆者以“一‘扶爭議——由道德沖突看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為主題,簡潔地設置了三個問題:老人跌倒:①該不該扶?②敢不敢扶?③怎么去扶?通過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明白要發(fā)揚尊老敬老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在路遇跌倒的老人時要注意科學救助,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學會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并能夠作出正確的選擇,從而自主完成知識的生成與構(gòu)建。
三、領悟升華,簡練而不呆板,問出學生的靈動
簡約的相對性表現(xiàn)在對不同問題設問的具體情況不同,更表現(xiàn)在教學情境自身是整體性、結(jié)構(gòu)性和流動性的。簡練而不呆板的提問可以使老師靈動地教,學生靈活地學,在領悟中升華,問出學生的靈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課堂呈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精彩,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提問之后應及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和點評,這樣能夠?qū)υO問的核心目的進行二次強化與補充,使學生更為明確知識的重點與應用。及時就學生的回答進行啟發(fā)式再提問,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及時總結(jié)與評價,還能夠避免滿堂皆問、令學生應接不暇的弊端。因此,“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這一課在領悟與升華的環(huán)節(jié)中,筆者設計了一個“道德領獎臺”,即“當同學問你問題時、當你看到校園里的紙屑時、當你外出旅游時、當你遇到跌倒在地的老人時……你們會怎么做呢?”在學生們自評和互評的過程完成之后,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予以鼓勵性的評價并加以總結(jié),如“當同學問你問題時—回答的是知識,彰顯的是靈魂;當你看到校園里的紙屑時—彎下的是腰,高擎的是心靈;當你外出旅游時—除了照片,什么也別帶走;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當你遇到跌倒在地的老人時—伸出的是手,送出的是溫暖……”,使學生們在思考中覺悟,在參與中提高,更加明確了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就應該從我做起、現(xiàn)在做起,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道德領獎臺”,簡練而不呆板,挖掘這些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科思想的價值,并在課堂中自然而然、不露痕跡地適時滲透,讓學生有所感悟,在生活中自覺踐行。
四、多元開放,簡約而不簡單,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提問不僅僅指老師向?qū)W生的直問與追問,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學生對老師的疑問與反問,師生互問,生生互問等。老師在設置問題時,應當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對知識點的問題設置進行分解與分配,這不僅有利于問題設置的簡約、開放和目標的明確,也有利于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提問啟發(fā)。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可以在學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引導學生參與情境設置與問題發(fā)現(xiàn),能夠提高學生探究的興趣,也能夠節(jié)約問題設置的語言成本,從而達到簡約的效果。課堂提問應呈現(xiàn)出高度凝練的簡約性,在簡約的應用上也要注意時機和力度,不應當為追求簡約而簡約,而應當以有效為前提做簡約提問的設置。例如,在學習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這一課之后,筆者在指導學生自主建構(gòu)知識體系之后,設計了一個反思問題,即“怎樣做才可避免老人跌倒卻無人扶的現(xiàn)象發(fā)生呢?”。通過學生們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有的學生能從經(jīng)濟角度來分析國家要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等;有的學生能從文化角度來建議國家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等;有的學生從個人角度來提議要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等……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卻體現(xiàn)出多元開放,多角度思考,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簡約提問不是簡單地壓縮和簡化問題,而是不需要刻意地精雕細琢,不需要相當?shù)纳萑A,是倡簡的、務實的、有效的、多元的、開放的……能夠調(diào)動學生們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打造生本智慧的課堂。
善教者莫不善問。每一個有效的設計,每一個簡約的提問,每一句客觀的評價,每一節(jié)靈動開放的課堂,無不對老師專業(yè)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學習、研磨、提升,將功夫花在平時,有了長期的積淀,達到在教師“問”的簡約中實現(xiàn)學生學得有效,才能成就精彩、生動、開放的課堂。正如《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描述:“最偉大的真理是最簡單的,最偉大的訓誡是易于理解的。但是當簡單的真理被贅言遮蓋,就通常不能讓最需要它的人了解?!焙喖s不是簡單,讓簡約提問成為一種時尚,智慧的升華,成為教學的永恒。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鄭金洲.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系列:問題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美]沃斯,[新西蘭]德萊頓.學習的革命: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M].顧瑞榮,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
[5]楊志義.有效教學始于“問”[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