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舒,朱天一
(蘇州科技學院 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基于科研輔助的工商類本科案例教學法探討
徐天舒,朱天一
(蘇州科技學院 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實踐體驗對于工商類本科教學至關重要。當前“90后”大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維快、講求實際。針對學生的以上特點,除了選用教材案例作為間接素材運用于教學,也通過實踐后提出,在一定的控制條件下,可以嘗試讓本科生參與部分科研輔助性工作,作為教學的實踐案例,以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實現(xiàn)二類本科學校培養(yǎng)“有特色、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目標。相應地,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也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變革。
科研輔助;工商本科;案例教學
德國洪堡200多年前創(chuàng)辦柏林大學時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的原則,首次將科學研究確立為大學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任務。從2002年開始,我國高等教育在數(shù)量上已經跨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門檻[1]249,因此各類高校在發(fā)展戰(zhàn)略的定位上各不相同。而對于從事工商管理類本科教學的高校商學院來說,如何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畢業(yè)后將要從事的工商管理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一直是學校、企業(yè)、學生、家長和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
作者所在高校屬于二類本科院校,為應對社會對普通高校教學質量和能力培養(yǎng)的迫切要求,重新定義了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有特色、應用型的創(chuàng)新人才。應用型人才的特征表現(xiàn)為“有著比較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對相關領域的實際狀況比較了解,可以熟練地將自己所學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去”[2]。
要實現(xiàn)以上的培養(yǎng)目標,無疑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以及學生的主體性。但教改前的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教”與“學”的主體都缺乏提高教學效果的動力。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從教師角度來說,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教學。然而,當前高校對教師的激勵機制又側重于科研成果。因此,教師既要花費大量時間從事教學,又要擠出時間搞好科研,這樣做的結果并不如人意,甚至兩方面都搞不好。
另一方面,從學生角度來說,他們對課程缺乏實踐感受,表現(xiàn)為聽課積極性不高,注意力分散,掌握知識沒有系統(tǒng)性。其次,即使學校安排學生進入企業(yè)實習,由于“必須要接觸實習單位的保密性資料,才有可能得到‘正式’訓練,但在具體的實習過程中,許多單位都不愿讓學生了解這些情況,更不用說參與具體的決策過程”[3],因此,實習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效果。再次,工商管理類本科畢業(yè)生因為缺乏管理經驗,走上工作崗位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很少有機會從事實際管理工作。在具體事務性工作方面,與其他工科專業(yè)學生相比,又缺乏專業(yè)技術或動手能力,所以就業(yè)的起步階段舉步維艱,從而影響了畢業(yè)生專業(yè)特長的正常發(fā)揮。
美國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人數(shù)差異懸殊。以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管理學院2011—2012學年為例:“本科生畢業(yè)48人,在讀人數(shù)也就在200人左右;MBA每一屆招生在400人上下,在讀人數(shù)就應在1 000人以上了;而非學歷培訓的參訓人員超過5 000人次。”[4]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巨大非學歷培訓和極少量學歷教育”[4]的層次結構恰好揭示了工商管理類教育注重實踐經驗的特點。
在商科教學方法上,最為著名的當屬哈佛商學院首創(chuàng)的案例教學法?!鞍咐虒W又稱案例研究,是指教師本著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的宗旨,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案例的組織、討論、練習將學習者引入一個特定事件的真實情境中,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來培養(yǎng)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精髓和核心不是尋求某種結論,而是致力于使學習者通過案例分析來提高、增強處理問題的實際能力?!盵5]正如復旦大學郁義鴻教授在“關于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專題論壇上所言:“作為管理者來說,其主要的能力培養(yǎng)所需關注的大致又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作為管理者的人文方面的素質,二是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判斷能力?!盵6]現(xiàn)有的工商管理類教育實踐普遍認為,案例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判斷能力、模擬現(xiàn)實商業(yè)情景方面卓有成效。
