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南貝爾格
黛博拉·博拉斯基( Deborah Polaski)
安娜·拉考維斯卡佳( Anna Lapkovskaja)
斯坦·拉格莫( Stcphan Rugamcr)
米歇爾-沃雷( Michael Volle)指揮: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Daniel Barenboim)演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The Staatsoper)
柏林國立歌劇院交響樂團( Staatsk Apelle Berlin)編號:0440 073 4934 2(DG)
在音樂上,“表現(xiàn)主義”流派主要集中在勛伯格和他的兩個學生韋伯恩和貝爾格那里,由于他們都活動在維也納,在音樂史上一般被稱作為“新維也納樂派”以區(qū)別于莫扎特、海頓和貝多芬為主的古典維也納樂派。
音樂上的“表現(xiàn)主義”強調音樂中的戲劇性和突然迸發(fā)的、不連貫的旋律,他們常常使用一種奇特、古怪的音晌來表現(xiàn)一種特殊的效果。一般我們在欣賞“表現(xiàn)主義”音樂的時候會感到非常的困難,因為傳統(tǒng)的、悅耳的旋律在這里已經蕩然無存,而它的音樂過于的“專業(yè)化”,對普通的欣賞者來說,難免不是一種“折磨”。
勛伯格曾經寫過《舊復一日》《摩西與亞倫》等歌劇,而韋伯恩則熱衷于極為短小的、類似“瞬間”感受的音樂,有的僅僅只有幾十秒鐘:而“表現(xiàn)主義”流派中最主要的歌劇作品是貝爾格的兩部歌劇《沃采克》和《璐璐》。
《沃采克》完成于1921年。《璐璐》是貝爾格一部未完成的歌劇,劇本由貝爾格根據(jù)F.魏德金的劇本《地精》和《潘多拉之盒》改編而成。歌劇的音樂除了第三幕的少量配器以外,基本上都已完成。而在貝爾格死后,他的遺孀海倫曾懇求勛伯格和韋伯恩續(xù)完它,但遭到拒絕。由于貝爾格1935年去世時,納粹已經上臺,這部歌劇只能束之高閣,只在1934年,它曾由埃利?!た巳R伯演出過貝爾格根據(jù)這部歌劇改寫的五樂章的管弦樂組曲。
所以,《璐璐》在此后40年間,除了演奏過其中的第二幕以外,一直在海倫的拒絕下沒有公之于眾。到了1976年,海倫去世以后,這部作品才由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采爾哈完成第三幕中的配器,并于1979年2月24日在巴黎,由指揮家布列茲第一次演出了完整的《璐璐》并引起轟動。這部歌劇也是采用了“十二音體系”的方法,音樂的結構十分復雜,體現(xiàn)了貝爾格高超的作曲技巧,也是“無調性”歌劇的典范之作。
《璐璐》的故事看似十分露骨荒謬,它和表現(xiàn)主義喜歡描寫墮落的人性有著很大的關系。勛伯格寫過《月光下的皮爾?!?,理查·施特勞斯也寫過驚世駭俗的《莎樂美》。這種時代的趣味,使得很多同時代人喜歡用異端的思維來表達自己的觀念,這正是這個時代的特征。
年輕美貌卻又風騷的馬戲團女演員璐璐在一個畫家的工作室內充當模特,與畫家關系暖昧。一日,璐璐的丈夫到畫家處找璐璐,卻發(fā)現(xiàn)璐璐正與畫家偷情,不禁大怒。由于情緒過于激動,引起心臟病突發(fā)當即死亡。后璐璐嫁給了畫家,卻又同時與幾個男人保持著聯(lián)系。當畫家發(fā)現(xiàn)璐璐背著他和許多男人有染,痛苦之下自殺身亡。喪夫的璐璐不僅沒有絲毫悲傷,而是又嫁給了醫(yī)生?;楹?,璐璐非但惡習不改,而且還繼續(xù)淫亂。醫(yī)生無奈,拿出手槍讓璐璐自殺,然而璐璐卻在拿到槍后殺了醫(yī)生。潛逃未遂,璐璐鋃鐺入獄。在被人營救越獄之后,璐璐逃到倫敦淪為娼妓。而最后又由于得罪了流氓黑社會老大杰克,而成為刀下鬼,從此結束了其墮落的一生。
人性的惡、自私、情欲、墮落,在這部歌劇中可謂表達得淋漓盡致。它既是極端的,也是真實的,難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曾遇到過像璐璐這種墮落的個體嗎?雖然她絕非普遍性,卻也真實存在。
這部新版的歌劇,由著名指揮家巴倫博依姆指揮柏林國立管弦樂團錄制。在音樂上,巴倫博依姆賦予這部作品更多的浪漫特質。而女主角莫伊查-艾德曼所詮釋的璐璐十分精致細膩,絲毫聽不出這部困難的作品對她造成任何困擾。德國舞臺與電視導演布瑞特曾經在2007年的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上,與巴倫博伊姆合作過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而在《璐璐》中,他把作品的層次提升到更深刻表現(xiàn)力的能力,舞臺簡約,基本上都濃縮在一個場景中,而舞臺上廢棄的汽車、幾何形的圖案,更是讓人感覺到現(xiàn)代文明籠罩下的廢墟,令人贊賞!可惜的是,這個版本沒有中文字幕,這對不熟悉現(xiàn)代歌劇的聽眾來說,是個不小的難度。傳統(tǒng)歌劇因為大多情節(jié)簡單、音樂優(yōu)美,不需要字幕也能猜想到劇情,現(xiàn)代歌劇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奇怪,為什么我們不組織人去翻譯呢?或者唱片公司要在中國發(fā)行,卻沒有中文字幕,這究竟是讓專家學者去欣賞,還是傳播給大眾?如果不想讓大眾接受,又何必去發(fā)行呢?這是個問題!勞塔瓦拉《拉斯普京》Einojuha11i Rautavaara - Rasputin主演:馬蒂-薩爾密寧( Matti Sahnjnen)
