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
“山光翠欲流,琴聲萬籟幽”,琴聲的美麗在古人的詩詞歌賦里表達得淋漓盡致。杭州四季青中學的“青韻·口風琴”校本課程是杭州市江干區(qū)精品校本課程,它歷經兩年的建設,已初步實現人人有琴、班班有歌的愿景,活動也由社團發(fā)展到年級,由校內走向校外,目前已有500多人次參加了各類展示、表演、比賽活動,還得到了電臺、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報道。其實踐過程如下:
一、拓展學科內容,從學科內部整合開始
課程的整合首先應該從學科內部開始,比如名著閱讀和語文課的整合,數學簡史探究和數學知識、數學思維的整合,科技發(fā)明和科學知識、實驗探究的整合。學科內部的整合促進學科內容往縱深處拓展,也使拓展內容有了源頭活水!
口風琴課程離不開音樂課程內容,口風琴所涉及的演奏知識、樂理知識、基礎練習都與許多音樂知識相關聯(lián)。為了讓“青韻·口風琴”課程形成一個序列,由淺入深地拓展課程內容,我們進行了學科內部的整合:口風琴的簡介與口風琴演奏史相結合,其中糅進其他樂器的簡介,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口風琴;口風琴演奏方法與其他幾種樂器的演奏方法相結合,對學生的演奏姿勢、呼吸方法及基本指法進行指導訓練。
二、通過主題活動,走向跨學科整合
(一)借力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方式
音樂教師與信息技術教師合作精心制作了多項微課,其中有關于口風琴指法的、坐姿的,有關于口風琴保養(yǎng)的,還有關于口風琴基礎練習的。這些微課都有生動的講解、直觀的指導、優(yōu)美的演示,都放在校園網供學生自己點擊學習。教師們的公開課以及表演、展示、交流活動的視頻也放在校園網上,供師生交流、欣賞、學習。
(二)依托團隊活動,拓展教學空間
每學年,我校與淳安郭村小學都要開展“博愛牽手,青韻送琴”活動。在活動中,我校不僅為郭村小學捐助口風琴、演奏口風琴,而且派教師手把手教郭村小學的學生吹奏口風琴。
口風琴服務小隊走進老人公寓,了解老人們喜歡的歌曲,并在課余時間認真練習。在“九月九敬老活動”中,他們不僅給老人搞衛(wèi)生、捶背,還為老人們演奏他們喜歡的歌曲。該活動深受老人好評。
此外,我校與蕭山前進中學等多所學校結對,每年都要進行交流活動。結對學校也都開設了口風琴課,因此在校際間的結對交流中,學生們一起表演琴技、展示琴聲,教師們一起切磋教學,相互間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015年10月,我校迎來了泰國的小朋友,學生與泰國友人進行了交流,教師手把手地指導泰國的小朋友學習口風琴。這一過程中,我校學生也得到了提高。
(三)發(fā)揮多平臺功能,形成琴聲文化
1.口風琴 + 空間文化建設
學校進行了“青韻走廊”建設。一是在音樂專用教室張貼口風琴名家圖像,宣揚名家事跡,凸顯名人精神、理想與追求,渲染口風琴文化內涵。二是在教室、在走廊張貼學生認真學習、熱情服務、真誠實踐的各類照片,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成功,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口風琴學習的積極行為和心理導向。
2.口風琴 +學科節(jié)
學校每學年都要開展“學科節(jié)”活動。這項活動內容豐富,有語文節(jié)、數學節(jié)、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還有英語周、心理周、運動周等等?!皩W科節(jié)”少不了開幕式,而開幕式少不了口風琴表演。特別是藝術節(jié),口風琴表演、口風琴比賽、口風琴助演等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為藝術節(jié)增添了不少琴聲雅韻,已成了藝術節(jié)的一道亮麗風景。
3.口風琴 + 家庭教育
口風琴課程需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學校也需要借助口風琴的一些教學活動加強家校溝通,促進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因而,每一次口風琴實踐活動、展示表演活動,學校都邀請家長參與,讓家長體驗孩子的成長、體驗孩子的成功,和孩子一起感受音樂的美。家長們也積極參與,拍照,錄像,交流,甚至有家長參與指導或者一起學習,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整合資源,創(chuàng)新課程實施模式
(一)整合課程資源
我校只有兩位專業(yè)音樂教師,只有兩個專用音樂教室,最初沒有口風琴教材,也沒有與口風琴相關的一些材料,但音樂課程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專用的音樂教室里配備了多媒體、鋼琴等教學輔助品。兩位音樂教師經驗豐富,一專多能。他們整合音樂課程的資源,努力完成了“青韻·口風琴”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在課時安排上,我校七、八年級,每班每周都設有音樂課,每周五的“課程超市”也設置了口風琴課,此外還有口風琴社團假期活動等。
(二)創(chuàng)新課程實施模式
課程實施直接關系到課程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否有效,因此課程的整合實施至關重要。我校的“青韻·口風琴”校本課程采用了如下實施模式。
1.“30+10”模式
“30+10”模式是指,在一節(jié)音樂課中,用30分鐘左右的時間上日常的音樂課,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習口風琴,也就是說使口風琴的學習成為音樂課的延伸。
2.“課程超市”模式
所謂“課程超市”,就是指在同一時間內同時開設多門拓展課程,比如詩歌賞析課、英語口語交流課、數學思維課、籃球課、書法課等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然后走班上課。在“課程超市”,口風琴課很受歡迎,報名人數常常超編。于是學校又組織了口風琴社團。
3.社團模式
口風琴社團由口風琴技藝相對較好且特別熱愛口風琴的學生組成,取名為“青韻社團”。這個社團常常參加表演活動,所以練習、提高都是在課外。
課程以何種邏輯統(tǒng)整起來,以使其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并使每個學生獲得更為完整而獨特的生命體驗,這是我校一直在思索的問題。每類課程的側重點不同,但其組織與呈現原則都是相同的,即以學生的學習體驗為中心,帶動教與學方式的變革,促進課程的深度校本化與特色化。立足主題教育,提供多種平臺,整合課程內容與資源,是我校課程建設的一大特色。在課程體系建設與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我們將注重改變傳統(tǒng)的以知識灌輸式為中心的教材編寫與組織模式,將課程真正還給教師與學生,力求激發(fā)教師進行課程開發(fā)的熱情,并建立健全課程設計的有效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