案例教學法在中國已經推行20多年,影響該教學方法的主要因素有:教師的教學和實踐經歷、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工作經驗、教學裝備的技術水平等。但毫無疑問,高質量且充足的商業(yè)實踐案例庫是案例教學法順利推進的首要條件。早期的案例大都來自于國外,對于最早接受案例教學法的國內MBA學生來說,時時要面對國內管理實踐與國外案例背景差異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國內知名大學的商學院或管理學院都走了一條案例教學從國外引進到自行開發(fā)之路。但是,不管是國外案例,還是國內案例,都是加工提煉后的間接素材,而教師所收集的科研材料是更為直接的實踐素材。宥于“只有研究生才可以參與導師的科研活動”的固有思維,工商類本科教學并沒有開辟這一渠道。
“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是師生雙方雙邊活動的過程,是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的過程?!盵1]125高等教育教學方法的特征在于:“師生共同控制知識傳遞;師生雙方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的比重發(fā)生教大變化—教師教的成分逐漸減少,學生自學的成分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遞增;教學方法與研究方法的滲透和融合。”[1]148而當前“90后”大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維快、講求實際,對知識的學習講求體驗,厭倦知識的間接灌輸。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興趣,結合教學和科研的實際情況,以鍛煉學生實際能力為目的,筆者認為,在一定的控制條件下,可以嘗試讓本科生參與一部分科研輔助性工作,作為教學的直接案例。自然地,有別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師的指導性作用需要大大加強。由此,基于科研輔助性工作的工商類本科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形成,具體的教改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已用于實踐。
(一)培養(yǎng)目標
能勝任各類職業(yè)角色的職業(yè)經理人職位。
(二)控制條件
1.科研課題要求:需要考慮達到教學與實踐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目的,因此應該挑選與任課課程相關度較高的科研課題。
2.教學課程:因為科研實踐的專業(yè)性比較強,所以課程選擇以專業(yè)基礎課程為宜。考慮到科研活動中知識運用的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建議在工商類學科下打破教學系別,組成工商類案例教學相關課程(2至3門)聯(lián)動,并力爭同一課程有2至3位教師替換任課。
3.教學對象:考慮到大一學生公共基礎課程和基礎課程尚未結束,而大四學生在本科教育最后一年需要實習和撰寫畢業(yè)論文,因此建議參與教改的對象以大二和大三的學生為宜。
4.教師:應由參與教學科研活動、有豐富實踐背景、職稱在講師以上的教師組成教改項目組。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
圖1 基于科研輔助的工商類本科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示意圖
1.理論學習階段: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講授課程基本理論。以每學期32課時計算,課堂授課時間應不超過14課時,授課內容側重“應知應會”部分。作為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任課教師應開列與課程和科研項目所需基礎理論的參考書目,并組織兩個課時的課堂討論,幫助學生拓展視野。
2.案例討論階段:由教師挑選課程中與科研項目相關的案例,組織學生課外討論;每周第二節(jié)課堂上,學生將小組討論的成果進行展示,其他同學作為聽眾可以對該小組的展示內容進行質詢,教師結合第一節(jié)課堂的教學重點進行點評和總結。將小組案例討論成果公開展示,能促進小組間的相互學習和競賽,而相應的課堂質詢能帶動聽講的學生主動預習案例材料并幫助教師在展示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點。這一階段估計耗費14課時。
3.學生實踐操作(參與科研輔助性工作)階段:教師首先介紹項目需求及背景,除了選擇教師申請的相關縱向科研項目,還可以是橫向科研項目或者學生主持的大學生挑戰(zhàn)杯、學校大學生科研項目等都可以作為直接案例納入教學過程;其次,對從事科研輔助性工作需要的知識和基礎理論,需要教師進行指導;第三,由項目主持人講解科研輔助性工作的要求及注意事項;第四,教師全程陪同指導,學生實際操作科研輔助性工作,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疑問,教師當場解答或組織討論;最后,由項目指導教師總結每一位學生的工作成果,形成階段性科研報告。這一階段的科研輔助性工作可以放在每周三下午沒有正式課程的時間內開展,以每周3課時計算、需要八周,共計24課時。
4.成果展示階段:一個教學周期(可以是一學期,也可以是一學年,視實踐項目的時間長短而定)結束前,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科研實踐中的自我評價;作為項目的應用評價,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參與成果提交后的客戶評價;對于不同的項目,如條件許可,指導教師可組織學生到項目現(xiàn)場進行參觀,以便讓參與項目的學生進一步理解項目的意義。該階段估計需要6課時。
