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從民間愛情故事到才子佳人小說的傳承與嬗變
——以吳中四才子“三笑故事”為例
王曉輝
民間愛情故事是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在我國民間可謂家喻戶曉。這些原自民間的婚戀故事承載著底層百姓對美好愛情的最素樸的期待。及至明清,民間故事在文人才子的加工創(chuàng)造下,實現了由世俗到高雅的悄然嬗變,才子佳人喜結連理漸次成為中國民眾最理想的婚姻藍圖。以“吳中四才子”為原型的“三笑故事”成為此一時期才子佳人愛情的典型代表。自從馮夢龍的《唐解元一笑姻緣》傳播開后,唐伯虎與秋香的“三笑姻緣”成為了人們街頭巷尾最喜談及的才子佳話。需要說明的是,“三笑”雖是秋香的三笑,但在后世的彈詞、戲曲中,真正的“三笑故事”還應包括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徐禎卿)及十美圖的故事。結構主義學者認為,同類敘事性文學作品,無論是從歷時還是共時的角度看,其內在的語法結構是不變的,變化的只是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等因素。同一種類的故事,盡管在細微處存在差異,但其基本結構是不變的。因此,不論是源自底層的民間故事還是出自文人雅士之手的才子故事,本質上所要表達的心理期許是一致的,反映的皆為廣大民眾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因而具有共同的審美特征。
“才子佳人”一詞最早出現在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中:“至所敘述,則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風流綴其間,功名遇合為主,始或乖違,終多如意,故當時或亦稱為‘佳話’”。①它作為一種小說題材代稱,主要是用來概括古代文學中那些以文人士子和淑女佳麗的情戀故事為內容,具有較強的言情特性和較高理想標準的情愛作品?!叭适隆彪m然演繹了截然不同的五個故事,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與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上也具備了“才子佳人”模式。唐寅、文徵明、周文賓、張靈,無一不是才華橫溢、俊俏風流、癡情執(zhí)著、個性張揚;秋香、杜月芳、王月仙、崔素瓊,無一不是系出名門②、貌美多情、冰雪聰明、善解人意,這一對對戀人的結局無一不是奉命成婚、皆大歡喜。盛志梅在《試論才子佳人小說的俗文學特質》中說:“作者們(才子佳人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的興趣恰好都集中在‘才子、佳人、小人’的三極結構,以及‘后花園、中狀元、完花燭’的情節(jié)三步曲上?!雹蹚倪@個層面上看,今天我們所探討的“三笑故事”也或多或少地具備了這些特征。
1.“三笑故事”中的才子形象
(1)才華橫溢,無所不能。才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才華橫溢”。在古代的一些普通的言情小說中,也有關于才子之“才”的描寫,但大部分都是對“才”的略顯夸張的直白描述。而“三笑故事”中對才子之“才”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是借他人之口的婉轉表白。如《三笑姻緣》中,作者借秋香之口道出了對唐寅“才華”的贊賞:“如此說來,你果然是金閶奪冠之人了,想你夙負貫眾之才,為何作此下賤之事?況你又是一榜解元,竟寄身相府,豈不是有損你解元的名聲?!雹苓@段文字雖充滿責備之意,但“金閶奪冠、負貫眾之才、一榜解元”又體現出對唐寅才華的羨慕與贊美,這種委婉的表揚頗耐人尋味。與此相類的贊揚之語在故事中比比皆是:如“這是鼎鼎大名的畫師唐寅”,“文徵明在畫壇、書壇立足,聲名如雷貫耳”,“文解元詩畫文章,無一不精”,“我喜歡周二少爺,因為他是才子”。這些借他人之口的側面表達與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說“華詞艷藻、潑墨成濤”的直言贊譽相比,更能給人以真實可信之感。
