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
摘 要:本文擬從象似性視角對指示語的語用功能進行闡釋,再通過聯(lián)系距離相似性、數(shù)量象似性、標記相似性和話題象似性等四個象似性原則對人稱指示語、時間指示語、空間指示語、語篇指示語和社會指示語等五種指示語類型進行語用分析,從中可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具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象似性原則可以廣泛運用于語用學中,特別是其中的指示語中。同時,這也必將廣拓象似性原則運用于語用學的研究范圍,為語用學和認知語言學跨平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 ?象似性 ?語用學 ?指示語 ?語用分析
一、引言
索緒爾提出“語言符號是任意的”之后,這很快便被奉為“金科玉律”,但是提出反對意見和表示質(zhì)疑的大有人在,美國哲學家和符號學家皮爾斯(Peirce)在十九世紀末便提出符號三分法(象征符、象似符、指示符),認為“每種語言的句法,借助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都具有合乎邏輯的象似性”。[1]之后,國外語言學家Haiman、Jacobson、Givon、Simone等和國內(nèi)學者許國璋、劉潤清、胡壯麟、王寅等都對象似性進行了深入研究。許國璋于1988 年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指出語言符號與其所指意義存在著“象似性”(iconicity)。[2]
Haiman將擬象象似性分為兩種:成分象似和關系象似,接著又把關系象似劃分為數(shù)量象似、順序象似、距離象似和標記象似。[3]王寅后來又提出了話題象似。本文將從距離象似、數(shù)量象似、標記象似和話題象似四種象似性對指示語的語用功能進行分析。
李福印在其《認知語言學概論》中將象似性定義為語言在形式與意義之間具有的相似關系(2008:41),這里的意義包括所指意義,這就必然要涉及語境問題,而且意義又與功能、意向、話語用義(或叫話語的交際意義)緊密相關,就必然要與語符使用者密切相關,因此,象似性理論不僅屬于之前一直在研究的語義學領域,而且還應當屬于語用學。[4]而指示語為語用學中重要的內(nèi)容,也是筆者所需要研究的方面。
二、從象似性角度分析指示語的語用功能
(一) 距離象似性
距離象似性的定義是功能上、概念上和認知上距離近的,形式上的距離也近(Givon,1994:51),概念距離的遠近跟語言與形式之間的距離成正比。Haiman也指出語言符號之間的距離與符號代表的概念之間的距離相一致。他還提出社會距離象似性這一說法,即人們所使用的語言中可反映人們之間社會距離的大小,社會距離可遠可近,其遠近取決于話語的使用。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有一條是:客氣程度意味著距離遠近,講話者越客氣使用的語言單位便越多,社會距離便越大。[5]
1.時間指示語
時間指示語是語言活動參與者用話語傳達信息時所提及的時間。時間指示語中的一種情況是時態(tài)。在說英語的國家中,人們表達請求或建議時一般使用過去時而非現(xiàn)在時或?qū)頃r,一方面為了表達委婉,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人們之間的距離性,故意拉開距離,強迫感減弱,給聽話者留下一定心理距離為后來的答應或者拒絕留下一定空間,以至于讓說話者不會太過于尷尬。例如:
a. Would you pass that salt for me?
b. I would not do it like that if I were you.
a中說話者讓聽者幫忙拿鹽時用“would”這一情態(tài)動詞過去式,使人產(chǎn)生一種“遙遠”的距離之感,減弱了命令性或強迫性。通過對比“Pass that salt for me”,便能更好地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b中說話者給聽者提建議,也用過去時,表達一種過去的思想或行為,更委婉,強迫性也大為減弱。由此可見,時間指示語中的過去時態(tài)體現(xiàn)了距離象似性。
2.社交指示語
社交指示語,指的是語言結(jié)構(gòu)可以影射出社交活動參與者的社交身份、社會關系和社會地位以及他們中的其中一個與所談及的人的關系。
在社交指示語中通過對不同稱謂的使用來判斷說話者和聽者之間的關系。比如,英國有個有名的作家叫做Thomas Hardy,根據(jù)他的職業(yè),作為讀者我們可以稱他為Writer Hardy,以示尊敬,作為他親近的人或朋友,可以稱他為Tom。例中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的不同稱謂影射出人們之間不同且相對的社會關系,之間的距離從稱謂的不同使用中自然或近或遠。例如:
Teacher Wang said that the homework should be finished on time.
例子發(fā)生在師生之間,一方面學生稱教授他們知識的人為老師,以表尊敬,另一方面,跟老師保持距離,特別是當老師非常嚴厲的時候。由此可見,社交指示語也體現(xiàn)出一定的距離象似性。
(二) 數(shù)量象似性
數(shù)量象似,即信息量大、信息難預測,語言表達既冗長且復雜。其認知基礎是:語符量愈多,愈會引起人們更多的注意,信息處理也就更加復雜,傳遞的信息量自然就很大。
指示語是語用學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相對于其所指代的信息它傳遞的信息是已知和可預測的,而大部分指示語相對于它們所指代的詞語使用的語符要簡短,二者存在顯而易見的數(shù)量象似性,同時體現(xiàn)了經(jīng)濟原則,這種語言現(xiàn)象較為普遍。[4]此說法不無客觀性,深刻揭示了通過數(shù)量象似性可以研究大部分指示語這一重要規(guī)律。
人稱指示語
關于數(shù)量象似性,李福印在《認知語言學概論》一書中說道,“英語名詞復數(shù)的規(guī)范形式是在單數(shù)形式上添加語素,形式的增多表示意義的添加,這就是數(shù)量象似性的一個表現(xiàn);事實上,研究表明,世界上只有復數(shù)形式比單數(shù)形式長的語言(Jacobson,1990:414),這說明數(shù)量象似性在語言中普遍存在。還有,英語形容詞的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在音素上逐步遞增,表示程度加強(Jacobson,1990:414),也體現(xiàn)了數(shù)量象似性。”[6]由此可知,象似性在句法中可以研究,在詞法中亦可探究,因指示語一般是由單個詞組成,故利用詞法研究象似性具有可能性。經(jīng)研究,人稱指示語中的兩個方面符合數(shù)量象似性,其一是人稱復數(shù),如,we/us,you,they等,其二是指示詞的復數(shù)形式,these,those等。例如:
a. Let us preserve the earth we live by together.
