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農(nóng)
李清照早年的兩句詩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主要成就在詞,她也能詩,傳世者不多,其前期除了《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之外,只有兩份殘句:“何況人間父子情”和“炙手可熱心可寒”。這兩句詩關(guān)乎她的身世家庭:前一句涉及其父李格非(字文叔),后一句則是為公公趙挺之(字正夫)而發(fā)。
李清照與她的丈夫趙明誠都是官二代,上一輩的狀況如何,對他們影響很大,而北宋黨爭甚烈,政局多有反復(fù),于是官場的起伏跌宕不免要跑進她的詩里來了。
前一份殘句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張琰為李格非《洛陽名園記》所作的序言中:
文叔在元祐官太學(xué),丁建中靖國再用邪朋,竄為黨人。女適趙相挺之子,亦能詩,上趙相救其父云:“何況人間父子情!”識者哀之。
言之甚簡,而涉及到北宋后期黨爭的一系列起伏變化。當(dāng)時派性畸形繁榮,深入到許多家庭里去,弄得若干家人父子關(guān)系緊張,故事迭出;其尖銳復(fù)雜的程度大約只有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文革”中派性引發(fā)許多家庭矛盾差可比擬。
黨爭和派性起于王安石變法。變法之初阻力很大,王安石為推行新法,起用呂惠卿、章惇、曾布等一班人,而對于不贊成新法的官僚則“悉排斥不遺余力”(《宋史·王安石傳》)。這種簡單化的處理使得神宗熙寧、元豐間新舊兩黨紛爭不已,爭論很多,政局不穩(wěn),結(jié)果變法也沒有變好。
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蘇軾,政治上也站在舊黨一邊,當(dāng)時頗遭排斥。后來神宗死了,十歲的哲宗繼位,改元元祐,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起用舊黨司馬光為相,“盡改熙寧、元豐法度”(《宋史·范存仁傳》),官場人事發(fā)生巨大變化,李格非名位有所上升,“與廖正一(明略)、李禧(膺仲)、董榮(武子)并稱為后四學(xué)士”(韓淲《澗泉日記》卷上),以繼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學(xué)士。凡此諸人皆屬舊黨,且與蘇軾關(guān)系密切。
以蘇軾為首的舊黨一派對司馬光的方針路線也不盡贊成,認(rèn)為熙寧新法中有些措施如免役法等等尚可施行,不能同王安石變法的舉措簡單化地對著干。這個意見不能被當(dāng)軸所接受,于是蘇軾自請外放。追隨蘇軾的官僚逐漸形成一個圈子即所謂“蜀黨”,與全力支持司馬光的以程顥為首的“洛黨”相抗衡;另有所謂“朔黨”,依違于蜀、洛之間。各黨以類相從,互相攻擊,愈演愈烈。此時熙寧、元豐新黨仍分布中外,對舊黨三派皆痛加批評?!八伏h”劉摯等人“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謂之調(diào)?!保ā端问贰ぬK轍傳》),未見明顯效果。司馬光死后劉摯為相,用人稍寬,但新舊之爭仍未止息,舊黨諸派之間的斗爭尤為熱烈。
元祐之政行之八年,太皇太后死,哲宗親政,改元紹圣,政局再度發(fā)生巨大翻覆,此時以當(dāng)年王安石的主要助手章惇為相,“凡元祐所革,一切復(fù)之”(《宋史·章惇傳》),舊黨官僚遭到沉重打擊。當(dāng)時根據(jù)建議將元祐年間舊黨人物的章疏案牘匯編起來作為反面教材,也是進一步整肅舊黨的材料,后來編成一百二十帙,牽涉到七八百人(詳見陳邦瞻《宋史紀(jì)事本末》卷四十六)。政治上一向不算活躍的李格非被指派參加這一工作,但他拒絕了,從此留下了一個老大的把柄。