“三笑故事”中對才子之“才”的描繪,除了語言的側面表述外,也有情節(jié)的側面渲染,這類贊揚通常運用“頃刻”、“當即”、“片刻”等字眼,通過時間之短、篇章之美來體現才子們的文思泉涌、才華異常。如寫唐寅之才,“展開紙墨,不假思索,頃刻寫成兩篇文章……師爺看后,但見文不加點,清秀流利,只念得幾句,嚇得面如土色,擦著汗珠”。⑤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寫張靈“當即口占一首,眾人一聽,極口贊賞”,“半天工夫,便做了二三十首詩”⑥;寫祝允明“不假思索,片刻工夫便寫就兩幅門聯。”手頭若缺少銀兩,便“揮灑幾頁扇面,叫祝童去市上變賣”;寫周文賓的吟詩也是“不假思索便朗朗吟道”。這種用情節(jié)和語言對“才氣”的側面表述比堆砌辭藻的直言贊譽更具說服力。
(2)眉清日秀,俊俏風流?!叭适隆敝械牟抛樱c傳統小說側重表現剽悍健壯、英雄豪氣的男性之美不同,“三笑故事”側重的是“才子”眉清目秀、俊俏風流的相貌之美。有時,“才子”的俊美程度甚至超過女人。如:華鴻山眼中的唐寅“貌俊秀”,夫人眼中的唐寅則“面貌不俗,舉止文雅”,丫鬟眼中的唐寅乃是“漂亮人物”。無論是利用何種眼界來觀賞,贊賞的重點都集中在“俊”、“秀”、“美”幾個方面。再如月芳眼中的文徵明“生得眉清目秀”,看到文徵明,她不由得感嘆道:“哪來這樣俊美的書童?!敝芪馁e之美更為夸張,其綽號為“周美人”,他裝扮的“鄉(xiāng)下姑娘”長得“也是少有的標致?!币驗橄嗝部∶佬銡猓赃@些才子男扮女裝就不會漏出破綻,從而就更容易進入心儀女子閨房,得成所愿。
不重男性陽剛之美,而重柔性之美,這明顯地具有認同女性文化、尊重并崇尚女性的意味。這種社會審美心理,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識的積淀。如儒家的重“德”不重“力”,道家“尚柔”的文化基因,這些皆是促成“三笑故事”男性審美觀發(fā)生改變的原因。從這一審美觀的改變中,我們多少能夠嗅到一些明后期社會文化思潮變革的氣息。
(3)主動追求,癡情執(zhí)著。才子們的面貌長相頗似女人,但他們在追求心中戀人時的表現,卻相當有男子漢氣概?!蛾P雎》中“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含蓄追逐在“三笑故事”中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主人公對心儀對象的熱烈追求和大膽示愛。如:張靈僅見素瓊一面,便害了相思病,竟然“一夜未眠”。第二天他便迫不及待地來見素瓊,怎奈素瓊早已經離開,從此他就“丟不開,撇不下”,決心“非打聽到他們的下落”。在追求心愛之人的猛烈程度上,唐寅絲毫也不遜色。為了接近正在拜佛的秋香,唐寅“悄悄地把蒲團左移,有意無意壓住她的一角羅裙”。在遭到秋香和冬香的奚落后,他也毫不氣餒。唐寅被秋香潑了一身臟水,而他因癡看秋香竟無察覺,還連說:“奇怪,好好的星月滿天,怎么降下雨來”??吹角锵氵M入相府后,他竟然也“如癡如醉,竟像著了魔似的,直闖相府”。唐寅不顧言語辱罵,依然如癡如醉地對夢中人窮追不舍,這種癡情之舉著實令人感動。歷史上的文徵明一生舉止嚴謹,不近女色,但“三笑故事”中的文徵明,在追求愛情上卻異常大膽、主動。初見月芳時他竟“怔怔的出神,不發(fā)一語”。見月芳小姐不肯答應自己的求婚,他便說到:“小姐,我給你跪下,你就允了吧?!币娝匀华q疑不定,文徵明竟不顧男性尊嚴,說道:“小姐,再不面許終身,我便一輩子跪在地上。”周文賓對月仙小姐也是用情頗深。初見月芳便“看得出了神”。為了覓得佳人,“原曾央媒三次求親,未獲應允,卻毫不氣餒。”
