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聞
[摘要]初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實例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從學生角度考慮,探討了生活實例的高效選取,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實踐等因素,通過調查、統(tǒng)計、舉例等做了必要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實例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220123
地理新課標做出明確說明:通過選用聯(lián)系學生實際的素材,包括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符合學生興趣和年齡特征的地理問題,對學生發(fā)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啟示、有幫助的地理素材等來實現(xiàn)“培養(yǎng)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但目前地理課本中很多案例局限于考慮同一課本使用的廣泛性、學術性,不同區(qū)域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差異體現(xiàn)不明顯,使案例的使用難以讓不同地區(qū)的學生產生共鳴。為此選取有效的生活實例,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特征。那么怎樣選擇生活實例才是有效的教學案例呢?
一、投其所好,收集實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生活實例的選擇上就要投學生之所好。那么什么樣的生活實例才是學生喜歡的呢?這就需要看看我們教師在這個方面是否下過工夫。拿2015年初一年級的起始課《與同學們談談地理》來說,這節(jié)課的目標之一就是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講完什么是地理后講解學習地理有什么用。有什么用?教師講得再多也不管用,得讓學生感覺有用才是王道。筆者舉了英國10歲女孩在印尼海嘯中用知識救人與李連杰差點在海嘯中喪生這兩個案例進行對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哇,孩子們感覺到地理知識實在太重要了,如果早學就好了,因為國外地理課從小就開設了。起始課的目標完美達成。為什么能這么好地達成目標?案例對比的沖擊力實在太大。找案例還要與學生相關,此案例中10歲小女孩的年齡比我們初一學生還要小,教師一渲染人家都救了人了,我們的孩子當然也著急學習地理了。
筆者所做的“生活實例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現(xiàn)狀”調查問卷有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問題是:“你認為哪些生活實例對你的地理學習最有效?你最喜歡地理課堂學習中教師列舉什么樣的生活實例?”并為這兩個問題給了如下的選項:A.身邊的生產、生活事例; B.跟家鄉(xiāng)有關的案例;C.熟悉的國內外新聞報道熱點;D.動手操作的實驗;E.學習過并熟知的事例;F.互聯(lián)網或百科全書等處能查到的案例;G.課外實踐活動;H.其他。統(tǒng)計的結果是:“身邊的生產、生活事例”,76%的學生認為最有效,67%的學生最喜歡;“跟家鄉(xiāng)有關的案例”,35%的學生認為最有效,32%的學生最喜歡;“熟悉的國內外新聞報道熱點”, 59%的學生認為最有效,57%的學生最喜歡;“動手操作的實驗”,24%的學生認為最有效,23%的學生最喜歡;“學習過并熟知的事例”,26%的學生認為最有效,27%的學生最喜歡;“互聯(lián)網或百科全書等處能查到的案例”,18%的學生認為最有效,16%的學生最喜歡;“課外實踐活動”,21%的學生認為最有效,17%的學生最喜歡。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我們可以看到效果較好的生活實例居于前三位的是:身邊的生產、生活事例,熟悉的國內外新聞報道熱點,跟家鄉(xiāng)有關的案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多注意觀察生活,多思考生活中與地理有關的一些案例;也要求教師多熟悉國內外的新聞報道熱點,多注意搜集素材。
二、關注生活,走近實例
生活離不開地理,地理處處體現(xiàn)在生活中。如果地理教學脫離了生活,學生感覺地理學科離自己很遠,勢必會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反過來,把學生身邊的大量生活實例運用于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立足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僅能幫助教師解決課堂教學的問題,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地理來源于生活,學習地理能解決很多問題,學習到的是有用的地理,進而增強學好地理的動力。
初一學生學習經緯網容易犯糊涂,因為初一數(shù)學還沒有學習坐標,地理就學空間定位,而且還不是平面的。所以往往幾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最初的好奇心就要消磨殆盡了。其實教師可以用PPT演示畫經線,多畫幾條出來,很像西瓜或者南瓜。在學生遐想之余,一張大大的清晰的西瓜圖片讓學生倍感親切。別小看這一張圖片,是它拉近了遙遠的抽象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具體的日常生活的距離,學生排斥抗拒抽象知識的情緒一下子就打消了。講完經線定義,就要說經度了,這個知識要求有很高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生更難理解。如何讓學生摸得著看得見而且自己就能說出度數(shù)呢?還是化抽象為具體。因為學校每個教室有實物投影,于是筆者就用橘子、紅筆、黑筆作為教具一邊畫一邊講起了經線、經度,最終還把畫了很多經線的橘子獎勵給一個解答出難題的學生。效果很好。
本案例中筆者給定本初子午線和0度經線,然后教師故弄玄虛地畫出180度經線、兩條90度經線,說這個度數(shù)多少度要多難就有多難。然后放手給學生,讓學生思考度數(shù)多少。教師的挑戰(zhàn),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主動地參與,積極地思考讓本來很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了。多年的教學比較,筆者感覺生活化的教具的選擇,遠比筆者之前用經緯網儀上課的效果要好,不光課堂鮮活,而且學生理解得透徹。
三、重視實踐,創(chuàng)造實例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見只重視書本的理論學習而不去應用實踐,只能是紙上談兵。那么作為地理教師又怎么能夠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呢?怎么能夠創(chuàng)造出生活實例呢?其實只要用心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每年春游、秋游,比如爬山到達山腳、山頂時大家對冷暖的感受,講氣溫變化的時候正好用得上。另外,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學科活動,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在初中兩年的地理學習時間里,可以設計的實踐活動非常多。制作地球儀,小小氣象員觀察氣溫的變化,制作等高線模型,模仿多種語言的學習,調查家庭用水狀況,使用淘米水洗碗,拍照片展示各種土地的利用類型,調查身邊河流的污染源等多種活動。
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地理知識有更多的深入了解,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而且還會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社會本是一個廣闊、生動、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課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和培養(yǎng)。另外,地理知識講求空間概念,有很多抽象的含義,光靠課堂教師傳授知識有時很難理解,但如果是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生實地觀察、思考、反思,就能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加深書本知識與實踐的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所以課堂教學中如果能輔以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獲得的數(shù)據、圖片、感悟,那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更為透徹。
四、學生枚舉,感受實例
很多時候教師講的教學案例,對學生像是沒有什么影響,原因是教師和學生在認知水平上有差別。而學生和學生之間,因為認知水平差別不大,一旦學生列舉案例,其他學生會記憶深刻。
比如講地球的公轉產生了五帶的劃分。
教師:北寒帶,冷,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哪種動物生活在那兒呀?
生:北極熊。
教師:哦,挺倒霉。
生:《倒霉熊》?。▽W生一下子來了興趣,《倒霉熊》是一部動畫片,超級有意思
教師:為什么會這么倒霉?
學生又去回憶:太陽斜射,冷,有極晝極夜。
教師:那誰生活在南寒帶?
生:倒霉鵝——企鵝。
枯燥的寒帶的氣候及天文特征加入了兩種可愛又倒霉的動物,一下子變得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舉例,有利于引起其他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在變,時代也在變,教師要投學生所好,理清哪些方面是學生感興趣的,然后低下身段,多多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多以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講解問題。俗話說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學生也能是好老師,讓學生多講多分享,同伴的講述往往會事半功倍。好的生活實例,既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又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作為教師,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