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綱,高 瓊
(1.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2.泗洪縣第三中學,江蘇 泗洪 223900)
“得”字是一個多音字:de、dé、děi。為區(qū)別,我們將“得de”標為“得1”,將“得dé”標為“得2”,將“得děi”標為“得3”?!癡不得1與不得1V”句式也一直受到語法研究者的關(guān)注。呂叔湘[1]詳細探討了“V不得、V得和不得V”三者的關(guān)系;吳福祥[2]、沈家煊[3]研討了能性述補結(jié)構(gòu)“V得C”和“V不C”的語法化與不對稱,杜軼[4]全面探討了“得+VP”結(jié)構(gòu)在魏晉南北朝的發(fā)展;除此之外,還有大量關(guān)于“V不得和不得V”的論文研究。但是,相比之下“得3”字及其相關(guān)問題卻少有問津,雖然侯學超[5]對“得3”字用法進行了一定的介紹,但其對“得3”字的說明是籠統(tǒng)的,對“得3”字用法的特殊現(xiàn)象等問題并未作說明。
“得3”字少有問津,一方面是因為“得1”字用法比較普遍,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其次,就是“得3”字先天不足——產(chǎn)生和發(fā)展較晚,且一直介于口語和書面語之間,沒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是,隨著現(xiàn)代漢語的發(fā)展,“得3”字用法越來越多,為了有效教學和避免誤用,我們有必要對“得3”字進行系統(tǒng)研究。文章例舉古代漢語到現(xiàn)代漢語著作中的“得3”字句,通過比較分析來描寫“得3”字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組詞造句的規(guī)律,探討“得3”字用法中的特殊情況,“得3”字的否定等問題。本文所有語料來自北大CCL語料庫。
我們現(xiàn)在認為“得”字三個音“de、dé、děi”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討論“得3”這個讀音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就離不開對“得2”的討論。
(1)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
(2)楚國之法,必有重賞大功而后得見。
(3)委厥美以從俗兮,茍得列乎眾芳?
(4)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5)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前三例“得”字用于動詞之前,表可能之意明顯。第四例“得”用于動詞之前,雖有“而”字為介,但仍是修飾后面的動詞“食”,也表示能的含義。第五例“可得”也是表示能、可能的含義。
相比較而言,“得3”的用法出現(xiàn)較晚,直到中古時期(漢魏晉南北朝)才出現(xiàn),且出現(xiàn)頻率較少。如:
(6)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7)唯以漸加米,還得滿甕。
(8)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9)分已疏知舊,詩還得意新。
(10)近有青衣連楚水,素漿還得類瓊漿。
第一個例子是最早出現(xiàn)的“得3”字用法,這里的“得”表示必須的含義。第二例子中敘述的是制酒過程,意思是不斷加米,直到把甕加滿。這里的“得”表示必須有、必須達到的意思,和前一例相同。第三例中的“得”很特殊,根據(jù)整篇來看,多數(shù)人認為是表示動作行為的可能性或者情況被允許,是“能夠、可以”的意思,表示“能”的含義應該是“得2”。但是也有少數(shù)人認為“得”表示應當?shù)暮x,而且現(xiàn)在似乎約定俗成讀“得3”。我們不論究竟該讀什么,但兩個讀音的爭論極有可能是“得”字受到關(guān)注的開始。第四個例子中“得”表示“應該或必要”,是沒有任何爭議的,意思是:作詩應該有新意。第五個例子中“得”又和第一二、第四例不同,它表示一種推測的必然,和“快點吧,不然得遲到了”中的含義相同,意思是:我想那瑩白的汁漿,該是那美酒也難比。
而“得3”字在近古時期(元明清)的古籍文獻出現(xiàn)次數(shù)大大增多。例如:
(11)仙官乃答道:“解鈴還得系鈴?!?/p>
(12)此計多數(shù)情況下,只解你緩兵之計,還得防止敵人卷土重來。
(13)細細告訴你二人,你們也管不了,我橫豎還得死。
(14)楊六爺又道:“明天我走時,還得拿點干糧,又要一壺開水”。
