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丹
[摘要]歷史與社會新課程整合了歷史、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以現(xiàn)實社會生活和人類作為歷史學習和探究的領域,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的人文素質(zhì)和社會責任感。本文主要探究如何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課程的基礎知識。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220099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教師的建議》里說過這么一段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當前傳統(tǒng)的教育與教學存在著不少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人們的不斷反思,這推動了當前教育教學改革步伐的加大,但同時擺在教育與教學改革者面前的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和思考也會越來越多。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培養(yǎng)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體現(xiàn),更符合新世紀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要求。本文將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主要探究如何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課程的知識。
一、講究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與社會原本是一門極其有趣的學科,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初中生對此并不感興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未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即未能通過歷史中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歷史變得生動起來,而是照本宣科地去教學,自然也就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講授歷史與社會課程時,應該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讓歷史與社會課堂變得生動,讓初中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新的課程的學習中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講《中國環(huán)境問題》時,可以先提學校根據(jù)店口鎮(zhèn)政府鍋爐改造工程的要求安裝天然氣管道,然后提問:鎮(zhèn)政府采取這項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然后開始講述新課的內(nèi)容即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這樣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既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該課程的狀態(tài),充滿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明確學習本課的目的。
二、架設平臺,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高效率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教師要想讓課堂教學變得高效率,就得讓學生全方位地動起來,參與進課堂學習中去,積極調(diào)動自身各種感觀去體會和感受學習歷史與社會知識的樂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課程的知識。
1.讓學生多觀察多讀圖。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讓學生學習從地圖中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去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地圖。例如,在《大洲和大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設計好一系列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讀圖搶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南北半球各有哪些大洲?赤道穿過了哪些大洲?通過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從地圖中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此外,可以讓學生在觀察地圖一段時間后讓他們畫出簡單的世界地圖,比較誰畫得又快又好,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對該課程的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得更加到位,從而更加容易提高基礎知識成績。
2.讓學生多討論多交流。在《水鄉(xiāng)孕育的城鎮(zhèn)》一課的教學中,筆者結合我們自己的家鄉(xiāng)白塔湖,讓學生分析家鄉(xiāng)的情況,分小組討論:利用地圖說說自己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因素,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特色有哪些?對本地區(qū)的發(fā)展有何建議?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盡情地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從其他同學的論述中了解到不同的觀點,這樣大家在不斷交流中得到進步和提高,從而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
三、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中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水平以及對知識的駕馭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使學生在對歷史與社會課程知識的理解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師就需要正確去引導,并適時去點撥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困惑時打通思路,做到正確理解知識。此外,當學生能夠正確理解知識時,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贊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初中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越多學習的成功體驗,自然對本課程學習越有動力,其學習效率和效果就越好。
四、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該課程的知識
在不同的情境中學生的體驗是不一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感覺,如煩惱、討厭、快樂以及成功感都需要一定的情境。在歷史與社會課程中,教學情境的設置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所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歷史與社會教材有其自身的特點,如簡潔、綜合、系統(tǒng)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去感受教材,互相交流,分享成功。
比如在學習初一《石油寶庫》時,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尋寶記”,學生通過尋寶—挖寶—鑒寶等環(huán)節(jié),了解該地區(qū)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石油運輸路線、石油給該地區(qū)帶來的影響等。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另以《改革開放的年代》為教學案例,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時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投影出自己設計的題目:(1請你談談對“1979年是一個春天”的理解。(2你知道“有一位老人在南方畫了一個圈”中的“老人”是誰嗎?(3請你談談老人所畫的圈的含義。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巧妙設計,可以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加深自身的體驗和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五、讓學生加深學習的體驗
學生體驗的深淺是由學生自身所學知識的多少決定的,如果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一無所知,自然也就不會對該課程有較為深刻的體驗了,所以,知識就是體驗的基礎。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體驗性的教學,可以以顯性的知識為基礎,以隱性的知識作為一個切入點。例如在講授歷史人物或者社會的事件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去收集各種相關資料,然后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增長知識、豐富感性體驗的過程。
再回到前面所提的“一國兩制”的課例,教師可以采取上述讓學生收集資料的教學方式。在收集大陸和臺灣的相關歷史資料時,不少學生搜集到三國時期、隋唐、元明清時大陸與臺灣聯(lián)系的史實。此外,學生就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分組進行討論,并在班上分別闡述本組的觀點,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豐富的個性,也讓教師感受到學生思考問題的獨特的角度。只有這樣讓學生真正地參與進來,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去學習該課程。
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師應擔當?shù)呢熑魏土x務。
[參考文獻]
[1]楊振強.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同課異構”活動開展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28).
[2]王月芬.注重課堂教學細節(jié)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初中歷史與社會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中學,20143).
[3]林正委.探討初中歷史與社會以生為本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旬,20137).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