(4)率性而為,張揚個性?!霸娪袆e才,非關書也”⑦,與學相比,才是更可貴的東西。才氣,先天所在,學識可攀,而才氣不可攀。因為有“才”,便會常受贊譽;因為常受贊譽,便會負“才”自“傲”;因為性“傲”,便會無視羈絆,常行任性而為之事?!叭适隆钡拈_頭,張靈便是以怪誕不羈、放浪形骸的“狂者”形象出場的。只見他扮作“叫化郎,手抄飯籃和打狗棍,一路走,一路唱,引來許多孩童觀看”。見到唐寅等人后,他依然不肯露出真面目,向眾人乞求道:“老爺,行行好,賞口酒吧?!狈畔虏抛由韮r,扮作乞丐,乞酒討賞,此種行為實可稱為“不羈”。與張靈相比,唐寅等人的怪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得秋香,唐寅扮為“家奴”;為得月芳,文徵明扮為“書童”;為得月仙,周文賓扮作“鄉(xiāng)下姑娘”。種種怪行,實屬荒誕,或許正是因為唐寅等能為常人所不能為,敢想常人所不敢想,他們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才子”,才能成為人所共識的“才子”。
2.“三笑故事”中的佳人形象
張潮《幽夢影》中論美人曰:“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tài),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肌膚,以詩詞為心”。“三笑故事”中的秋香、崔素瓊、杜月芳、王月仙四位佳麗均符合這一標準。其容貌有仙子的肌膚、洛神的雙眸;其才學有謝道韞的敏捷、李清照的清新,純真潔凈而不造作,簡直是自然美、才能美的完美統一。
(1)出身名門,身份高貴?!叭适隆敝械呐魅斯韵党雒T,出身高貴。杜月芳“出身官宦人家,父親曾為太史,放過兩任學道,人稱杜翰林”。王月仙為兵部尚書王老太爺之掌上明珠。崔素瓊之父崔文博,原是海虞教諭,德高望重,名聞海內。秋香雖為丫鬟,但因為“很合老夫人意”,早已過繼給夫人,成為太師義女。這些高貴的身份使我們不僅要感嘆,世間絕代女子多若繁星,冰雪聰明之奇女子也不在少數,但身份高貴且聰明絕代者則寥若晨星,而“三笑故事”中的眾佳麗則皆在“寥若晨星”之列。在人們看來,或許只有這樣氣度非凡、溫柔善良的女子才可與唐寅等才子們相匹配。
(2)傾國傾城,貌美多情?!氨狈接屑讶?,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是佳人的評價標準。美是古代小說里佳人的共性,小家碧玉溫麗安靜,北方佳人風采明艷,俠女俠肝義膽,神女溫柔體貼。然而,“三笑故事”中長在深閨的小姐們則是集天地之靈氣,匯文才之精華,見之忘俗、觀之可親的高貴女子。如使唐寅如癡如醉的秋香即豐姿楚楚,有“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弊審堨`相思不盡、徹夜難眠的崔素瓊則有著“芙蓉般的臉兒,柳葉眉,杏子眼,宛如仙女一般?!倍旁路家裁赖谩叭绠嬂锏南膳?。這些佳人無一不是國色天香,傾國傾城。總的說來,她們基本完美無瑕,即“美則無一不美?!?/p>