(15)這件事還得你去才弄的明白。
以上例子中“得”字只取“děi”這個讀音。前九例中“得”字表示必須的含義,但是“得”一旦和“還、可、就”相連,含義就有所不同,“還得”表示還需,“可得”表示必須,后者語氣更強,“就得”更像是因果關(guān)系的連接詞。后兩例中的“得虧”意思是表幸虧的語氣副詞,而且得虧這個詞中“得”與“虧”不容分開,只是一個語素。
縱覽古代漢語中的“得”,不難發(fā)現(xiàn),“得2”先于“得3”出現(xiàn),“得2”由本意獲得、得到,最后逐漸演化出助詞“得”;“得”在古代一般用作動詞,大多表示必須的含義。因為“得2”字在古代一段時期表示助動詞“能”的含義,表示允許、可能,將其語氣加強些就是必須之意。上述“猶得備晨炊”一例中,我們可以將“得”字理解成表必須的“děi”或者表可能的‘dé’,主語區(qū)別在語氣的不同。所以,我們有理由推測,“得3”由助動詞“得2”表能的含義加強后變成一般動詞,表必須含義。它們的詞性實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是動詞,但是畢竟生出了“必須”這個新的含義,而且上聲發(fā)音時常最長,語氣最強。所以這可能就是新音“děi”產(chǎn)生的原因,如今,“得3”用法愈加普遍,“得”字的用法也有所改變。
“得3”字構(gòu)詞不是很靈活,有一定的限制 。主要構(gòu)詞關(guān)系有兩種:一是并列:必得和得虧。必得表示一定要,如“這事必得你親自來一趟”;得虧表示幸虧,如“我得虧沒遲到”。二是狀中:非得、可得和總得等。非得表示必須,多和“不”字照應,“可得”表示應該,“總得”表示必須或者一定要。如“要想學好一種語言,非得下苦功夫不可”,“可得提防著點”,“家里有病人,咱倆總得有一個留在家”。
《現(xiàn)代漢語辭?!氛J為“得3”是動詞,分兩類,一類是事實或者意志上的必要,應該,如“干這活得三個人”;一類是推測的必然,會,如“他準得來,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認為“得3”可以作動詞和形容詞,“得虧”是副詞;而《古代漢語詞典》認為“得3”是動詞;《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認為“得3”僅是副詞。這些說法將“得”歸為的詞性雖然不一致,但對“得”在句子中用法是一致的。結(jié)合以上工具書以及“得3”字在句中的作用,我們將其分為兩類:動詞和形容詞。這里舍去副詞一說,因為“得3”只有和其他詞結(jié)合起來才可以作副詞,并不是“得3”單獨作副詞,典型代表是“得虧”一詞,我們一致認為它是副詞,但不代表“得”是副詞?!暗谩弊餍稳菰~比較少,且都出現(xiàn)在方言中。在北方方言中,“得”字形容舒服、滿意,如“要是能洗個涼水澡就得了”。而“得”多作動詞,根據(jù)語義將其分為三類:
1.表示推測的必然,相當于會。前面還可以有“一定、準”等副詞,且上文常會有如此這樣的條件。
(16)不承包,我們農(nóng)民還得窮下去。
(17)看來他今天又得遲到了。
(18)跟這個隊打一定得輸。
(19)從現(xiàn)有統(tǒng)計數(shù)字來看,二車間還得拿第一。
2.表示絕對必要或者應該。結(jié)構(gòu)是:得+動詞(短語),上下文常常有必須如此的根據(jù)、原因、理由等。
(20)他下了決心,一千天,一萬天也好,他得買車。
(21)老太太,您別發(fā)呆!這不成,您得哭,您得好好哭一場。
(22)賠,這是我家最好的母雞,天天生蛋。你得賠我兩柄鋤頭,三個紡錘。
(23)鳳尾樹真大,得仰起脖子看。
(24)那么我一輩子就老在這兒?連解手兒都得上外邊去。
3.表示需要但也暗含必須之意,多用于口語。結(jié)構(gòu)是:得+數(shù)量詞/形容詞(短語)/主謂句。
(25)這件衣服怎么也得二百來塊。
(26)把門的少說得八個人。
(27)這個直性子女人,以后可真得小心點兒哩。
(28)人就是得胎里富,咱們都是底兒上的,什么也甭說了。
總的來說,“得3”主要用作動詞,且三類情況都包含“必須”的含義,和“應該、能、會、要”有一定區(qū)別。
上文中我們不認為“得3”是副詞,但“得虧”這個副詞是一致認同的,“得虧”算是“得3”構(gòu)詞中最特殊也是最有趣的一個?!暗锰潯弊鳛檎Z氣副詞,它表示一種由于避免了某種不如意之事而具有的慶幸的、欣喜的、感激的情態(tài),它與“虧得”是同義詞。通過語料的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得虧”的特殊用法。
1.從位置上來看,“得虧”和“虧得”都能用于主語前面,且用法非常普遍,常見;但是“得虧”只能出現(xiàn)在主語前,放在主語后的用法不存在,而“虧得”可以。舉例如下:
(29)老爺那里嗔著大爺,總不在眼前呢!得虧太太給遮掩過去了。
(30)是呀,是呀,得虧你提補我!
