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健
宮女志,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宮女的墓志銘。周紹良主編的《唐代墓志匯編》及《續(xù)集》收錄5000多方唐代墓志,其中宮女墓志有100多方。于右任收藏的墓志,除了“鴛鴦志”外,宮女墓志也是他的收藏重點,共收了31方南北朝、隋、唐的宮女志,占其收藏墓志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宮女志也是筆者碑拓收藏中的專題之一,已收有二品至九品宮女志拓片近10張。
宮女,看似光鮮,錦衣玉食。然而,絕大多數(shù)的宮女是在坐“情感牢獄”,并一直將牢底坐穿。后宮三千,能得皇上寵幸的則無多。大多是青絲變白發(fā),在深宮禁苑內(nèi)終老一生。讀一讀元稹的《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以及白居易的《上陽白發(fā)人》“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發(fā)新;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同時采擇百余人,零落年深殘此身……”這兩首詩,便是宮女內(nèi)心的哭訴。
唐代亡故的宮女大多有墓志銘,有些宮女標(biāo)明職位和品階,如刀人、典燈、司言、才人等,其他則泛稱宮人。大多數(shù)宮女都有品階,最高為一品,低者為九品,亦有無品者。然而宮女墓志銘的書寫并沒有太大區(qū)別,常見格式大致相同,簡要概括宮女從入選到喪葬的一生,不少墓志語言相同或僅簡單修改喪葬年份。筆者手頭就有兩張宮女墓志拓片,除年歲與卒年不同,其余一字不差。而更讓人悲催的是,宮女的墓志大多不署姓名,首句便是“亡宮者,不知何許人也”,忽略了已故宮女的姓氏籍貫。僅從這一點看,古代宮女還不如刑徒,洛陽出土的東漢刑徒磚,即刑徒(囚犯)的小型磚制墓志,雖簡單僅二三十字,卻有姓有名。從于右任收藏的30多方宮女志看,南北朝和隋朝,宮女墓志還有姓名或姓氏,到唐朝宮女都成了無名氏。其實宮女選入宮中時,都有姓氏籍貫的記錄,墓志故意忽略,是對宮女卑微身份的鄙視。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也是宮女出身,為五品才女。駱賓王《討武瞾檄》稱“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北闶钦f武則天是“更衣入侍”的低賤宮女。當(dāng)然,后來她當(dāng)了皇帝,那就另當(dāng)別論了。
筆者收藏的宮女志拓片中,有一張《大唐故亡宮八品墓志銘》,銘文為:“亡宮者,不知何許人也,令儀夙茂,淑德早閑(嫻),言從桃李之蹊,選入芝蘭之殿,炎涼亟貿(mào),執(zhí)貞順而無僭;福壽已登,在營魄其難久。以弘道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卒于東都,春秋六十有一,以弘道二年正月一日葬于城北,典司攸忝,遂作銘云:昔歲柔儀,今來遐壽,證黃泉而永悶,寄雕管而無朽!”
宮女墓志銘中有“典司攸忝,遂作銘云”之句?!暗渌尽奔聪嚓P(guān)專職人士,察《唐六典》,掌管宮人卒后事項與墓志撰寫的機構(gòu)為內(nèi)侍省奚官局與秘書省著作局,如著作局中的著作郎則“掌撰碑志、祝文、祭文……”這說明唐宮女的下葬與墓志銘的撰寫由相關(guān)部門的專職人員來承擔(dān)的,他們對宮女一無了解,只是依據(jù)入宮時的記錄,對其年歲及卒葬日期核實一下,其余都是按照墓志程式信筆寫來。對宮女來說,生前沒有得到禮遇,凄涼一生,而死后能立碑下葬,這已是宮女們的最好歸宿了。據(jù)《唐代宮女生活述略》一書記載,宮女在宮中去世后,大多葬在宮人斜,宮人斜亦稱宮人冢,實際上是埋葬宮女的亂墳崗,后世所見的宮女志大抵都是出土于宮人斜遺址及周邊。
上述這張《大唐故亡宮八品墓志銘》拓片,銘文中有“弘道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卒,弘道二年元月一日葬”。史書一般沒有弘道二年之記載,但弘道二年實際上是存在的,但它僅存在了一天。
弘道元年十二月初四丁巳日(公元683年12月27日),唐高宗李治在東都洛陽宮貞觀殿駕崩。過了兩天,即宏道元年十二月初六己未日,皇太子李哲在先帝靈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唐中宗。同年十二月十一甲子日,中宗正式受冊為皇帝,尊母親、天后武氏(即武則天)為皇太后。弘道二年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改元嗣圣。雖然稱弘道二年,但是元旦就改元,則實際上在新的一年里“弘道”的年號使用不到一天。一般紀(jì)年法(農(nóng)歷)不算跨年度,故史書記載便沒有弘道二年,只有弘道元年。
這個八品宮女死得真不是時候,她在唐高宗死后兩個星期亦化塵而去,宮中爭權(quán)奪利,一片混亂,讓她的營魄擱置了近半月,才在唐中宗改元的最后時刻,已故高宗紀(jì)元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弘道二年正月一日而葬。如果當(dāng)天不葬,就麻煩了。因為第二天就只能稱唐中宗的新紀(jì)年嗣圣元年了,用新紀(jì)元葬舊宮女,那是萬萬不可的。
唉,一塊墓志銘,一個特殊的年份,記錄了一個白頭宮女的凄涼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