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摘要:禮儀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擁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對大學生而言,通過禮儀課程學習可以掌握禮儀基本知識和技能,為未來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對高校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禮儀教育;高校;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275-02
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美稱。古往今來,禮儀在社會教育和人際交往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的接班人,其禮儀修養(yǎng)不僅體現(xiàn)著個人素質,也反映當代青年的精神風貌。大學生通過禮儀課程學習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引導學生“知禮、懂禮、習禮、用禮”,培養(yǎng)其得體的言談舉止習慣,塑造大學生良好的個人形象。
一、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回顧
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梳理,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類型如下:
第一種大學生禮儀現(xiàn)狀的研究,主要通過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追根溯源,探討成因,并由此提出對策。如吳春彥等(2010)和彭素云(2013)等分別通過對南京部分高校和山東省部分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禮儀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發(fā)現(xiàn)存在諸多問題,并就禮儀教育問題提出解決之策。另外,丁萍(2010)和巨紅梅(2006)等分析當前大學生在學禮習禮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認知不足、意識淡漠、踐行力差、標準低的原因。
第二種大學生禮儀作用的研究,認為禮儀應發(fā)揮應有的教化育人作用,結合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禮儀習慣。如鄭嬌(2103)、李瑞芳(2003)、王冬梅(2001)等認為有必要在大學生中開展禮儀教育,大學生禮儀習慣的提升,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
第三種大學生禮儀傳統(tǒng)的研究,趙金軼(2015)認為中國禮儀是傳統(tǒng)文化深厚內涵依托的載體,將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禮儀課程相結合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鴻揚與傳承,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自身內涵的提升。林蔭(2010)認為在高校禮儀課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對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的重視和弘揚。
上述研究分別從三個不同角度探討了大學生開展禮儀教育必要性,通過對當前高校禮儀教育的思考,促使高校禮儀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水平。本文是通過對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的反思,探尋大學生禮儀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大學生禮儀課程教育的方向及其發(fā)展途徑。
二、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表現(xiàn)
近年來,各高校陸續(xù)開設禮儀課程,以期通過禮儀教學,提升大學生禮儀修養(yǎng),但事與愿違,禮儀課程設置并沒有如預期大幅提高大學生文明程度,縱觀校園禮儀,大學生個人形象不佳、行為舉止隨意等諸多禮儀問題頻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如表1所示。
三、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的禮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大學生禮儀素質普遍不高,唯我獨尊,不尊重老師,不尊重家長,不懂得人際交流,導致這一狀況的發(fā)生,是有多種原因的。
1.大學生禮儀意識教育的缺失。曾經(jīng)有一位思想家說過:“人們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事物的重要性,或者對事物本身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才會激發(fā)全身的熱情去了解它、學習它?!比欢诋斍斑@種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關注的大多是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對于禮儀這類非主流的課程大都呈冷漠的態(tài)度。曾有老師去宿舍看望學生,學生漠然待之,既不執(zhí)行招呼、引領、讓座、倒水、寒喧等基本待客禮節(jié),老師離開時亦無一人起身送客,更有甚者,自始自終端坐于電腦前沉迷于游戲中,眼皮都未曾抬過,難怪老師感嘆當代學生禮儀意識淡薄,師生關系薄如片紙?,F(xiàn)代良好的生活條件和近乎完滿的呵護,為大學生們營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環(huán)境,但也因此造就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優(yōu)越感,缺乏有效溝通交流的能力,禮儀意識淡薄。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對指導大學生外在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沒有得到完全的重視,禮儀課程教學中,只重視禮儀知識的灌輸,缺乏對學生禮儀意識的教育,禮儀意識的淡漠成為影響大學生禮儀缺失的重要原因。
