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林,韋 薇
(1.昆明醫(yī)科大學(xué)法醫(yī)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楚雄師范學(xué)院化學(xué)與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提高,汽車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隨之產(chǎn)生的汽車尾氣污染問題也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guān)注的焦點,研究新型、高效的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稀土氧化物在汽車尾氣凈化過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1—4],其中氧化鈰就是其中的關(guān)鍵成分。由于CeO2能改變氧化態(tài),具有極好的儲氧和釋氧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動態(tài)調(diào)節(jié)作用,作為助催化劑,通過它們在還原條件下的氧化作用,減少CO和HC的含量。CeO2還具有變價特性,從而可增加催化劑的活性改善催化劑的抗鉛、硫中毒性能,提高了催化劑的壽命,熱穩(wěn)定性[5—7]。由于汽車工作溫度可達1000℃,這就要求催化劑具有良好的抗高溫性能。而單純的CeO2在高溫下容易發(fā)生燒結(jié)、顆粒長大,導(dǎo)致比表面積減小,催化劑壽命降低。因此,改善CeO2熱穩(wěn)定性和比表面積成為關(guān)鍵。
由于納米材料表面效應(yīng)的作用,納米粉體表面有很多電荷或官能團,其表面能很高,這些特點決定了納米粉體微粒表面能傾向于變小而出現(xiàn)團聚的特點。分散劑親水基團對固體的吸附性和化學(xué)反應(yīng)活性及其降低表面張力的特性可以控制納米微粒的親水性或親油性、表面活性,同時對納米微粒表面進行改性:一是親水基團與表面基團結(jié)合成新結(jié)構(gòu),賦予納米微粒表面新的活性;二是降低納米微粒表面能,使納米微粒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三是分散劑在微粒表面形成空間位阻,防止納米微粒的再團聚,由此改變納米粉體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分散性、納米粒子的表面活性、納米粒子的表面結(jié)構(gòu)等。因此,在納米粉體合成中,選擇合適的分散劑是制備納米粉體材料的關(guān)鍵。而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如溶膠—凝膠,前驅(qū)體法,共沉淀法等很難獲得高比表面的CeO2納米粉體,主要弊端在于其經(jīng)高溫焙燒后,易團聚造成晶粒增大[8—11]。
因此,本文擬采用聚乙二醇和六次甲基四胺為分散劑利用化學(xué)共沉淀法制備CeO2納米粉末材料,并通過有機物共沸蒸餾,克服粉末的硬團聚現(xiàn)象,并采用XRD技術(shù)對納米粉體的相結(jié)構(gòu)進行表征。
硝酸鈰Ce(NO3)3·6H2O、過氧化氫H2O2、聚乙二醇 (PEG-6000)、正丁醇、六次甲基四胺、NH3·H20試劑均購于天津市風(fēng)船化學(xué)劑科技有限公司,試劑均為分析純。
采用日本理學(xué)D/Max-Re型衍射儀對煅燒后的粉體進行物相分析,Cu靶輻射,管電壓40KV,管電流80mA,DS=1°,SS=1°,RS=0.3mm。采用日立H-80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粉末顆粒的形貌,大小及分布。
將Ce(NO3)3·6H2O溶解在去離子水中,配成0.2mol/L的Ce(NO3)3溶液250mL。在上述溶液中滴加10mL H2O2,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 (PEG—6000),將上面所得的溶液滴加到10%的NH3·H20中 (邊滴加邊攪拌),直至形成穩(wěn)定、均勻的溶液。沉淀用去離子水多次洗滌,干燥后,前驅(qū)體分別在400℃、800℃焙燒處理3h,得到淡黃色CeO2粉末。分別標(biāo)記為:CeO2—P1 和 CeO2—P2。
將Ce(NO3)3·6H2O溶解在去離子水中,配成0.2mol/L的Ce(NO3)3溶液250mL。在上述溶液中滴加10mLH2O2,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六次甲基四胺,將上面所得的溶液滴加到10%的NH3·H20中 (邊滴加邊攪拌),直至形成穩(wěn)定、均勻的溶液。沉淀用去離子水多次洗滌,干燥后,前驅(qū)體分別在400℃、800℃焙燒處理3h,得到淡黃色CeO2粉末。為比較,分別標(biāo)記為:CeO2—L1 和 CeO2—L2。
圖1中a是用聚乙二醇做分散劑400℃焙燒3h后樣品CeO2—P1的XRD圖。b是用六次甲基四胺做分散劑400℃焙燒3h后樣品CeO2—L1的XRD圖。其中x為CeO2粉體出現(xiàn)的主要衍射峰位置,其2θ角度分別為28.55,33.08,47.48,56.33,表明CeO2晶型屬于立方晶型。從圖可看出同樣溫度時,a圖中制得的樣品的半峰寬較寬,晶粒較細,比表面積較大。b圖峰形更加尖銳,晶型成長可能更好,但比表面積較小一些,表明聚乙二醇做分散劑制備的CeO2粉體的比表面優(yōu)于用六次甲基四胺做分散劑制備的CeO2粉體的比表面。
圖1 400℃焙燒3h后樣品CeO2—P1和CeO2—L1的XRD圖a CeO2—P2800℃ b CeO2—L2800℃