同講究操守的李格非相比,趙挺之就圓通得多了,元祐初他由朝奉郎遷集賢校理,曾兩次彈劾蘇軾,立場較近于“朔黨”,曾被列入“劉摯黨人”名單;但紹圣以后,他忽然一變而以新黨的面目出現(xiàn),官運日見亨通。
哲宗死后,徽宗繼立,皇太后向氏聽政,“時議以元祐、紹圣均有所失,欲以大公至正,消釋朋黨。明年乃改元建中靖國,邪正雜用”(《宋史·曾布傳》)。用人既以調(diào)停為綱,黨爭也就緩和下來,于是蘇軾得以獲赦,從海南島貶所回來,可惜匆匆死于常州。趙明誠、李清照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結(jié)婚,也在其時和解的空氣里得以實現(xiàn)。
但是先前的派性折騰影響很深,余波甚遠(yuǎn),不是一下子就能消亡的。趙明誠的政治態(tài)度近于蜀黨,同乃父趙挺之一向不大和諧。趙明誠的姨夫陳師道(字無己)是堅定的蜀黨,他曾經(jīng)說起“正夫有幼子明誠,頗好文義,每遇蘇(軾)、黃(庭堅)詩文,雖半簡數(shù)字必錄藏,以此失好于父,幾如小邢矣?!保ā杜c魯直書》,《后山居士集》卷十四)小邢指邢?。ㄗ趾褪澹┲有蠍颍ㄗ志訉崳?,父子政見不同,結(jié)果幼有神童之目的新銳作家小邢二十歲就早早去世了(1068~1087)。
李清照后來在《金石錄后序》中寫道:
余建中辛巳(1101)始?xì)w趙氏,時先君(李格非)作禮部員外郎,丞相(趙挺之,這里用后來的官銜稱呼他)作吏部侍郎。侯(趙明誠)年二十一,在太學(xué)作學(xué)生。趙、李寒族,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zhì)衣取錢半千,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
這里頗有些春秋筆法。他們結(jié)婚時趙明誠二十一歲,李清照年十九[1],當(dāng)時算是晚婚,大約是被先前的黨爭耽誤了,曾經(jīng)頗歷曲折,所以文中說“建中辛巳始?xì)w趙氏”,著一“始”字。北宋官員的俸祿甚厚,一個吏部侍郎這樣的高官之子,太學(xué)休假時要典當(dāng)衣物去買碑帖和水果帶回家同妻子共享,言外表明他得不到父親足夠的資助或者他拒絕這樣的資助。李清照不愿意直接提到家族里的矛盾,遂以“寒族,素貧儉”這樣的話頭含糊言之。
可以同這樣的解讀互相發(fā)明的是,趙明誠在搜集碑刻文字時,得到了姨夫陳師道的支持,而陳師道同他的連襟趙挺之關(guān)系很不佳,甚至他最后的突然死亡與此也很有關(guān)系。趙明誠《金石錄》卷三十《漢重修高祖廟碑跋尾》云:“余年十七八時,已喜收蓄前代石刻。故正字徐人陳無己(師道)為余言,豐縣有此碑,托人訪求,后數(shù)年乃得?!庇帧短破鹁永蓜⒕衔病吩疲骸敖B圣間,故陳無己學(xué)士居彭城,以書抵余曰:‘近得柳公權(quán)所書劉君碑,文字磨滅,獨公權(quán)姓名三字煥然。余因求得之?!薄吨熳诱Z類》卷一百三十說:“陳無己、趙挺之、邢和叔皆郭大夫婿。陳為館職,當(dāng)侍祠郊丘,非重裘不能御寒,無己只有其一,其內(nèi)子為于挺之家假以衣之。無己詰所自來,內(nèi)子以實告,無己曰:‘汝豈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卻之。既而遂以凍病而死?!标悗煹琅c趙挺之關(guān)系之疏遠(yuǎn)惡劣,有如此者。陳師道死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十二月二十九日(詳見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而這一年黨爭還算是緩和的。矛盾深了,和解不易,以至派性繼續(xù)大大壓倒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