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欄目聚焦作家格非。格非成名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便以先鋒小說實驗廣為矚目;90年代初期格非延續(xù)先鋒寫作而有《敵人》《唿哨》《邊緣》等作品,另一面又有所轉(zhuǎn)型,拿出透視高校知識分子精神內(nèi)面的《欲望的旗幟》;進入21世紀之后,格非更是以堅韌的心力和繁復的敘事推出“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并最終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格非的寫作始終敏感于時代的轉(zhuǎn)型,并向內(nèi)召喚凝聚敘事的新創(chuàng)。他近年推出的《隱身衣》《望春風》《月落荒寺》等作品,每一部都有獨特的問題意識和敘事新創(chuàng),未來的格非,依然令人期待。本期邀請青年作家林培源分享一份對格非的“遠讀”與“近讀”。林培源既是作家,又是評論家。博士授業(yè)恩師正是格非,這份閱讀既有專業(yè)的洞悉,又有近觀的細節(jié)與溫度。社會閱讀部分我們將看到包括《花城》編輯杜小燁和青年作家高翔等十五位不同專業(yè)、職業(yè)、性別和地域的讀者分享他們與格非的閱讀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