2.大學生禮儀教育體系的缺陷。一是學校禮儀教育的缺位。高校的育人體系應是第一課堂(課堂教學)為主、第二課堂(校園文化)為輔、第三課堂(社會實踐)為補充。但現(xiàn)實卻是重視科學素質教育,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禮儀教育邊緣化問題突出,禮儀課程教育還無法全面實現(xiàn)“進入課堂、進入教材、進入網(wǎng)絡”的課程建設目標,其發(fā)揮作用的空間十分有限,禮儀教育作為學科融入學校整體育人體系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二是禮儀教育資源的缺乏。大學生禮儀修養(yǎng)教育的研究也同樣需要其他學科的教育資源的支持。禮儀課程教學,因為無法創(chuàng)造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無論在爭取辦學經(jīng)費方面,還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都注定難以獲得教育資源的深度支持,研究大學生禮儀教學的專業(yè)人才偏少,現(xiàn)有的教材針對性不強。此外,高校未能充分發(fā)揮家庭禮儀教育陣地作用,“家校結合”的禮儀教學手段分離,禮儀教學出現(xiàn)斷層。
四、提升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效果的對策
大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教化培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拓寬禮儀教學思路,改革禮儀教學方法,加強禮儀教學的實踐,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1.重視大學生禮儀意識的培養(yǎng)。高校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要取得良好效果,就應該以大學生個人修養(yǎng)提升為中心,強化對大學生禮儀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教育。第一,課堂教學中樹立大學生基本禮儀概念,如告知學生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應遵循“有禮行天下”原則,即行禮,則交往順暢,反之,則四處碰壁。逐漸使大學生認識到“知禮”、“行禮”的重要性。第二,禮儀意識的培養(yǎng)要貫穿禮儀課程教學始終,而不是禮儀知識的一味灌輸。當大學生個人意識到“習禮”的重要性時,就會提升“習禮”的自覺性,把學習禮儀知識當作一種自覺狀態(tài)去進行,這樣往往會增強禮儀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應充分拓寬禮儀意識培養(yǎng)的途徑,動員家長參與到大學生禮儀教學中來。家庭是培養(yǎng)孩子禮儀意識的源頭,在家庭生活中,要提醒家長樹立大學生“長幼有序,相互尊重”的意識,注重為孩子營造施禮環(huán)境和氛圍。
2.促進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的深化。一是加快學校禮儀教育的開展。高校是大學生開展禮儀教學的重要陣地,高校應支持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的發(fā)展,在課程類別上,可采用專業(yè)必修課和專業(yè)選修、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相結合的形式,以加強禮儀課程教學的力度。明確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教學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中應根據(jù)現(xiàn)代禮儀要求和當代大學生自身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如采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大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操作中掌握以“自律和敬人”為核心的禮儀要求和相關知識,從而增強禮儀教學的實效性。二是重視家庭禮儀教學的延續(xù)。家庭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應營造家庭習禮用禮的氛圍,使禮儀教學持續(xù)進行。學校應取得家庭支持,提醒家長配合課程教學,要經(jīng)常督促子女,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以時時處處有禮儀的氛圍影響大學生的生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同時敦促家長推進家庭禮儀建設,提倡家庭成員相互尊重、民主平等,進一步推進禮儀在家庭中的擴散。三是促進禮儀教學的社會實踐。開展禮儀課程教學不能局限于單一的課堂講授的方式,還應結合分組討論、情景模擬、實踐訓練等方式進行,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對大學生來說,社會實踐是提高禮儀運用能力的最主要途徑。因此,禮儀課程教學應該通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起到“現(xiàn)身說法”的作用。如可以進行大學生校園禮儀現(xiàn)狀調查或參加校內外各類的禮儀活動等,因勢利導,學以致用。通過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意識滲透和個體禮儀行為考察,總結經(jīng)驗,彌補不足,查缺補漏,不斷完善高校禮儀教學的方法與途徑。只有把社會實踐納入到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體系,禮儀課程教學才真正具有了生命力。
“不學禮,無以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當代青年越發(fā)注重綜合素質的提升,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主體,在青年群體的社會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引領著社會發(fā)展方向。因而,重視高校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不僅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內涵的提升,也必將促進未來國民素質的大力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丁萍.大學生禮儀素養(yǎng)缺失的表現(xiàn)及成因分析[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6).
[2]吳春彥.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5).
[3]趙金軼.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禮儀課程相結合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