明中期以后“重欲輕禮”的心學大潮的興起,如巨浪般卷走了禁錮人們頭腦的不可動搖之“禮”,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一直處于文學邊緣的俗文學自然極大地受惠于這一活潑而豐富的文化氛圍。所以在“三笑故事”中,這些養(yǎng)在深閨的千金小姐個個異常多情,她們往往只是看到或者聽到才子的一些詩詞,便動起心來,甚至決意以身相許。如王月仙尚待字閨中,就敢寫下思春之語:“竹并桃花,君子也戀紅袖女?!睂⑻抑癫⒘校庥髂信鄲?。僅是聽說了周文賓的名聲,王月仙便有意于他,甚至睡夢中連聲驚呼:“周二公子……”。在與張靈有一面之緣后,崔素瓊便日日相思,“夜深人靜時,她常對著《張靈行乞圖》發(fā)呆。在面對文徵明的求婚時,杜月芳的舉動也頗為主動大膽,她“探手入懷,從錦絳上解下一顆黃金小印,作為定情信物,交付文郎”。作者如此描寫這些高門大戶家的“千金小姐”,并不是為了顯示大戶人家的“失德”,而是為了表達一種艷羨,一種欣慕,反過來也正好能夠證明人們內心中對這些才子的熱愛、理解、欣賞和尊重。
(3)鐘靈毓秀,才華出眾。除動人的美貌之外,佳人們還有出眾的才華?!叭适隆敝械呐越跃叱步^倫的詩賦才華。如杜月芳“自幼從師沈石田,學得一手好丹青。”眾人為給沈石田畫師祝壽,月芳乃女兒身,卻能像男兒一樣在壽堂上一展風采,親手描繪一幅《鶴壽山房祝壽圖》為老師慶壽。對月芳的畫技,文徵明由衷敬佩,甚至為不能親睹月芳“手拈彩管、拂弄花箋”而感到懊悔。月仙小姐的詩才也是無人可敵,她與大才子周文賓聯詩填詞直到深夜。文賓對她的才華“也極為滿意,尤覺內中一首《顛倒虞美人》,最見工夫?!贝匏丨傄彩亲杂住跋矏畚恼聲?,收藏了許多名人墨寶”。由此可見,“三笑故事”中的佳人,不僅具備傾國傾城的美貌,更擁有美好的才華與賢淑的性情。
論出身,自是高不可攀;論相貌,也是傾國傾城;論文才,亦是稟賦天成?!叭适隆敝屑讶诵蜗蟮乃茉欤俏覈糯≌f對傳統女性形象的一種超越。它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女子無才就是德”的傳統,使“才貌雙絕”的女才子成為小說人物畫廊的獨特景觀。
“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不僅僅是愛情誓言,更應該是一種經受了時間和困難考驗的見證。在我國古代禮教大于人情的年代里,才子佳人們要和心愛之人長相廝守,簡直是困難重重。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父母的阻礙,還有整個社會的干涉。因此,“三笑故事”中的愛情追求就顯示出進步的一面。更為可貴的是,故事中主人公理想的配偶不僅要在相貌上與之相配,更要在心靈上與之具有心有靈犀的和諧。這是對中國古典艷情小說純粹描寫肉欲的一種本質的超越。所以,“三笑故事”中的愛情“不是中國古代桑間濮上之風的簡單回歸,而是人類婚姻認識的一次螺旋形上升”。
1.相知相慕的情感
與其他小說中世俗的愛情觀不同,“三笑故事”中的愛情觀是純潔而高雅的。才子佳人們以詩賦為媒介,傳情表意,互訴衷腸。詩賦不僅成為他們相知相戀的紐帶,更成為了他們相愛相守的見證。在愛情的天平上,他們的愛情是平等而穩(wěn)定的。因為,在天平的兩端,一端承載著仰慕與欣賞;一端承載著尊重與肯定。在佳人的心目中,才子們的相貌、才華、氣度都是無人可及的。佳人對才子的情感,除了愛的成分,更多的是仰慕與欣賞:
小鳳(丫鬟)過來,把剛才張靈救小姐之事向崔老先生稟明。崔文博一聽,哈哈大笑道:“孩兒,他正是你敬慕的吳中才子張靈,張夢晉?!彼丨傮@喜異常,向張靈瞥了一眼,即去張羅茶酒。
張靈英雄救美卻分文不受的義舉博得了素瓊的好感,在得知救命恩人即是素來敬慕的張才子時,素瓊在驚喜中瞥了張靈一眼。這一瞥,包含感激,包含著欣喜,更包含著對眼前人的敬佩與崇拜。
雪芳道:“妹妹,你見過文解元嗎?他的面貌可與他的才學相稱?”月芳道:“我還未見過他……聽王相國說,他品貌俱優(yōu),是個難得的人才?!?/p>
杜翰林收到的壽禮,都經月芳小姐過目。月芳見了文徵明的書畫,看了又看,愛不釋手。雖然未曾見面,才子文徵明早已憑借其卓絕的畫技抓住了月芳小姐的芳心?!皭鄄会屖帧保憩F的不僅僅是月芳對畫作的喜愛,更多的應該是對書畫創(chuàng)作者——文徵明的敬慕與愛憐。這或許就是我們一直所說的愛屋及烏吧!
