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睿
【摘 要】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但在教學中常常缺少比較、自悟、拓展、評價的環(huán)節(jié), 僅僅是誦讀、析詞,學生很難真正了解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本文提出的“誦讀—感悟—比較—運用—評價”的古典詩詞教學模式,是一種針對古典詩詞自身藝術特征,為更好理解詩歌意境, 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誦讀 ? ?感悟 ? ?比較 ? ?運用 ? ?古典詩詞教學模式
一、現(xiàn)階段教授古典詩詞的觀念相對滯后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首先應提高對古詩文教學價值的認識,明確指導學生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文并非可有可無之事,而應視之為對教師的一種要求,一種無可推卸的責任。但是,現(xiàn)階段教師自身對古詩文價值的認識不足,教學觀念滯后,必然體現(xiàn)在教學設計和過程的實施中,其主要表現(xiàn)為:重內(nèi)容 ,輕意蘊; 重傳授,輕感悟;重背默,輕朗讀。此類的古詩詞課堂教學將古詩詞最具價值的神韻剝離肢解,“碎拆下來,不成片斷”(張炎《詞源》),課堂也了無神采,索然無味。
二、新課標下小學高年段古典詩詞的教學模式
《課程標準》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文的教學當然也應體現(xiàn)這一點。筆者認為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jīng)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一)誦讀,明詩意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τ谠娫~的學習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通過單個讀、齊讀、范讀、師生共讀、賽讀等多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樂讀、愛讀。誦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大類形式,背、默、吟、唱都是誦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因此,“誦”為一種繪聲繪色的語言表達。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繪聲繪色地朗誦,以培養(yǎng)語感。同時,誦讀還能避免課堂單調,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形式多變的誦讀, 能發(fā)動全體學生參與, 使誦讀與理解揣摩字、詞、句、篇緊密結合。每次誦讀前, 我們應提出指向性要求, 要求應包括:感知什么內(nèi)容,思考什么問題, 誦讀技能達到什么水平。
另外可以指導學生循序分層地誦讀:
音讀。音讀是誦讀詩歌的基本層次。其要求是讀準字音, 讀順詩句。詩歌中常有一些平時不常用的生字、生詞、多音多義的字詞, 尤其是中國古代詩歌,遇到當中生僻的字詞要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 讀準字音, 進而讀順詩句, 以便更好更準確地理解詩意。
意讀。意讀是初步感知詩歌內(nèi)容的學習過程。即要求讀懂詩歌的大致內(nèi)容, 把握詩歌內(nèi)容的基本要點。意讀是誦讀中對詩歌內(nèi)容的初步感知, 不是讓學生馬上讀出詩的深層含義和復雜的章法句法, 只要求學生通過詩歌的字面意義粗通。意讀是由詩歌表層的字面意義向體味深層言外之意的過渡。
情讀。情讀就是要讀出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感來。要做到這一點, 首先要指導學生體會出作者在詩歌中意欲表達怎樣的情感, 然后調動起作者心中與之產(chǎn)生共鳴的情感, 作者與學生在詩歌某一點上達到共鳴后, 再借助技巧真正達到情讀的目的。
(二)感悟,揣詩情
詩詞的語言是含蓄凝煉的,它們往往運用具體的意象傳情達意。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感悟詩意詩情,可以引導結合注釋先自己感悟,然后再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美的語言對詩句進行描述,進行創(chuàng)造和深加工,從而深切地感受詩詞語言的精美,深入到詩詞的意境中去,真正理解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知人論世,結合作者時代和背景去感悟
古詩題材主要有八類,有送別詩、愛情詩、邊塞詩、思鄉(xiāng)詩、山水詩、田園詩、戰(zhàn)爭詩、懷古詩。其實大多詩詞你都不會事先清楚作者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得從詩歌中去找??梢韵韧ㄟ^字詞之間辨別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哀是喜,這比較容易做到。另外要分析詩歌中具體的詞、句,這需要積累一定的基礎。
2.品詞度句,咀嚼、琢磨詩的意境和感情
品,是品味,仔細咀嚼、反復琢磨的意思。品字,學古詩詞必須咬文嚼字,一字一詞的品。古詩詞中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每個字都是詩人費盡心血提煉出來的。我們在教授學生品的方法時,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第一,對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第二,品析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第三,品析詩歌中一些名句,既要品出詩句的意思,又要品出詩句在表達上的特點和效果;第四,品析詩句描寫的畫面、詩歌的意境等。
(三)比較,引思考
比較就是看出異中之同, 或同中之異, 即看出共性與個性, 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完品讀訓練之后,可以選取一些題材、立意、意境等相似的詩詞,通過對比閱讀,也可以選同題目、同詞牌、同作者、同時令、同地點的一兩首詩詞讓學生見識見識、欣賞欣賞, 雖不必說出它的美麗, 但能感覺詩詞的魅力, 比較其間的異同, 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必需。
(四)運用,促遷移
小學高年級是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 他們憑借古典詩詞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增長文學常識和社會常識。但文學理解力和鑒賞力不是靠一兩篇詩詞就能形成的, 如果就詩詞講詩詞, 沒有知識面的擴展, 知識就成了死知識, 能力就不能形成。所以, 詩詞教學中, 最后的擴展運用是必要的, 是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觸類旁通,形成自己對詩詞的獨立分析鑒賞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
總之,提高學生閱讀賞析古詩文水平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上述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模式并不是僵化的、 固定不變的, 根據(jù)不同詩歌體裁和學生的實際, 可以靈活運用, 有的過程可以跳躍, 有的過程可以反復, 而且可增加一些程序??傊?, 從教學實踐看, 此模式對突破教學重難點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是較為有效的一種模式。
【參考文獻】
[1]〔美〕馬克斯·范梅南.生活體驗研究[M].宋廣文等譯.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衛(wèi)朝暉.古典詩詞五步教學法模式[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 2003(6).
[3]黃水文.“自學、品讀、開放式”詩歌教學模式[J].廣東教育(教研),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