(31)卻說孫堅被劉表圍住,虧得程普、黃蓋、韓當死救得脫。
(32)起初你空手贅入吾門,虧得我家資財,讀書延譽,以致成名。
(33)談起村里的巨大變化,村民們無不點頭稱贊:得虧黨的政策好。
2.“得虧”和“虧得”后都可加短語,但是“得虧”不能跟名詞性成分作謂語的情況,“虧得”可以出現(xiàn)這樣的用法。例如:
(34)得虧是兩個膽小鬼一嚇唬就跑了。
(35)得虧是一只幼虎,不然你就回不來了。
(36)車撞壞了,虧得車速較慢,林立果沒有受傷,氣的他連聲罵娘。
(37)虧得這蒼穹之闊,方容得下這般舒適的歌—信天游。
這些例子都是“得虧”和“虧得”加短語的典型,加的短語類型有名詞性短語/主謂短語/形容性短語,但后三例都是“虧得”后加名詞性短語作謂語的情況。我們所搜集的語料中沒有發(fā)現(xiàn)“得虧”具有此用法。
為了便于直觀地說明情況,我們窮盡查找了北大CCL語料庫含“得虧”和“虧得”的用法,現(xiàn)將統(tǒng)計結(jié)果總結(jié)如表一:
從表一中可以看出,“虧得”不論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使用都大大多余“得虧”,“得虧”和“虧得”用于主語前是普遍的,“得虧”用法相對固定,而“虧得”較靈活。至于“得虧”是怎么產(chǎn)生的,是否通過語法化演變而來,但由于語料較少,我們暫時無法得知。
表一 “得虧”和“虧得”的用法
3.從語氣來看,“得虧”語氣強,相當于幸虧,而“虧得”語氣次強。
我們平時說話時,約定俗成的是“得虧”后會伴隨著某種不利情況的避免,
而“虧得”后往往伴隨著某種有利情況的出現(xiàn)。例如:
(38)得虧我來的早,不然又見不到他了。
(39)虧得我來的早,才見著他了。
上述兩句話表達的句意基本一樣,但語氣明顯不同。這兩個例子前半句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只要比較后半句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語氣不同的原因。第一個例子的后半句是避免了一種不利情況的發(fā)生,是從反面間接描述的,不然……;第二個例子的后半句是出現(xiàn)了一種有利的情況,是直接描述的。反面描寫比直接敘述往往語氣更加強烈,所以,“得虧”引導的句子語氣會更強。
4.從搜集語料來看,“得虧”后面可以有語氣停頓或語氣詞,“虧得”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的例子。
(40)你想想,得虧呀,這是新聞聯(lián)播辟的謠,要是等晚間新聞辟謠啊,他不一定還吃幾盒飯呢!
我們將上述的“得虧”例子的用法進行歸納,概括起來共有三點:第一,用在轉(zhuǎn)折復句的前面的分句里,指出某種意外出現(xiàn)的情況,后面的分句表示如果不是這種因素必然會出現(xiàn)的消極結(jié)果;如上例“得虧我來的早,不然又見不到他了”。第二,有時只說出表示某種意外情況的話語,表示轉(zhuǎn)折的意思不直接說出來;如上例“得虧太太給遮掩過了”。第三,在口語中使用較多;如上例“是呀,是呀,得虧你提補我!”。
在第二部分,我們認為“得3”字主要用作動詞,在不同語義下和“應該、能、會、要”等能愿動詞類似。之所以“得3”不劃為能愿動詞,是因為與它們有著很大不同。我們將通過對比,進一步考察“得3”的特殊性。
1.“得3”和應該等分別與“不”結(jié)合的不一致性。例如:
(41)應該去 不應該去 不應該不去 應該不應該去 應該去不應該
能去 不能去 不能不去 能不能去 能去不能
會去 不會去 不會不去 會不會去 會去不會
要去 不要去 不要不去 要不要去 要去不要
得去 ﹡不得去 ﹡不得不去 ﹡得不得去 ﹡得去不得
通過聚合關(guān)系,我們很容易把“應該、能、會、要”歸為一類,而“得3”與“不”的結(jié)合不正確與“應該”等不是一類,“不得不去”在這里念陽平。
2.“應該”等詞只能跟謂詞性成分,“得3”不限。例如:
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一書中,把“應該”等歸為能愿動詞,即助動詞,指能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客觀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觀意愿。