5.回顧總結階段:鑒于以上各階段的教學手段形式多樣,改變了以往單一課堂講授方式,因此有必要在學期末對一個教學周期內的所有教學活動進行總結。以往該項工作主要是由任課教師來做,而且總結的內容側重在教的方面。為強化和鞏固學生在各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點和應用能力,建議在指導教師的啟發(fā)下,通過課堂討論由學生自行回顧和總結,總結的內容側重在學的方面。該階段所需時間加上期末考查時間約為4課時。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來講,第一階段是學習書本知識;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是培養(yǎng)能力;第四階段是體驗感知;第五階段是訓練思維方法和實現(xiàn)自我矯正。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大約需要64課時,比原先的32學時課堂講授時間增加了一倍。增加的部分主要通過課外時間來填補。因此,該實踐不但沒有減少教學的課時量,反而增加了課外閱讀、間接案例討論、直接參與科研輔助性工作、項目成果自我總結等體驗和能力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而教師額外付出的教學勞動可以用學生提供的科研輔助性工作成果來補償,這樣就形成了教學與科研的積極互動和良性循環(huán)。
教學改革小組由工商管理系和物流管理系的多位教師聯(lián)合組成,選擇2012級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專業(yè)的兩個班級,將“電子商務物流” “管理信息系統(tǒng)” “應用統(tǒng)計” “會計學”四門課程作為教改課程。同時,教改小組選擇成員主持的兩個橫向項目“某物流公司倉庫信息化改造”和“專精特新企業(yè)評價”作為教改實驗項目。
以“電子商務物流”課程為例,它是物流管理專業(yè)的選修課程,該班級學生已經在上一學期學習了專業(yè)課程“物流學概論”,因此運用教材授課的重點在于介紹物流管理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條件下的新思路、新特點和新方法,每周一個課時可以滿足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同時,任課教師在學期初開列了7本參考書,并安排第八周兩節(jié)課,以小組為單位,采用讀書會的形式,在課堂上交流互動。
課程選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電子商務物流》為教材,該教材每章都有針對性的商業(yè)案例。教師按照學號隨機分組,每組7~8位學生(沒有讓學生自由組合,是為了鍛煉學生與“志趣不同”的同學溝通、“共事”的能力)。在每周空閑時間,輪值小組的學生需要在共同推選的組長的帶領下,針對教材相應章節(jié)中的案例展開討論,尋找補充資料,回答設定問題;最后按照指導教師提供的PPT格式,將討論成果制作成展示文檔。隨后,在下一周第二節(jié)課堂上,輪值小組全體成員登上講臺,展示他們的討論成果。更為重要的是,小組展示完成后,輪值小組的成員需要接受在座聽眾對所展示內容的質詢,在課堂互動中學生需要學會“思想共享”。當這種具有對抗性的課堂問答環(huán)節(jié)不斷被推向高潮的時候,它不僅能推動臺上的學生不斷完善他們的成果,而且能激勵臺下的學生不斷思考,還能給沒有認真參與的學生一定的壓力,并促成下一個輪值小組成員更加認真地討論和準備。自然地,指導教師應著重加強對課后小組討論的指導和課堂作業(yè)展示問答環(huán)節(jié)的引導和總結,甚至在課堂問答環(huán)節(jié)結束后,還可以繼續(xù)深化小組討論,督促已展示小組根據(jù)課堂討論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和新興趣點繼續(xù)優(yōu)化操作成果。
毫無疑問,無論是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還是間接案例討論環(huán)節(jié),都是為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打基礎的。在“某物流公司倉庫信息化改造”項目中,指導教師帶領“電子商務物流”和“管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的學生,完成了倉庫物流流量和關鍵節(jié)點測定的工作,為物流企業(yè)信息化改造設計提供了基礎數(shù)據(jù);在“專精特新企業(yè)評價”項目中,指導教師帶領“會計學”和“應用統(tǒng)計”課程的學生,完成了200多家市級“專精特新”申報企業(yè)的經營數(shù)據(jù)采集工作,為創(chuàng)新科技型企業(yè)“專精特新”特性指標識別提供了豐富的樣本資料。在參與科研輔助性工作的過程中,學生們接觸了企業(yè),了解了所學課程在企業(yè)內的應用,并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當場獲得了教師的解答。如在“專精特新企業(yè)評價”項目中,“會計學”課程的學生在采集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看到了企業(yè)真實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明白了合并財務報表,辨識了母子公司和總分公司,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合成分析項目信息。這種在從事科研輔助性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式,變學生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實現(xiàn)了啟發(fā)式學習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這一過程大致需要24個課時,主要利用課外時間,可根據(jù)項目需要和學生人數(shù)靈活安排時間。
在以上學生參與的科研輔助性項目達成階段性成果時,指導教師將組織參與項目的學生進行實踐工作的自我評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使學生參與項目結題論證,帶領學生參觀科研項目實施后的企業(yè)現(xiàn)場,使學生獲得感性體驗。