喬瑪·海恩斯( Jorma Hynninen)指揮:米卡·弗蘭克( Mikko Franck)演出:芬蘭國家歌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
( Finnish National Opera Chours and Orchestra)編號:ODV4002( ONDINE)
勞塔瓦拉是誰?恐怕很少有人會知道他。這個問題和20世紀現(xiàn)代音樂所遭遇到的尷尬不無關系。如果說早期的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還受到大眾關注的話,那么到20世紀后半期,現(xiàn)代派音樂基本上開始遠離了大眾的視線。音樂成了音樂學院一個相關科目,它對音樂技術的興趣勝于對人性的關注?,F(xiàn)代音樂不是給普羅大眾聽的,它是少數(shù)專業(yè)作曲家標新立異的工具,那么大眾疏遠它也是情有可原。當然,這里并不是說現(xiàn)代音樂不好,只是曲高和寡,且優(yōu)秀的能被大眾接受的作品可謂少之又少。筆者曾為《藍胡子公爵的城堡》《沃采克》《彼得·格萊姆斯》等歌劇深受感動,但顯而易見,大眾是很難接受這種帶有濃郁思辨性的作品的?,F(xiàn)代音樂家的知識分子傾向已經削弱了音樂直抒胸臆的情感流露,你很難想象,像德沃夏克這種幾乎半文盲的作曲家,在現(xiàn)代作曲家中能爭得一席之地。
我們先來簡單地了解一下作曲家勞塔瓦拉,對筆者來說,他也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由于難覓唱片,對有些現(xiàn)代作曲家,只聞其名不知其樂。甚至因為不熟悉,即使看到了,也會忽視。
芬蘭因為出了西貝柳斯,在世界樂壇上掙得了一席之地??梢姡粋€民族出偉人是多么重要,它會激勵后輩扛起先輩的大旗。埃諾約哈尼-勞塔瓦拉,生于1928年,是西貝柳斯之后芬蘭最出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也是是國際上作品被演奏得最多的芬蘭最曲家之一。他曾跟隨美國作曲家塞欣斯、科普蘭等學習。早期采用序列主義技法創(chuàng)作。后來形成了獨特的空靈、脫俗的風格。勞塔瓦拉他本質上是浪漫主義、甚至是神秘主義的,這從他的作品標題就明顯可以看出,例如,為管弦樂團而作的《天使的13降臨》《薄暮天使》雙低音大提琴協(xié)奏曲等。盡管勞塔瓦拉的標簽是“神秘主義”,但他復雜而又矛盾的形象,使其作品無法歸入典型的類別中去。
勞塔瓦拉的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與傳統(tǒng)風格的密切聯(lián)系,后來他轉向了高度的浪漫主義和最終的神秘主義。1980年代初以來,勞塔瓦拉采用了一種后現(xiàn)代的音樂語言,將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的元素用不同的構建方法,進行了相互之間的自由的組合。勞塔瓦拉已經譜寫了大量的室內樂、合唱、聲樂作品和八部交響樂,其中最常被公演的是第七部交響樂《光之天使》。第八部交響樂《旅程》于2000年4月由薩瓦利希指揮費城交響樂團世界首演。除此之外,勞塔瓦拉的核心作品還包括很多的歌劇作品。而最新階段的作品是完成于2003年的《拉斯普京》,這是一部關于生命的神秘和格里戈里-拉斯普京的歌劇。
熟悉俄羅斯當代史的都會耳聞拉斯普京這個神秘、復雜的人物。他聲稱自己擁有神力,并逐漸贏得沙皇皇室的信任,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朝廷中最具權勢的人物,最后遭暗殺而亡。拉斯普京出生于俄羅斯薩拉托夫省的農家,年輕時是個無賴,還做過偷馬賊,被同村人稱為“拉斯普京”,意為“淫逸放蕩”的人。后來以宗教為名,儼然以“長老”、“先知”、“神人”自居。他在30多歲的時候從事神父生涯,以散播預言和施展神醫(yī)為絕活。由于拉斯普京預言出俄羅斯某地的三月干旱,以及治好尼古拉二世叔父尼古拉大公的狗,因而名聲大噪。1905年,俄國爆發(fā)了革命,沙皇派人把他帶到彼得堡。在這里,拉斯普京用占卜和咒術,輕松地籠絡了一批貴族,在整個上流社會風靡一時。
關于拉斯普京的傳聞,野史上有很多記載。他有高超的催眠術。他那雙淡藍色的眼睛炯炯有神,再加上他的聲音,總是令人感到恐懼,昏昏欲睡。他的這種催眠術對女性特別見效,據(jù)說他睡遍了俄羅斯所有的貴族少女,如果跟處女發(fā)生關系,拉斯普京就會收藏她的一絲頭發(fā),1977年列寧格勒市政府拆除他住過的房子時,在花園里找到成箱成箱的頭發(fā)。最后他也死于這個弱點。
拉斯普京多少有些被神秘化了,事實上,歷代的騙子都有益惑人心的獨家“奇術”。不說其他,就說我們現(xiàn)在的胡萬林“大師”、王林“大師”,都繼承了拉斯普京的衣缽,所不同的只是他們和拉斯普京這種“大仙”相比,在等級上只是“小鬼”罷了。這部歌劇基本上沿用傳統(tǒng)的手法,音樂細膩、神秘與粗獷并重,在接受上并不困難。中間還穿插了影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舞蹈的結合、絢麗的服裝、在視覺上給人以震撼的感覺,的確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現(xiàn)代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