b. These men work extremely hard to support their families.
a句在翻譯時多將us譯成“你我”,這一整句就變成“讓你我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其中“你我”比“我們”更富韻味,這樣不僅避免了重復、符合了漢語的韻味,而且表達了環(huán)境保護者所要抒發(fā)或倡議的內(nèi)容: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可見,兩個人稱代詞的簡單疊加起到了加強程度和意義的功能,疊加意味著數(shù)量多,具有一定的數(shù)量象似性。b句譯為“男人們賣力工作以養(yǎng)家”,“男人們”中的“們”跟“男孩女孩們”里的“們”一樣,起到指示句中“these”的作用,意為在數(shù)量上多于一個。指示詞的使用,表示程度的加強,體現(xiàn)了數(shù)量象似性。
(三) 標記象似性
標記規(guī)則有有標記和無標記之分,無標記項指意義具有普遍性特征,有標記項指一對成分帶有區(qū)別性特征,有非常規(guī)性,有特殊意義,成分在交際中不可預測的情況較多。(王寅,1993:192,358)
標記象似性,指可預測意義和常規(guī)意義象似于無標記語言,只需要最小推理;額外意義象似于有標記語言,處理話語時需要花的時間較多,付出的努力較大。(王寅,2006:559)
空間指示語
除了可表示空間指示詞的地點狀語之外,指示詞“這”(this)和“那”(that)亦可以表示空間指示語,如,“坐這兒”、“站那兒”等,其一般與“邊”、“地方”、“地區(qū)”、“城市”、“國家”等地點名詞一起使用,且表物體的名詞也代表它們所在位置,也可與“這”,“那”一起使用??臻g指示語與時間指示語的標記象似性分析同理,再以一例進行闡述:
a. I prefer to stand by this desk.
b. I would like to sit in that chair.
例中this desk和that chair都無標記性,表現(xiàn)了說話者的喜好,理解起來不費力,相反,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有標記性,表示說話者不喜歡待在那些地方,理解起來相對來說較喜歡待的地方費力些。故,空間指示語有標記相似性。
(四) 話題象似性
王寅將話題象似性定義為:句子的話題象似于思維上的起點。[7]人們在說話或?qū)懽鲿r,都有一個起點,也就是思維起點,思維起點在語言中的表述就是句子的話題,其與思維存在象似性。
句子的開頭往往是說話或?qū)懽鞯钠瘘c,是句后其他表述內(nèi)容的基礎部分。同時,句首內(nèi)容可讓信息接收者獲得信息發(fā)出者發(fā)出的信息,這對于語用交流不無重要性。從信息結(jié)構(gòu)的角度講,句子的第一成分叫話題,是句子其余部分敘述內(nèi)容的起點。(王寅1993:340)這一抽象模式為:話題+主語+謂語+賓語。例如,Judging by his appearance(話題),he(主語)is(謂語)over forty(表語)(從外貌上看,他有四十多歲了)。
語篇指示語
語篇指示語指在說話或行文過程中選擇恰當?shù)脑~匯或語法手段來傳達話語中某部分或某方面的指示信息。英語中基本的語篇指示詞有:this,that 以及帶the 的名詞短語。[8]例如:上面的例子That was a very nice thing to say中的that就是語篇指示詞,具有前指功能,即指前面所說的事情,不僅減少了詞量的使用,具有經(jīng)濟性,而且起到了開啟話題的作用,有利于語用交流的進行。例如:
a. A:How do you think of sci-fi films?
? B:Ah,that is one of my favorite types.
b.I bet you haven′t heard this story.
a中的that指代上一句中的sci-fi films,作為問句的中心詞被答句中的指代詞所替代,之后作為答句中的話題使用,接著會話由科幻電影這一話題展開。b中指代詞this雖然放在后面,但是我們可以將其轉(zhuǎn)化為This story,I bet,is what you haven't heard about,在這里依然不影響其作為話題來使用。這句中的this指的是接下來將要敘述的故事內(nèi)容,具有語篇指示詞的作用。故,語篇指示語可從話題象似性角度進行闡釋。
三、 結(jié)語
語言符號并非是任意的,它還具有一定的象似性。然而語言也并非全由象似性原則構(gòu)成,它與任意性一起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語言和思維。
象似性原則廣泛存在于語用維度,與語用學中的語用原則等有著很多相通的地方,本篇特指指示語的部分。
將象似性理論與指示語結(jié)合起來研究,有助于擴大研究視野,拓寬象似性原則運用于語用學的研究范圍,為語用和認知跨平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 Haiman J.Iconicity in syntax[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85.
[4] 王寅.象似性原則的語用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003(1):3- 12.
[5] 張鳳.語用層面的距離象似性考察[J].外語研究,2003(4):21-24.
[6] 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8.
[7] 王寅.從話題象似性角度談英漢句型對比[J].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1998(2).
[8] 羅娟姣.英語指示語及其翻譯[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