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潔
[摘要]今年筆者有幸與肖培東老師共講汪曾祺的小說《鑒賞家》,由于這次公開課是基于我?!八亩谓虒W”法和“學講”計劃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比較,筆者對這兩種課型的備課、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究,并且課后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學生們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合作學習”和“教授學習”的關系,認為應該結合互補,這正是我們的“學講”精神,不同的是“先學”后“講”,學生先講,老師后講,所以在這一點上學生和教師達成了一致。
[關鍵詞]語文教學四段教學法學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10017
今年四月二十四日有幸與肖培東老師共講汪曾祺的小說《鑒賞家》,這是一次神奇的藝術鑒賞之旅,不僅對于學生來講收獲頗豐,而且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次歷練、成長的好機會。由于這次公開課是基于我校“四段教學”法和“學講”計劃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比較,筆者想就這兩堂課的異處談幾點看法。
首先,備課環(huán)節(jié)。以往的教學更多重視的還是備教材和備教法,并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校的“四段教學法”和“學講”計劃則在重視學生的課堂地位上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在確定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時,我就修改了多次,最終確立兩個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文本,分析葉三這一獨特的人物形象,了解“鑒賞家”的真正含義。2.通過品讀文本,鑒賞本文語言,體會汪曾祺筆下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做什么事?達到什么程度?可衡量,這才叫目標。教學目標要盡量具體。在修改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筆者感覺到一堂課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艱難,其確定的原則絕非教師依據文體或是經驗隨意制定,而一定要根據學情,并且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合理制定。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不是讓聽課人感覺高大上,而應該是讓學生看到后感覺這堂課的學習符合他的閱讀習慣和規(guī)律,并且是在這堂課上通過個人和小組努力能夠達成的,也就是我們說的“接地氣”吧。筆者認為不僅在確定教學目標環(huán)節(jié)要尊重學生,在備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首先考慮學生怎么學,而不是以考慮教師如何教為先。所以我們在備課時考慮最多的應該是:1.學生是怎樣讀小說?2.學生讀這篇小說會有什么疑問?3.教師的點撥精講怎樣才能幫助學生解決疑問?
其次,課堂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教學認為提問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的核心,問題的預設和達成是最能體現教師綜合素質的。例如肖老師在課堂上圍繞小說第一節(jié)問了六個大問題:
1.汪曾祺的這篇小說和你平時讀的其他人的小說有什么不同?
2.“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匋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能不能改成一個句子——“全縣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
3.改成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匋民,第一個果販子是葉三”,這樣行不行?
4.把“第一個”去掉可不可以?
5.跟第一段連起來,這個最后一段能夠告訴我們什么?
6.《鑒賞家》里,你真的能夠讀懂哪些東西呢?用一個字來講。
在教學設計上,肖老師做得很巧妙,圍繞開篇第一句和題目設計了問題串兒,于無形中將學生引入了教師的預設情境。有人可能會講這跟傳統(tǒng)教學中上課時問問題沒有什么不同。其實區(qū)別很大,我們把一些有關小說人物、情節(jié)、主旨的問題放在了課前的學習指導中,這就是我們的學案。學案中指導學是在引導學生獨立學,有了課前的獨立學才可能有課上的合作學,即使課前沒有完全解決學案上的問題,學生如果能夠帶著問題去合作討論也是積極有效的課堂學習,這大大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帶著學生學,當然也是最大程度地尊重學生的體現。這篇課文的課前指導筆者是這樣設計的:認真閱讀文本。1.將自己有深刻感悟的語段標注出來,精彩之處可作旁批。2.記下自己的疑惑,準備小組合作學習。3.小組交流字詞整理。4.知人論世。(談談你對汪曾祺其人及作品、風格的了解。)“學講”課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課前先學指導,它不同于以往的預習作業(yè),而是根據教師的指導更加細致地課前學習。學生只有在認真先學的基礎上才能參與課堂的合作學習,進而才能夠在教師的點撥精講中獲得收益?;氐秸n堂的開始就是學生的個別問和相互問,區(qū)別于以往的師問生答,我們現在是在鼓勵學生生問生答,而教師只是引導、協助,在關鍵處點撥提升,這就是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面對新課改有人可能會說形式上在標新立異,但是我們從內容上分析發(fā)現其實我們現在的課堂才是返璞歸真?;貧w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才是課堂王道。
最后,進行調查比較研究。我在課后對兩個班級各小組同學進行了一個小調查,學生們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合作學習”和“教授學習”的關系,認為應該結合互補,這正是我們的“學講”精神,不同的是“先學”后“講”,學生先講,老師后講,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達成了一致。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對學習情況的督促、檢查、反饋、評價,運用合作學習小組來完成。教師講課的多少應該既要符合課改的要求,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教給學生最重要的學習、理解、解決問題的本領,使學生各自有不同的收獲。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