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迎霞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重要的方面。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標準強調(diào)朗讀課文做到應用普通話有感情的、準確并且流利的進行朗讀。但是,在朗讀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時間不充足,沒有明確的朗讀目的,學生的朗讀面比較狹窄,朗讀指導方面的機械相對較少,語文教育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做出努力。在學的不同階段,教師需要增強自身的素養(yǎng),指導學生在朗讀方面多做努力,找尋有效的解讀途徑,確實提高小學語文朗讀的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現(xiàn)狀途徑
在我國教學科目中,語文是傳統(tǒng)的科目,在教學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對于其它科目而言,語文是基礎的學科,對我國的歷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語文的朗讀教學,實質(zhì)上也是語言教學,語文主要是教導學生應用語言進行情緒的表達,應用語言進行思維的強化。進行語文朗讀教學,有助于為小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1朗讀的時間缺乏
在語文課堂中,講課教學占據(jù)很大的時間,學生實際的朗讀時間比較少,一節(jié)課時間共為40min,但是學生在朗讀方面時間多少于5min,朗讀練習通常時間比較快,沒有收到什么實際的效果。以預習性朗讀為例,學生通常都是要通讀文章,生字和新詞都要讀準確,但是,在實際朗讀的過程中,約有1/3學生根本沒有把課文讀完,教師就會示意學生停止閱讀,課堂就會進入下一道程序,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就起過渡的作用。
1.2朗讀缺乏明確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讀課文,一堂課看起來很熱鬧,但是,在學生實際閱讀的過程中,在朗讀之前,沒有明確的要求,在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指導,在朗讀完之后,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生是在老師的意志指導下進行閱讀,其實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沒有真正的融入自己的思想,完全是在機械閱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閱讀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問題,朗讀缺乏目的性。
1.3朗讀的范圍較為狹窄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注意的是優(yōu)秀的同學,在叫朗讀學生的名字時,較為局限,多數(shù)的學生是按照規(guī)矩聽課,在這樣的學習情況下,多數(shù)學生的朗讀得不到實際的效果,更不用談及朗讀的質(zhì)量。
1.4進行朗讀指導缺少機械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指導方法相對簡單,而且具有機械性,教學的方式也比較生硬。在多數(shù)的情況下,教師通常是會讓同學們帶有感情的閱讀文章,或者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讀出什么語氣,教師的這幾句話其實無關痛癢,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能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當然不能進行更好的理解和閱讀。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經(jīng)常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需要重讀或者是輕讀某個字,或者是將句子讀快或者是讀慢,教師卻忽視在朗讀的過程中表情的重要性。如果學生碰到的某些句子感情相對強烈,學生就會認為這些應該是重讀音,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將重音進行輕讀,會收到更加強烈的效果。
1.5教師的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不斷發(fā)展,學校教師的水平和教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少數(shù)地區(qū)教師的水平仍然較低,教師的語文修養(yǎng)需要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由于自身的水平存在問題,教師可以點出語文朗讀的知識點,但是對于課外的問題,教師卻不能進行作答。此外,教師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不能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學生不能和課堂有效的融為一體。長時間下去,學生對語文朗讀會失去興趣,語文朗讀的教學情況會停滯下來。
2、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解決途徑
2.1確保讀書的時間
關于語文朗讀的時間,教師可以結(jié)合年級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材的情況,對朗讀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教師需要保證充足的時間,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可以多進行朗讀,引導學生用普通話進行朗讀,朗讀的聲音要洪亮,吐字必須清晰,字音讀準,在自學性朗讀的情況下,讓學生讀好,認真的對待閱讀。學生在初步理解以后,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學生可以進行練讀,學生能夠有感覺,并且體會出情趣,不能讓學生沒有準備好就進行閱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讓朗讀居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2.2朗讀訓練的范圍擴大
對于同樣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很多次,學生會產(chǎn)生乏味的感覺。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種氛圍,讓學生愿意閱讀。以《二泉映月》這一課程為例,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會播放阿炳生活的視頻,讓學生欣賞相關的音樂,學生體驗比較形象,筆者再對學生進行配樂朗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帶強烈的感情,學生就會感覺到阿炳所描繪的那種感情。
2.3理解和朗讀并存在
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朗讀和理解兩個環(huán)節(jié)分裂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在分析之前,學生朗讀一遍,講解結(jié)束以后,學生又會再次朗讀,但是學生可能沒有辦法理解,所以學生需要帶有感情的進行朗讀。以Ⅸ春》為例,筆者在聽課的過程中,聽到一位老師將文章的脈絡理順以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課堂結(jié)束以后,我問其中的一位同學,是否讀懂文章,學生搖頭。
2.4合理的應用多種形式
朗讀形式比較多,不能一概而論,朗讀形式都會有自己的范圍,并有自己的功能。
如果教學要引導激情或者是學生朗讀沒有到位,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用范讀,如果教師幫助學生講段落層次進行劃分時,可以應用引讀的方式;如果課文對話比較多,具有較濃厚的情趣,需要進行分角色朗讀;如果進行氣氛渲染,可以進行齊讀。但是,在應用多種形式時,以下情況需要特別注意:第一,范讀的作用僅僅是引路,示范啟發(fā),學生不可以進行機械的模仿,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入朗讀的情境。在45rain內(nèi),不能有太多的范讀,需要給學生留出時間,學生自己多進行練讀。第二,齊讀需要謹慎應用。齊讀的作用是造聲勢以及進行氣氛烘托,但是,如果濫用,會起到唱讀的效果。第三,多種形式在朗讀的過程中,需要在不同環(huán)節(jié)進行安置。所以,教師需要對朗讀訓練的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對朗讀的形式進行合理的選擇,讓多種形式發(fā)揮作用。
2.5教師對朗讀進行評價在進行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評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多種評價形式司‘以對學生朗讀起到激勵的作用。在評價的環(huán)節(jié)中,除卻教師的評價,誦讀評價也是很好的方式。當學生讀完以后,其他的學生可以進行頭的評價,這個方式可以起到比較明顯的效果。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進行評價。教師可以以小組作為單位進行比賽。每組找出相應的負責人,進行組織工作,并進行算分。給每個負責人發(fā)放評分卡,成員結(jié)束朗讀以后,小組的同學對其進行打分,出示評分成績。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得分,并進行評價。采用這種評價的方式,學生的熱情比較大,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參賽熱情,并涌現(xiàn)出很多的朗讀人才。
在進行朗讀教學時,采用多種方法,學生多對朗讀文本進行感悟,并和作者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多個年級的教師不斷的努力,讓學生更多的感悟朗讀的內(nèi)容,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
3、結(jié)語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朗讀缺乏時間,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朗讀的范圍比較狹窄,為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水平,改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結(jié)合學生的能力,對于朗讀教學有針對性的制定方案,便于提升學生的能力,有助于改善語文教學的水平。
只有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才能為語文的教、學及運用奠定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