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蒲公英的綜合應(yīng)用
盧建峰1翟艷陽2
【關(guān)鍵詞】蒲公英;臨床應(yīng)用;美容;保健
收稿日期(2014-12-24)
蒲公英系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和堿地蒲公英TaraxacumsinicumKag.或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全草??唷⒏?,寒。歸肝,胃經(jīng),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美容等功效。遍布我國大江南北,資源豐富,全草內(nèi)含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菊糖、膽堿等成分?,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本品具有利膽保肝、抗菌消炎、利尿、抗氧自由基、抗癌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臨床應(yīng)用范圍不斷擴大。此外,蒲公英還含有葡萄糖、維生素、胡蘿卜素及豐富的微量元素等多種健康保健營養(yǎng)活性成分,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營養(yǎng)價值,衛(wèi)生部已將其列入藥食兩用之品,日常生活中也廣泛應(yīng)用。筆者把蒲公英的應(yīng)用情況進行了歸納總結(jié),供同行參考。
臨床應(yīng)用
1.癰疽疔瘡: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20 g,乳香、沒藥各10 g,皂角刺10 g,甘草5 g。水煎服。藥渣熱敷患處,每日1劑。
2.乳癰:蒲公英60 g,金銀花40 g,連翹20 g,穿山甲10 g,白芷20 g。水煎服并配合外敷玄明粉膏,每日1劑。
3.急性結(jié)膜炎:蒲公英40 g,白菊花20 g,木賊10 g,金銀花20 g,黃芩15 g。水煎服,藥渣熱敷眼部,每日1劑。
4.急性黃疸型肝炎:蒲公英30 g,綿茵陳25 g,虎杖15 g,郁金15 g,大黃3 g,大棗5枚。水煎服。
5.泌尿系結(jié)石:蒲公英40 g,金錢草30 g,海金沙15 g,白花蛇舌草20 g,滑石20 g。水煎服。若尿血者加小薊、白茅根;小便澀痛加木通、瞿麥。
6.腎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蒲公英60 g,白茅根30 g,白花蛇舌草40 g。水煎服,每日1劑。
7.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蒲公英40 g,白頭翁20 g,紅藤15 g,秦皮10 g。水煎至100 mL,每晚保留灌腸1次。
8.高脂血癥:蒲公英25 g,山楂20 g,五味子15 g,絞股藍20 g,丹參10 g。草決明15 g。水煎服,每日1劑。
9.慢性胃腸道炎:蒲公英30 g,白芍25 g,紅花15 g,黃連10 g,甘草8 g。水煎服,每日1劑。
10.腮腺炎:鮮蒲公英30 g,仙人掌(去皮刺)30 g,生石膏15 g。共同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藥2次。
11.口腔炎、牙周炎:蒲公英20 g,威靈仙15 g,車前草15 g。水煎后,飲藥液含漱并緩緩咽下,每日多次。
12.闌尾炎:蒲公英30 g,大黃10 g,芒硝5 g,桃仁15 g,敗醬草15 g。水煎服,每日1劑。若治療痢疾可配白頭翁、黃連、地錦草,并以紅糖為引。
13.陰道炎、陰道滴蟲:蒲公英100 g,蛇床子100 g,地膚子50 g,白礬20 g。水煎后坐浴,每晚1次。
14.足癬:蒲公英、苦參、辣椒莖各400 g,加水3000 mL,煎水浸泡患足,每日1次,每次20 min。
15.熱結(jié)便秘:蒲公英100 g,大黃15 g,黃連10 g,加水煎至120 mL,加適量蜂蜜,頓服。
16.銀屑?。浩压?0 g,生地黃20 g,白鮮皮15 g,蘆根20 g。水煎服,藥渣外敷患處,每日1劑。
17.甲狀腺功能亢進:蒲公英60 g。水煎取液,1/2量溫服,1/2熏洗,每日1劑。
18.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蒲公英120 g。水煎取汁,將毛巾浸透,熱敷患處,每日2次。
19.化膿性中耳炎:鮮蒲公英用藥臼搗成糊狀,榨取鮮汁滴耳,每日3次,
美容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廣譜抗菌作用,可做美容之品應(yīng)用。蒲公英20 g,綠豆10 g,珍珠粉1.5 g,蜂蜜2 g。四者調(diào)成膏狀外敷于面部20 min,對肌膚既可清污殺菌又能營養(yǎng)呵護,從而治療肌膚瘡、毛囊炎、痤瘡等疾患,達到美容之效果。
做蔬菜應(yīng)用
蒲公英因含有獨特的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菊糖、膽堿、葡萄糖、維生素、胡蘿卜素及豐富的微量元素等多種健康保健營養(yǎng)活性成分。因此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生活中蒲公英幼苗無論生食、炒食、做湯或涼拌均可,風(fēng)味獨特,鮮美清香爽口。
保健食品
1.蒲公英粥:蒲公英30 g,粳米100 g,熬制成粥食用,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2.公英茵陳紅棗湯:蒲公英50 g,綿茵陳50 g,大棗10枚,冰糖10 g。熬制成湯服用,可作為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輔助之品。
總之,蒲公英資源豐富,療效確切,不良反應(yīng)小,適用范圍廣泛,深受人們的青睞,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對蒲公英的活性成分的研究不斷深入,其綜合應(yīng)用的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