(42)他應該來 你應該認真些 ﹡把門的少說應該八個人
他能來 你能認真些嗎 ﹡把門的少說能八個人
他會來 你會認真些嗎 ﹡把門的少說會八個人
他要來 你要認真些 ﹡把門的少說要八個人
他得來 你得認真些 把門的少說得八個人
同樣,我們通過舉例對比發(fā)現(xiàn),“得3”后面可以跟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和名詞(短語)等,但“應該”等不能能加名詞或名詞短語,上述帶﹡的都是不成立的?!鞍验T的少說要八個人”這句話看似講的通,平時生活中我們也會這樣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要”已偷換了概念,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不再是能愿動詞而變成一般動詞了。舉個更加簡單的例子,“要東西”和“會英文”,這里的“要、會”就是一般動詞,不是本文所討論的范疇。
3.“應該”等回答問話時都能單說,“得3”不這樣用,回答時不能單說一個“得3”字。例如:
(43)問:他應該來嗎? 答:應該
他能來嗎? 能
他會來嗎? 會
他要來嗎? 要
他得來嗎? ﹡得 √得來
“得3+形容詞”結(jié)構(gòu)中的形容詞有一定特殊性,不是所有形容詞都可以的。例如:
(44)得謙虛 得遠(些)﹡得滑頭 ﹡得偉大
得大方 得高(些)﹡得小氣 ﹡得崇高
得堅強 得大(些)﹡得粗心 ﹡得平凡
得耐心 得低(些)﹡得悲觀 ﹡得聰明
得主動 得濃(些)﹡得啰嗦 ﹡得可愛
得積極 得細(些)﹡得膽小 ﹡得優(yōu)秀
很明顯,同樣后加形容詞,第3組和第4組是不合邏輯的,這是為什么?“得+形容詞”是有一定選擇性的,這種選擇性取決于形容詞的語義特征。具體什么樣的形容詞可以進入“得+形容詞”的格式,需要我們?nèi)婵疾?、認真分析。我們?nèi)绻麊斡玫?組和第2組進行總結(jié)的話,很容易得出:“得”后的形容詞必須是褒義或者中性的,貶義詞不行。但當我們多考察些語言事實,就會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形容詞雖然是褒義的,也不能進入這種格式,例如第4組?!暗寐斆鳌蔽覀円话悴贿@樣說,只說“得放聰明”(警告他人時)。第1組和第4組的形容詞究竟還有什么差別呢?仔細分析后,我們發(fā)現(xiàn)第1組形容詞都具有“可控”的語義特征,第4組形容詞不具有“可控”的語義特征。所謂“可控”,是說形容詞表示的性狀,人是可以控制的;所謂“非可控”,是說形容詞所表示的性狀,人是不能控制的。譬如第1組的謙虛、大方等,人是可以進行控制的,可以使自己盡量做到謙虛、大方等。但第4組的偉大、崇高、聰明等是個人不能控制的,一個人“偉大不偉大”、“崇高不崇高”,是要別人來評價的,而不是自己要偉大就偉大,要崇高就崇高的。因此,我們認為:第一,“得+形容詞”中的形容詞最好要是雙音節(jié)的,第2組雖然成立,但加“些”更常見。第二,“得+形容詞”中的形容詞必須是[+可控,-貶義]的。
在第二部分時,我們將“得3”字的動詞用法分為三類,對于“得3”字句的否定,我們也對應分為三類進行說明。
1.表示推測的必然,其否定形式是“不會”,且如果“得3”字前面有副詞的可以去掉。上述例子對應的否定形式分別為:
(45)周家的事你不要怕,有了我,明天我們還是不會回去。
(46)有了炮聲,兵們一定不會跑。
(47)不承包,我們農(nóng)民不會窮下去。
(48)看來他今天不會遲到了。
(49)跟這個隊打一定不會輸。
2.表示事實上的應當如此,絕對必要,其否定形式是“不用、甭”。上述例子對應的否定形式分別為:
(50)他下了決心,一千天,一萬天也好,他不用買車。
(51)老太太,您別發(fā)呆!這不成,您甭哭,您不用好好哭一場。
(52)賠,這是我家最好的母雞,天天生蛋。你甭賠我兩柄鋤頭,三個紡錘。
(53)鳳尾樹真大,不用仰起脖子看。
(54)連解手兒都不用上外邊去。
3.表示必須的含義,多用于口語當中,其否定形式是“無須”。上述例子對應的否定形式如下:
(55)這件衣服怎么也無須二百來塊。
(56)把門的無須八個人。
(57)這個直性子女人,以后可真無須小心點兒哩。
(58)人就是無須胎里富,咱們都是底兒上的,什么也甭說了。
