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精壹
摘 要:師生互動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教學效果?!半娀闭n堂上更應體現師生的互動性,不但要求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求教師教會學生更多的東西,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課堂教學輕松而富有活力,真實而富有實效。
關鍵詞:師生互動;多媒體;課堂教學
一、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1.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
部分學校和教師往往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認為上公開課、評優(yōu)課、研究課、開放課等必須采用多媒體,甚至達到了“非媒體不算公開課”的程度,而實質上很多課件并不能算是多媒體,而只是一些圖片配上文字的組合,其不但名不副實,而且浪費嚴重。
2.只要教育手段先進,教育思想便會先進
一些領導和教師承襲落后的教學思想,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只是簡單地進行教學媒體替換。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育的外衣內,教師還是課堂的中心,學生仍然只能被動地聽講,等待教師灌輸知識,這其實只是從“人灌知識”到“電灌知識”,難以擺脫低層次的徘徊。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絕緣
很多教師在多媒體授課的過程中,完全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出現了如制作課件即備課、課件展示即板書、教學中以視聽代替朗讀等現象。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尚佳的技術”+“先進的思想”并不一定等于“最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能取得較好地教學效果。但是,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也不應忽視。比如,網絡教學能夠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但是,其在師生互動和學習監(jiān)督方面就難免存在弊端。事實證明,在現有的授課方式中,面對面授課的整體效果仍然是最佳的,這不但方便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從此看出,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其存在的價值。
4.沒有條件也要上
由于外在環(huán)境和個人素養(yǎng)的影響,學科教學過程中可以熟練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教師并不多,大多數教師都需要專業(yè)信息技術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但是信息技術教師對教學內容并不能做到全盤掌握。因此,其制作出的課件并不能完全按照教學程序逐次展開。這就導致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極易出現誤差,畫面展示和講解之間不能自由轉換,“講解”和“多媒體”脫節(jié)。多媒體課件成了“電影片”,而教師成了“講解員”。
二、正確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
1.聯(lián)系現實,注重實效,有的放矢
要聯(lián)系各科教學內容,根據教材特點,靈活安排效果最佳的教學手段,不能盲目迷信多媒體,對全部教學內容“一刀切”。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畫面感強等優(yōu)勢,可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給學生展示更多的教學內容,達到有趣、有效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其信息的重要程度。比如,一個教師在“公開課”上只有5分鐘的多媒體授課,但是其卻把最核心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了出來,這就是一節(jié)非常精彩的課。由此得知,多媒體授課關鍵在于“精”。再如,“平行四邊形”的授課,教師使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應的實物圖形,給學生留下具體的印象。之后通過教師的講解,慢慢將此概念抽象化。抓住初中學生直觀思維占主導的現實,恰當使用多媒體展示教材內容,有的放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認真構思,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濫造
使用多媒體,本意是想通過聲、色、光、電的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當前很多的多媒體課件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沒有投入必要的精力,粗制濫造。因此,制作多媒體課件,必然要集“精”與“細”于一體,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地理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明白“公轉和自傳”的區(qū)別,教師使用三維空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態(tài)變化圖。但是,不斷旋轉的太陽、地球和月亮同時展現出來,帶給學生的觀感效果并不好。后期教師對該多媒體課件做了調整,給各個球體添加了符合各自特征的顏色,還給多媒體課件添加了合適的背景音樂,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3.師生關系到位,緊扣教材重點,避免隨意呈現
在課堂授課時,使用多媒體不但可以把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出來,還有聽覺、視覺、感覺等多個觸角的感觸,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更加容易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印象,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地安排多媒體,能夠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把抽象知識具象化,減小知識理解的難度,讓學生對知識理解更加深入,強化學習效果。比如,在數學教學中,“相遇”一直是教學難題,但是借助多媒體課件,教師用兩輛車同時同地出發(fā),動態(tài)展示兩車相遇的整個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教學不但讓學生輕易地理清了速度、相遇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考慮變得更為全面。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可謂是一箭多雕,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