佳人慕才子,才子自然也愛佳人。只不過,這種“愛”里包含的已不僅僅是男女之情,更多的是才子對佳人的仰慕之情的感激和回饋?!笆繛橹赫咚馈?,當風度翩翩的才子遭遇傾國傾城的佳人,死亦已顯得不再重要,更重要的當屬彼此間因相知、相慕而萌生的“非他不可”的熾熱情感:
張靈聽說有女郎愛他的詩,便有紅粉知己之感,忘了自己竟是乞兒。
崔文博告訴張靈,素瓊喜愛文章書畫,收藏了許多名人墨寶,有唐伯虎、仇十洲的仕女,祝枝山的七分貼等。她很喜愛張靈的梅花,還想求教于他。張靈當即應允贈她梅花圖。
一向傲誕落拓的才子張靈,受慣了世人的冷眼與誤解。此處忽得一紅粉佳人相識、敬慕,這種認可讓他怎能不心存感激,傾心相待。
月仙小姐,文賓戀慕已久,原曾央媒三次求親,未獲應允。如今居然有幸親登繡閣當面吐露心曲,當文賓對小姐的才調也極為滿意,尤覺得內中一首《顛倒虞美人》,最見工夫。那是一種回文體,順讀是《虞美人》詞的上闕,倒讀便成詞的下闕。文賓對月仙小姐傾慕已久。這種傾慕,在未曾見面之前,相貌的吸引或許占有相當比重;但當目睹月仙才華之后,這種外表的傾慕迅速地轉變?yōu)榘l(fā)自內心的嘆服。而靠內在之美維系的情感,時間愈久,情感愈濃。
“在性愛中,肉欲方面的享受畢竟有時而窮,而精神方面的享受空間則是無限的?!雹唷叭适隆敝械牟抛蛹讶酥畱伲v求的是思想上的心心相印,精神上的心有靈犀。他們才貌相當,情投意合,相互滿足了彼此內心渴望得到認可的需求。這種通過高雅的方式達到心靈契合的愛情,既具有高雅的情趣又具有浪漫色彩。正如柳永所贊,“美人才子,合是相知?!?/p>
2.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
“三笑故事”在思想傾向上具有強烈的男女平等意識。故事中的女性有自己獨立的情感視角和審美標準,她們的美麗外貌和不凡才情,不再是為了單方面迎合男性而具備的資本,而是為了滿足自身生活志趣的需要。她們才華橫溢、柔情似水,又自尊自愛、見識非凡。對傾慕之人,她們愛的熾熱;對厭惡之人,他們恨的冷酷。與女性的獨立自尊相對應,故事中風流俊美的才子對女性的愛慕之情,也超越了單純的肉體和容貌的關照,轉而重視一種以文才相契和精神相通為基礎的平等的男女之愛。他們關心愛護女性,更欣賞尊重女性。這種進步的女性意識和愛情觀與“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相比尤顯難能可貴。
男扮女裝的周文賓被王老虎搶去后,當晚與王月仙吟詩作畫,直到深夜。月仙見天色已晚,便邀“文賓”同榻而臥:
她(丫鬟)替小姐(月仙)卸了裝,服侍小姐睡下后,放下羅帳退出房去。文賓在繡娘榻上木然坐著,心中如亂麻一團。
看到心愛之人躺在面前,盡管心中已“亂麻一團”,但周文賓仍選擇“木然而坐”,以示對月仙小姐的尊重,而不是身體上的侵犯。
徵明道:“小姐允許之后,小生依舊央托枝山先生做媒,枝山做過大小七十二媒,無一不成。他說只要小姐面允終身,他便上門撮合。小姐,我給你跪下,你就允了吧?!?/p>
徵明見她不語,急道:“小姐,再不面許終身,我便一輩子跪在地上?!痹路紱]法了,只好說道:“文郎,我允許你了?!贬缑髀牭眠@親熱的稱呼,心中大喜,從懷里取出一件信物與小姐。
在“夫為妻綱”的男權社會,在“上跪君王、下跪父母”的理學時代,文徵明為求所愛,甘愿為此下跪,并長跪不起。這是怎樣的一種戀愛精神?這一跪,既是他愛的熾熱的見證;也是其愛的無私的宣言:在愛情的天平上,男女平等!
為了求娶所愛之人,文徵明不惜下跪,此舉著實令人感動。唐寅的做法更是出格,為了接近秋香,他自降身份,主動到華府為奴??墒牵钐埔鷤牡氖?,當秋香知道唐寅的真實身份后并沒有為此感動,反而將他羞辱了一番:
“如此說來,你果然是金閶獨冠之人了”。秋香接著話鋒一轉,嚴詞責問:“想你夙負貫眾之才,為何作此下賤之事?況你又是一榜解元,竟寄身相府,甘心做牡丹花下客,豈不是有損你解元的名聲?”