在學期最后一周,指導教師可運用頭腦風暴法啟發(fā)學生回顧和總結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學習中的得失,特別是掌握知識、運用能力、思考方法等方面。相應地,教師羅列出關鍵的要點,作為期末考試的重點。期末考試成績的組成結構,也需要根據(jù)教改后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作出相應的調整。
實施教改兩個學期后,通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的出勤率從原先的70%左右上升到90%左右;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高漲,普遍反映“有興趣,能學到東西”。雖然由于新的考核內容難度增大造成期末班級平均考試成績略有下降,但學生成績的區(qū)分度明顯加大,一批知識、能力兼?zhèn)涞膶W生脫穎而出;相對地,商學院同期學生申報省級和校級學生科研項目的人數(shù)急劇增加。
當然,在教改實踐活動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比如如何與原有的教務考核系統(tǒng)相互銜接需要進一步的機制創(chuàng)新,新的教學方法對教師和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此外,經過教改訓練后的學生就業(yè)和他們就業(yè)后的狀況尚需要時間來檢驗。但毫無疑問,基于科研輔助性工作的工商類本科案例教學法,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他們的科研能力,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使他們從科研分工中獲益,提高了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1] 周川.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2] 盧安文,胡明哲.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0(11):167-168.
[3] 王鍇.工商管理類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1(2):105-107,130.
[4] 周勤.現(xiàn)代大學中“大”商學院模式的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N].東南大學報,2014-06-25(3-4).
[5] 李相銀,胡希.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與知識轉換[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2(5):121-125.
[6] 關于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01(6):20-23.
(責任編輯:宋現(xiàn)山)
Case Teaching Method for Undergraduate Business Course Based on Aided Work of Science & Research
XU Tian-shu, ZHU Tian-yi
(Business School,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China)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essential for the busines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borned in the 1990s receive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have fast thinking patterns, and have a practical attitude. For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textbook cases as indirect materials used in teaching, researchers propos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that teachers can try to let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a part of aided work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under certa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which can be taken as the direct cases of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This can help realize the aim of type-two universities: cultivating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 talents in application. Correspondingly, the procedures and the roles of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need a series of reforms.
aided work of science and research;undergraduate business course;case teaching
G642.0
A
1008-7931(2015)06-0105-04
2015-07-16
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372196)
徐天舒(1973—),男,江蘇蘇州人,高級經濟師,博士,研究方向: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管理、創(chuàng)業(yè)與工商管理教育;朱天一(1979—),女,江蘇蘇州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工商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