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隆明
摘要:語文“三好”課堂力求將語文課堂變成學生發(fā)展的空間,力求讓每一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乃至人生愿景都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通過較長時期的實踐,這一理論頗得學生的認可。同時,也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思想。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談得上是高效的課堂教學,才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各個方面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中職語文;“三好”課堂;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9-0252-02
日本教育學家大田堯先生與我國教育界同仁在研討素質教育時講了一個故事。大田堯先生說,他在農村有一位朋友,給他剖開了一個蘋果,蘋果核中有蘋果的種子。他指著種子說,每顆種子里都有自己的設計圖,他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澆水,使這個設計圖按照設計發(fā)展成一個優(yōu)質的蘋果。這位朋友還告訴他,他只施有機肥料,從不施無機肥料,完全讓種子自由發(fā)芽、成長,這樣的蘋果才又香又甜。如果施無機肥料,那生長出來的蘋果,不是原來種子中設計的蘋果。大田堯先生舉了這個例子后說道,這就是素質教育吧。大田堯先生的意思很清楚,是要告訴我們: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教育必須尊重教育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科學的教育規(guī)律,尊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個性,更好地體現(xiàn)和實踐中職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體現(xiàn)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實踐,改革陳舊的課堂教學方式,本文提出語文“三好”課堂教學理念。“三好”是指學生好才是真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考試好才是真的好。
一、課堂是學生發(fā)展的空間,學生好才是真的好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舞臺,讓學生得到發(fā)展。學生好的課堂才是真正好的課堂。
與其他學科側重于科學性不同,語文學科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對其他學科來說,學生著重解決的是知識和技能問題。而在語文學科,學生需要著重解決的是審美問題。對其他學科學習效果的評價是對不對,而對語文學科的效果評價通常不是對不對,而是好不好,或者美不美。通常其他學科的答案是唯一的,一千個人也只有一個答案,其他的皆為錯誤答案。而語文學科的答案則是多樣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一千個讀者只有一個哈姆雷特,那反而是錯誤,是語文教學的失敗。藝術性還表現(xiàn)出這樣一個特點,即能力的形成需要不斷的練習。強調科學性的學科,只要會了就不需要練習。語文學科僅僅是會了還不夠,需要上升到藝術性,追求美,直至更美。例如,三角形的作法讓一千個人做出來的圖形可以做到完全一樣,并且一旦會做,也不必再做過多練習。而很多語文學科的技能需要達到藝術性。拿簡單的寫字來說,光把字寫正確是不夠的,還應把字寫得美,直至更美,就需要不斷的練習。要把文章讀得美,理解得美,表達得美,更需要大量的練習。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藝術性,讓語文學科的審美價值得以充分的發(fā)掘,散發(fā)多姿多彩的魅力,生氣勃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獲得發(fā)展,僅僅靠教師的傳統(tǒng)講授斷然不行,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多閱讀,多思考,多交流,多練習,多反思。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好,是真正讓學生好的課堂,是最好的課堂。
當然,讓學生多練,絕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上完全不講,而是指教師應盡可能地組織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的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一些簡單的知識,對中職學生來說確實不需要再講,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不足應予以及時的指正,對學生確實難以解決的問題應給予科學、精當、切實的講解。尤其要注意規(guī)律性的知識和技能,要讓學生真正過手,學會學習。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何功課(不限于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么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復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組織學生明確每堂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讓他們每學一部作品都能有所收獲,絕不能放任自流,入寶山而空手歸,絕不能讓教師在課堂上“目中無人”地唱獨角戲,以完成教學任務、完成教學設計、保證教學進度、發(fā)展教師能力為主要目標。
二、課堂是所有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古語云: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課堂學習,使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得到發(fā)展。如果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學生不可能有充分的時間和條件參與課堂學習。因此,要讓每一位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學習,必須改變課堂的教學方式。在這方面,可以借鑒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小組建設,這是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開展的前提。小組建設的關鍵是確定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長有組織的作用,而小組合作學習能否有效開展,跟組長的組織能力分不開,因此,必須確定好組長,盡量讓那些積極、主動、有號召力的學生當組長。組長可以是由學生選舉產生的,也可以由教師指定。確定好組長后,教師應對組長進行培訓,再由組長培訓并確定各位組員的學習、交流、展示等課堂常規(guī)活動中的職責,如發(fā)言人、記錄人、檢查人等。分工的原則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讓各小組成為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學習團隊。各組員之間團結協(xié)作,發(fā)揮特長,合作探究,共同進步,攻克學習難關。同時,應讓各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態(tài)勢和激勵機制,在有限的時空中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經過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個性愛好和特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確有利于調動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能在課堂上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