唐寅純潔的追求愛情的行為,在秋香的眼里竟成了“下賤”之事。面對秋香的誤解和斥責,唐寅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姐姐說偏了,小生實是為不負你三笑之情,這才賣身入府。入府后朝思暮想,忘餐廢寢,總求一會,傾吐相思之情。今日有幸相會,還求姐姐垂戀,得諧魚水,小生決不忘情。
此段文字既是唐寅的愛情獨白,也是天下癡情才子的愛情宣言。文字雖短,卻鏗鏘有力,字字珠璣,每每讀來總為之動容。賣身相府,為的是不負你“三笑之情”;自愿為奴,為的是“求得一會”;甘心下賤,為的是“傾吐相思”。如此真摯素樸的愛情承諾,卻沒能打動秋香。在秋香的眼中,眼前的唐寅不過是個玩世不恭的“牡丹花下客”,而這種感情并不是她想要的。試想,秋香亦不過是華府丫鬟,在天崩地裂的愛情宣言前,卻依然能保持冷靜而沒有輕易地以身相許,這種自尊自愛、自貴自立的愛情態(tài)度著實令人嘆服。
諸如此類的例子在“三笑故事”中還有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點:一.女性自身的自尊自愛。二.男性對女性自主意識的充分尊重。如此進步的女性觀和愛情觀,是與當時的倫理環(huán)境及世風觀念息息相關的。
明朝中晚期,隨著城市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新興的市民階層開始崛起。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長期居于絕對權威地位的“程朱”理學也出現了某些松動。陽明心學、泰州學派和以李贄為代表的頗具近代色彩的啟蒙思潮興起,影響波及全國。王陽明倡導的“心學”大膽地肯定了民間愚夫愚婦的“良知”;王艮為代表的泰州學派進一步把儒家倫理觀念通俗化,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人的物質欲望;李贄則把晚明啟蒙思想推向高峰,形成了一股文藝復興式的人文主義思潮。與經濟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變動相適應,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人們開始以情抗理,強調情感的獨立和張揚。于是,進步的女性意識和平等的男女愛情觀也就應時而生了。
“三笑故事”愛情描寫的成功之處正在于以細膩的筆觸抒寫了才子佳人之間含蓄而熱烈的思念、纏綿而悱惻的情感、誠摯而堅貞的信念,以及為獲得愛情果實而付出的艱苦而長久的努力。他們追求的是在理想、性格、才情上一致的、平等的,可以偕老的生活伴侶,因而他們的結合不是違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一時茍合,而是建立在相知相愛、惺惺相惜基礎上的天長地久的結合。這就是“三笑故事”給予后世人們的最可貴的愛情啟迪。
3.落魄情懷的補償
史震林在《西青散記》言:“人生需有兩副痛淚,一副哭文章不遇識者,一副哭從來淪落不遇佳人”。文章不遇知音,為之一哭;淪落未遇佳人,亦為之一哭。這種說法表明,在才子的生命中,功名地位的實現與美滿愛情的獲得是同等重要的兩種需求,二者缺一不可。
“三笑故事”雖來自民間,但并非都是下層勞動者的集體無意識創(chuàng)作,亦明顯地摻入了文人的筆墨。如明代文人黃周星創(chuàng)作的《補張靈崔瑩合傳》,實屬《十美圖》故事的進一步演繹。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的《唐解元一笑姻緣》,是“三笑姻緣”故事從緣起到發(fā)展成型的重要轉捩點,秋香之“笑”從先前的“一笑”發(fā)展為“三笑”,故事的大體框架基本定型。明崇禎年間,孟稱舜主編《花前一笑》雜劇,亦是對“三笑姻緣”故事的進一步改編和延續(xù)。由此可見,我們今天見到的精彩的“三笑故事”,既包含著古代中國老百姓集體的力量與智慧,也浸潤著古代知識分子共同的汗水和心血。這些掙扎于社會底層的失意文人,與那些在科舉仕途上飛黃騰達的士大夫一樣,也曾有過“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立志,也曾有過“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但冷酷的現實卻粉碎了他們的功名念、佳人夢。對他們而言,功名佳人的夢想在現實社會中已變得遙不可及,那么,實現夢想的唯一方法,就只能是借助于筆墨到虛幻的世界中尋找了。
