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群
摘要:本文以例說明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四個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四條增強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問題;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7-103-002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渠道。但是,有不少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存在著問題,達不到效果,這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設問太多,問題過多、過濫
新課改后,課堂提問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但遺憾的是不少教師由于對新課改理念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課堂是否提問或提問的多少。這導致他們在課堂上不顧提問的質量,只求數量,設問太多,使學生陷入問題的海洋。
如以下案例,某教師在蘇教版一年級下教學“加法和減法”的課堂提問片段。為了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同”,短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竟然連續(xù)提了20多個問題。這些問題看似步步為營、層層遞進,但難以激發(fā)起學生的內在需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用不大。
案例:“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課堂提問片段
創(chuàng)設春游包車的情境。學生用小棒代替人數進行操作。
師:大巴車45座,小巴車30座,共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么算的?(學生操作后指名回答)
師:你的想法和她一樣嗎?一樣的請舉手。怎樣用算式表示座位數?(個別回答,教師板書)
師:你是怎么用小棒學具操作得出座位數的?請把你操作的過程給同桌演算一遍。(同桌操作后互相說)
師:你的同桌是怎么操作的?能邊操作邊告訴大家嗎?(個別回答)你的同桌說對了嗎?兩個人都說對了的請舉手。
接下來是第二種包車方案:
師:大巴車45座,小轎車3座,共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么算的?(學生操作后指名回答)
師:你的想法和她一樣嗎?一樣的請舉手。
師:你是怎么用小棒學具操作得出的?請把你操作的過程給同桌演算一遍。(同桌操作后互相說)
師:你的同桌是怎么操作的?能邊操作邊告訴大家嗎?(個別回答)你的同桌說對了嗎?兩個人都說對了的請舉手。
師:你能用算式表示第二種包車方案有多少個座位嗎?先自己試一試。(指名板書)
師:你寫的和他一樣嗎?(師手指算式)
師:像今天第一種包車情況的加法叫什么?(個別回答,板書課題:兩位數加整十數)
師追問:那像今天第二種包車情況的加法叫什么?(個別回答,補充板書課題: 加一位數)
(二)教師未能把握好所提問題的難易度,提出的問題非淺即難
不少教師對學生的能力評估和把握不足,提問非淺即難。淺而易的問題,學生不用動腦就明白,甚至有時學生只需做“該”或“不該”、“是”或“不是”等非此即彼的選擇性回答即可,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如在一些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類似這樣一些師生問答:師:這道混合運算題該不該先算括號里的呀?生:該。師:6×5是不是等于30?。可菏?。 ……深而難的問題,超越了學生的學識水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很難甚至不能回答出教師所期望的答案。長此下去,也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某教師在蘇教版五年級下教學“圓”時提問“什么叫做圓”?對于這個問題,在學生還未學習和懂得軌跡、集合、封閉曲線等概念之前,他們是很難回答清楚的。
(三)教師所提問題過寬,問點不準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xiàn)由于教師設計的問題太寬泛,問點不準,讓學生不明所問而隨意回答的現(xiàn)象。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課程設計要在呈現(xiàn)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很好地體現(xiàn)這一理念,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與生活有關的主題圖,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情景圖來培養(yǎng)學生學會收集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發(fā)現(xiàn)數學規(guī)律,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但有些教師未能有效利用這些主題圖,他們圍繞情景圖所設計的提問與教學無多大關聯(lián),如“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根據圖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法?”等。這些問題由于沒有明顯的指向性,很難喚起學生的數學思考。
如某教師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乘法”時,引入新課時先出示了課本上的情境圖,然后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小朋友們從圖中看到了什么?”“看了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回答“我看見了河上有一座橋”、“我看見有三棵大樹”、“我看見有小兔”……幾分鐘過去了,學生仍舊是在“看圖說話”,就是沒有學生回答出教師為了導入乘法想要學生答出的答案“圖中有3群兔子,每群有2只;有4群雞,每群3只”,弄得教師干著急,課堂陷于尷尬境地。
(四)提問面對的對象范圍窄,候答時間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但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并沒有把這一要求落實到位。
有些教師害怕課堂提問出現(xiàn)冷場,為了課堂教學能夠順利、有序地進行,他們習慣于提問、追問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教師這樣做,導致成績差的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在教師提問時不再積極思考,以致自暴自棄,學業(yè)成績每況愈下。
有些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害怕學生思考會耽誤課堂時間,他們會急著讓學生趕快回答。一旦學生回答正確就“過去”,卻很少有教師去想一下“其他的學生都認真的思考了沒有?都掌握了沒有”。這種不給學生留足“候答時間”的做法,也會讓學生無法很好的去思考,很多學生會因此逐漸喪失信心,從而影響其成績和今后的數學學習。
二、增強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改進策略
針對以上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有效提問,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提問要輕數量重質量,做到少而精
盡管課堂提問的作用很大,但并不是提問的越多越好。課堂上,讓學生跟著教師“精心設計”的大量問題去思考,去回答,表面上看課堂上師生問答此起彼伏,氣氛很是活躍,殊不知這樣的提問不僅削弱了教師的講授作用,也使學生思維弱化。教師在備課設計問題時應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應立足于教材內容,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來有針對性的合理編排問題。教師設計的提問不能偏離教學目標,不能把教材內容搞得支離破碎,不能節(jié)外生枝地提一些與教材關聯(lián)度不大的問題。要輕數量重質量,做到少而精。
如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時,只要按教材設計的問題“45+30等于多少?45+3等于多少?計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提問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像前面所說的那樣畫蛇添足。
(二)課堂提問要把握好難易度,所提問題要與學生的數學水平相稱
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難易度,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相稱。正如一位教育家說的那樣,“要把知識的果子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位置”,課堂提問亦是如此。所提問題既不能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覺得唾手可得,而應讓學生“跳一跳”——讓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如教學“圓”時,可以將課本中的問題“說說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里?”擴展為“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長方形或三角形?車軸應裝在哪里?”讓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將教材中死板的知識轉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知識,能讓學生意識到所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生活現(xiàn)象中的數學問題。
(三)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問在“點”上
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級思考,提出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清晰明了,問在“點”上,才能給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教師在備課設計問題時,既要把握好教材內容,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思維特點、學習心理等特征。每設計一個提問都應該仔細思考:有沒有必要問;該怎樣問才能問在“點”上。
如教學“認識乘法”時,教師如果將前述問題換成這樣的提問:“請小朋友們數一數這幅圖有多少群兔子,每群有幾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數一數有多少群雞,每群雞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只雞。”學生很容易答出有3群兔子,每群有2只,共有6只兔子,有4群雞,每群有3只,共有12只雞。教師再問:“用加法列出算式看下兔子是幾個2相加?雞是幾個3相加?”學生通過列式很容易答出“兔是3個2相加,雞是4個3相加”。這樣的提問不僅給學生指明了方向,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四)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問后要給學生留足時間思考
數學課堂應該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進步與發(fā)展,所以課堂提問必須面向全體。要讓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積極參與到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中來,努力拋棄面向少數同學選擇學生回答問題的場面,使各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得到發(fā)展。提問時,即不先點名后提問,也不按一定次序輪流發(fā)問,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機會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回答數學問題,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不要急著給予解釋和引導,要學會等待,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數學思考”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2]劉穎.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改革例談[J]信息教研周刊,2010(11)
[3]畢長禮.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讀寫算,2012(46)
[4]李渭燦.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要求及維度[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3(2)
[5]陳永祥.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病癥”及“診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