沈家煊認為,從邏輯上講,肯定和否定是對稱的,肯定的反面是否定,否定的反面是肯定,雙重否定表示肯定。但是自然語言的肯定和否定不是完全對稱的,否定一個肯定句不一定得到一個否定的意思。最經(jīng)典的例子就是“差點兒(沒)”句式,”差點兒死了”和“差點兒沒死”都表達沒死的含義,并無肯定否定之分。同樣,“得3”字的否定也存在類似的現(xiàn)象。
1.“得3”=“不得3”
需要注意的是,“得3”一般沒有“不得3”的用法,“不得”這種特殊情況的出現(xiàn)往往伴隨著反問語氣,且大多是口語中的用法。此時“得3”字句可以是“不得3”字句的回答。例如:
(59)問:不得認真對待嗎?答:得認真對待
來回不得三個星期呀?來回得三個星期
不得你來說? 得你來說
不得哭出來嗎? 得哭出來
2.“他得3來”的否定≠“他不得3來”≠“他得3不來”≠“他不得3不來”=“他不得2不來”
動詞前一般可以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表示否定,如“會來”與“不會來”。但是“不得3”并不是“得3”的否定形式。其否定我們雖然在上面進行了討論,但沒有說明其具體的原因。動詞“得3”都或多或少有著必須的含義,邏輯學角度將“必須”、“應該”和“可能”等歸屬模態(tài)詞,我們在這里把“得3”作為必然類模態(tài)詞,而模態(tài)命題則是含有模態(tài)詞的命題。如,“新生事物得戰(zhàn)勝舊事物”,在邏輯學上就屬于模態(tài)命題中的必然模態(tài)命題。
通過邏輯推理來論證“得”字的否定,因此需要了解一些邏輯學上相關(guān)概念:必然模態(tài)命題(必然去)的輯形式是□P;必然否定模態(tài)命題(必然不去)是□﹁P;可能肯定模態(tài)命題(可能去)是◇﹁P;可能否定模態(tài)命題(可能不去)是◇﹁P。
肯定與否定在邏輯學上即矛盾關(guān)系,二者不能同時為真,不能同時為假?!八麃怼迸c“他不來”真假是完全對立的。而模態(tài)命題中的矛盾關(guān)系表現(xiàn)為:□P與◇﹁P或□﹁P與□P,前者即“他必然來”的否定是“他可能不來”。所以,對“必然”的否定一定不是“必然不”也不是“不必然”,而是與“可能”相對應的。即對“得3”的否定一定不含有“必須”的含義,而是與“可能”相關(guān)的“不用、無須、不會”等能愿動詞。這也就解釋了“得3”的否定≠“不得3”≠“得3不”,因為“不得3、得3不”中的“得3”都是有“必須”含義的。
而對于“他得3來”=“他不得2不來”,從邏輯學的角度也非常好解釋。□P可推出﹁◇﹁P,即□P=﹁◇﹁P≠﹁□﹁P。所以,“他得3來”的雙重否定不是“他不děi不來”而是“他不dé不來”,因為“dé”字可以表示“可能”的含義。
我們研究了有關(guān)“得3”字四個方面問題,探究了從古代“得3”的產(chǎn)生到現(xiàn)在“得3”的特殊用法及其否定等問題,完善了對“得”字本身的全面研究?!暗?”字的研究歷來較少,所以更要注重語料的搜集以及分析比較,但由于古代漢語中“得3”字語料較少,所以關(guān)于本文第一部分“得3”字的產(chǎn)生發(fā)展的說法可能不夠準確,希望今后能找到更多語料來進行論證。
[1]呂叔湘.與動詞后得與不有關(guān)之詞序問題[M]//漢語語法論文集: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吳福祥.漢語能性述補結(jié)構(gòu)“V得 /不 C”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1).
[3]沈家煊.也談能性述補結(jié)構(gòu)“V得C”和“V不C”的不對稱[M]//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杜軼.“得+VP”結(jié)構(gòu)在魏晉南北朝的發(fā)展——兼談“V得C”結(jié)構(gòu)的來源問題[M]//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三).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5]侯學超.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