為獲得精神上的補償和滿足,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四處碰壁的失意文人,紛紛將目光投向文學創(chuàng)作,用他們的生花妙筆杜撰出一個個“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的美好夢境來。在這些夢境里,四才子個個科舉高中,聲名遠播;個個家世顯赫,吃穿不愁;個個風流貌美,得紅顏青睞。而在現實世界中,四才子卻只有徐禎卿一人中進士,其他三人皆科舉不順;只有文徵明一人生活富足,其他三人皆潦倒困頓;只有唐寅一人曾三娶,其他三人皆恪守傳統婚姻觀?,F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反差如此之大,恰好表明了這種補償心理。這種補償既是下層文人給予現實世界中命運多舛的四才子的補償,也是下層文人給予自身的補償。
功名地位獲得了補償,但婚姻愛情尚有缺陷,于是秋香、杜月芳、崔素瓊、王月仙等佳人形象便應運而生。這些佳人實際上是失意孤獨的文人們美好的心靈幻影,溫暖著他們悵然落寞的心田,慰藉著他們孤苦無依的靈魂。通過佳人形象的塑造,失意文人們給自己建構了一個精神家園。在這里,讀書人不論如何落魄潦倒,如何貧窮窘困,都有美麗多情的大家閨秀慧眼識英才,以身相許,禍福與共。
說到底,“三笑故事”中“才子必高中,佳人無不美”的這種創(chuàng)作傾向,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兩種人生價值取向,一是胸懷天下積極取仕的態(tài)度,將至高的社會理想與至美的人生追求融為一體,這無疑是一種最具光彩的人生。但現實的無情常常與他們的參政欲望和社會責任感形成尖銳矛盾,不得已他們也就有了另一種選擇:返回自身,讓自我的非凡才情與充滿浪漫情調的戀情融匯在一起。雖然他們常常還會在作品中時隱時顯地表現出那種因懷才不遇而落拓不羈的精神痛苦,但是他們卻用犧牲仕途,成功地換來了另一種不期而至的美滿:生命的自由和愛情的幸福。對于廣大文人才子來說,這一選擇依然是充滿魅力的,依然是符合儒家傳統道德準則的。
另外,“三笑故事”中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即“大團圓”的結局模式。在“三笑故事”的結尾,經歷一番挫折的才子佳人皆能終成眷屬,眾美事一。在這些令人滿意舒暢的結局中,亦包含著我國國人渴望完美、厭惡殘缺的簡單而普遍的補償心理。
蔡元培在1916年的一篇文章中說過,“蓋我國人之思想,事事必求具圓滿?!蓖鯂S對此作了精辟的剖析:“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以挾樂天之精神故,故往往……善人必令其終,而惡人必罹其罰,此亦吾國戲曲小說之特質也?!雹岽髨F圓結局往往寄托著人們對正義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叭适隆敝械慕Y局也是如此。正因為“圓滿”來之不易,所以才在幻想中渴望。而這也恰好說明了身心兩方面受到重荷的中國百姓,對于圓滿結局的偏好和期待。這種偏好和期待甚至可以說跨越了時空,從明代的小說、戲曲到清代的評話、彈詞,直至現今的電影。在這些素樸的故事里,人們的喜好是如此的鮮明,他們愿意把自己理想的人格,夢想的情事,統統集合于“才子佳人”的身上。為他們的風采歡呼,為他們的悲傷落淚,也為他們的婚姻祝福。而這樣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在人們勞作的間隙,有一些美麗可愛可笑的愛情故事在唇邊和大地上飛翔,而且這些故事正成了人們的快樂之源。
【作者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150080)】
①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頁。
②秋香雖為華府丫頭,卻深得華老夫人喜愛,將其收為義女。見莊宏安等編《三笑姻緣》,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第240頁。
③盛志梅《試論才子佳人小說的俗文學特質》,《中文自學指導》,2006第5期。
④莊宏安等《三笑姻緣》,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文中所引“三笑故事”原文皆出此本。
⑤⑥莊宏安等《三笑姻緣》,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第225、7頁。
⑦陳書良《唐伯虎傳》,陜西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第3頁。
⑧江曉原《性張力下的中國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頁。
⑨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注》,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86-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