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芳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27-02
文學史作為對文學發(fā)展、演進的研究,它包孕了文學發(fā)展的各種形態(tài),將文學的豐富性以年代發(fā)展為線索進行了總體式的概述。高中語文所選擇的篇目,出了一少部分諸如新聞體裁、最近的美文之類,其他的文章無不是文學史上的名篇。從這個角度來講,高中語文課本是對文學史上精華的文學作品的匯編,但是我們的教學卻并沒有能夠貫穿一種文學史的教育,使得學生學習高中語文并未能充分領略文學的魅力,以至于很多學生對學習語文沒有興趣,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每況越下。一般來講,在高中語文課程中貫穿文學史的教學,具有如下積極意義,這是促進學生興趣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升、語言文字能力增強的關鍵因素。
從意義上來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貫穿文學史的教育,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欣賞作品首要工作。首先試舉一例來進行說明。比如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有四篇文章,分別是韓愈的《師說》、杜牧的《阿房宮賦》、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柳宗元《種樹郭槖駝傳》,這四篇文章雖然都是唐人的作品,但卻代表四種不同的文體,四個不同風格的作者,每篇文章的意旨也是大不相同。文學史對這四位作者的介紹側重不同,但是對于我們全面認識作者的文風、思想、文學史地位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從文學史的角度,能更清楚地將這四種文體進行充分的介紹,然后結合作者的思想和寫文章的意圖對該篇文章進行全面的賞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和作者,也才能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賞析文本的基本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在中學語文貫穿文學史教育是一項基本的教學內容。那么,如何從實踐的角度真正地語文教學中貫穿文學史的教育呢?該怎么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才能讓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理念和實踐中獲得實際的意義和收獲呢?
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講,貫穿文學史的教育是一種基本理念指導下的實踐準備。文學史一方面是有著豐富而系統(tǒng)的文學知識,一方面又全面而有側重地對文學作品和作者、文學問題、文學規(guī)律、文學的藝術性和思想性等話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雖然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我們不能進行文學專業(yè)化教學,或者說不能當成對大學文學專業(yè)的學生的那種教學,但是我們起碼要做到高中語文專業(yè)化。也就是說,我們要讓把高中語文的教學水平提高,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比如,聞一多的《死水》這首詩,如果不從文學史的角度多層面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知識結構和背景體系,學生就很難理解聞一多先生在這首詩中要表達什么,是如何表達的。因為他的詩歌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詩歌美學觀、他對國家民族的深切關懷,以及他自我的精神氣質。這些文學史的知識是賞析作品的必備條件,如果我們的語文課的教學設計沒有從這個基本點著手去系統(tǒng)準備,那么語文課堂將不能全面呈現(xiàn)語文之美,這是不符合高中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中貫穿文學史的教育,從理念上重視、在實踐中踐行,才能將課堂帶向專業(yè)化的同時,綜合開發(fā)語文課的知識性、趣味性、人文思想性和對學生思想性靈的塑造性。
從教學實踐過程來講,貫穿文學史的教育,其核心在于讓語文課“活”起來。我們經常背誦朱熹那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名句,如果把語文課堂的生動活潑與無限魅力比作是“清如許”的泉水,那么文學史包含的那些文學的要素就是讓這一泓泉水清如許的活水源頭。一方面,我們的語文課堂需要在教材之外準備更多的素材作為教學之材料,這些材料既需要語文老師長期的積累,也需要語文老師不斷重溫文學史,將相關的、有益于課堂的東西有機地融合進來;另一方面,如何將文學史提供給我們的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材料進行取舍,如何凸顯重點的同時也照顧到知識的相關性和全面性,這些問題的解決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課程基本要求等教學需要,也要考慮如何將教學的整體質量提升到更高一個層級。從這兩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就能有效地運用文學史的知識來豐富語文課堂,才能讓語文課堂的整體氛圍真正地“活”起來。
從教學的效果來看,將文學史有機地融入到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在充實語文教學的同時,其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語文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為其日后的生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教學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首要的任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語文這個學科所展示的對象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如此才能讓他們持續(xù)地對語文學習有動力。干癟的、僵硬的、完全為了迎合考試的語文教學,必然會讓學生反感、失去興趣。教材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藍本,但是我們必須以此為基礎,不斷充實教材,從而將語文教學從語言文字運用、閱讀賞析、寫作、興趣拓展等方面綜合地呈現(xiàn)于課堂之上。文學史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就在于它是教師開發(fā)教材的重要理論依據(jù)和材料來源。
學生從語文課堂中獲得的教育一定不能是單一的,必須是具有語文的特色和內在要求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將文學史的內容有機地貫穿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這是推進語文教育改革、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展現(xiàn)語文教學特色、有效地整合教育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教育的價值,也就在于我們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情感體驗的培養(yǎng)提供更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