圖2 800℃焙燒3h后樣品CeO2—P2和CeO2—L2的XRD圖
圖2中a,b分別是800℃焙燒3h后樣品CeO2—P2和CeO2—L2的XRD圖。從圖中可知,溫度升高,CeO2仍保持立方晶型,但比表面積會下降。但從圖中仍可看出800℃時,用聚乙二醇做分散劑制得的樣品 (圖中a)的半峰寬較寬,與400℃時的峰型基本一致。
圖3中a,b分別為400℃、800℃焙燒3h后樣品CeO2—P1和CeO2—P2的XRD圖。圖4中a,b分別為400℃、800℃焙燒3h后樣品CeO2—L1和CeO2—L2的XRD圖。從圖3和圖4可知,在制備工藝相同的條件下,使用同一種分散劑制得的CeO2樣品隨著溫度的升高,樣品的衍射峰依次變強,半高寬變窄,晶粒變大,但晶體的完整性變好。
圖3 400℃、800℃分別焙燒3h后樣品CeO2—P1和CeO2—P2的XRD圖
圖4 400℃、800℃分別焙燒3h后樣品CeO2—L1和CeO2—L2的XRD圖
圖5分別是CeO2P1、CeO2P2經(jīng)400℃和800℃焙燒后的TEM照片。可以看出,400℃焙燒后CeO2粒徑普遍在20nm左右,粒子形狀為球形,分散情況較好,有一定團聚。經(jīng)高溫800℃焙燒后粒徑提高到40nm左右,仍有團聚現(xiàn)象。表明分散體系對分散粉體還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圖5 不同溫度焙燒的CeO2粉體的TEM圖
分散劑膠團在水溶液中的外表面形成雙電層,雙電層外層電荷將排斥同種電荷,導(dǎo)致體系中,膠團之間相互排斥,無法靠近,使每一個膠團成為獨立的反應(yīng)器,有助于納米顆粒的形成。分散劑形成膠團,內(nèi)部反應(yīng)終止后,分散劑在產(chǎn)物外表包覆,形成表面能低的單分散顆粒,由于分散劑的存在,納米顆粒表面張力降低,表面能小,使顆粒之間無法重新團聚形成二次顆粒。分散劑的結(jié)構(gòu)對納米粉體的合成影響很大,隨著分散劑親油基鏈長的增加,形成膠團的CMC降低,溶液中膠團的數(shù)量增大,膠團半徑變小,有利于形成粒度小的納米顆粒[12]。
在制備納米粉體的過程中晶核的生成速度與增長速率也是影響顆粒大小的關(guān)鍵因素。在實驗前期采用H2O2先將Ce(Ⅲ)氧化成Ce(Ⅳ),直接成核生成Ce(OH)4沉淀,從而避免了由Ce(OH)3沉淀再經(jīng)氧化生成Ce(OH)4沉淀的氧化過程,加快了Ce(OH)4沉淀的成核和生長速率,有助于形成小顆粒的Ce(OH)4沉淀。表面活性劑的加入有利于粉體比表面積的提高,這是因為在沉淀過程中PEG大分子吸附在沉淀粒子的表面,削弱了粒子間的吸引力,從而減少了粉體的團聚[13,14]。
(1)以Ce(NO3)3·6H2O,AR)為原料,采用不同分散劑制備,制得CeO2,晶型為立方。
(2)XRD表明,焙燒溫度越高,晶粒變大,但晶體的完整性變好。但隨著溫度的升高,比表面有下降的趨勢。采用聚乙二醇做分散劑制得的樣品的晶粒較細,預(yù)示比表面積較大。
(3)TEM電子顯微鏡實驗表明,CeO2經(jīng)400℃和800℃焙燒后粒徑在20nm—40 nm左右,粒子形狀為球形,分散情況較好,但800℃焙燒后有明顯的團聚現(xiàn)象,表明分散體系對分散粉體還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1]王喜龍,方中心,梁恩武.納米氧化鈰制備技術(shù)進展 [J].天津化工,2013,4(27):1—7.
[2]付銀元,肖漢寧,歐陽唐哲.納米CeO2顆粒的表面改性及其拋光性能研究 [J].硅酸鹽通報,2013,6:1026—1031.
[3]宮文彪,李任偉,李于朋.CeO2/ZrO2-Y2O3納米結(jié)構(gòu)熱障涂層的高溫穩(wěn)定性及耐腐蝕性能 [J].金屬學(xué)報,2013,5(49):593—598.
[4]胡興軍,周潔.稀土催化在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中的應(yīng)用 [J].公共汽車.2004.2:23—24.
[5]楊遇春.稀土在汽車尾氣凈化中的應(yīng)用 [J].稀有金屬,1998,22(5):361—368.
[6]陳敏,張培壯,黃志彬等.高比表面細鈰鋯鋇粉體的制備 [J].無機材料,2004,19:661—665.
[7]姜亞昌,王巧梅.納米CeO2的制備技術(shù)及其催化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 [J].材料導(dǎo)報,2004,18:131—141.
[8]侯文華,徐林,邱金恒等.采用不同方法制備CeO2超細粒子——溶膠——凝膠法[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1999,35(4):486—489.
[9]肖楚民,潘湛昌,張環(huán)華等.碳酸氫銨沉淀法制備二氧化鈰超細粉體 [J].礦冶工程,2003,1(23):14—16.
[10]董相廷,洪廣言.溶膠——凝膠法合成二氧化鈰納米晶 [J].長春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02,2(25):256—281.
[11]吳君毅,張瑋,張凡等.小顆粒氧化鈰制備過程中的團聚控制 [J].稀土,2001,22(1):5—8.
[12]李玲,表面活性劑與納米技術(shù) [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3:109—111.
[13]張明月,廖列文.均勻沉淀法制備納米氧化物研究進展 [J].化工裝備技術(shù),2002,23(4):18—20.
[14]張昭,彭少方,劉棟昌.無機精細化工工藝學(xué) [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2:28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