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堅
摘 要: 高考備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有精細化的復習策略:一要研究高考,精準分析考試方向;二要研究課本,精確把握教材內(nèi)容;三要研究方法,努力打造精致課堂;四要研究學情,精心緊抓查缺補漏。
關鍵詞: 高考 備考 精細化 復習策略
高考來臨,一些學校和老師大搞題海戰(zhàn)術提成績,老師是“死干+蠻干+苦干”,學生是“死做+蠻做+苦做”,學生厭學,老師還逼著學生學,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師生都疲于奔命,苦不堪言,這種以犧牲師生的時間精力、身心健康為代價,只看眼前利益,不從長遠考慮的做法,雖然能取得一些成績,但絕對是違反教育規(guī)律的做法。
高考備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系統(tǒng)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方面做得不當,都會影響發(fā)揮。在教學時間和學生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高考怎樣科學備考?下面我談談一些觀點和做法。
一、研究高考精準分析考試方向
1.研究高考真題。高考試題蘊含高考命題的特點,也昭示高考命題的方向。研究高考試題,把握命題規(guī)律,是提高高三政治備考實效的重要途徑。高考的能力立意突出了思維過程和方法的考查,通過對近年真題的細致研究,總結(jié)趨勢,研究其考點內(nèi)容和考核能力,以及設問題型、選項設計、答案設計等主要元素,教給學生解決問題思維化、解題格式化、程序化的規(guī)律,即概括出考試規(guī)律(題型命制規(guī)律、考察方式規(guī)律、作答結(jié)構規(guī)律、選項設計規(guī)律),達到高屋建瓴、俯首鳥瞰之境,掌握試題應對之命脈的神魂所在。
2.研究考綱和考試說明。《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jù),應成為師生關注的焦點。認真學習和領會考綱精神,有利于提高復習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考試大綱是教育部頒布的,對考試說明具有指導性。二者都是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jù),研究考綱和考試說明,正確處理教材與大綱之間的關系,依據(jù)高考大綱的具體內(nèi)容范圍構建知識體系,重新整合。形成完備適中的知識體系是科學備考的首要前提。在問題的引導下能動查找知識間的聯(lián)系,采用“不同重組,相同歸納,相似遷移,相關聯(lián)系”的策略,有效鞏固考點,用短時間完善考點知識體系,形成大小適中,解題備用的精準的考點知識體系。
《考試說明》是由各學科命題組的老師編寫的,也就是說,這是高考出題人編寫的冊子,所有試題都需要依據(jù)這本冊子制定。在解讀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①仔細研讀。這個時候,不僅需要教師和考生徹底搞清楚高考的考試內(nèi)容和難度要求,還需要拿出課本,把《考試說明》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在書上一一找到,查漏補缺、落實到位;②了解《考試說明》的變與不變,要全面、準確、精細、熟練、靈活掌握。一般來說,考試說明下發(fā)之后,媒體都會請各學科的名師對《考試說明》較前一年的變化進行解讀。了解《考試說明》中存在的變化,也就洞悉了今年高考的命題趨勢,復習時將更有側(cè)重。
二、研究課本精確把握教材內(nèi)容
從宏觀上講,對教材的把握要有“深度”。這主要包含兩方面意思:一是深入,二是淺出。首先要做到“深入”。新教材的呈現(xiàn)特點是知識“碎片化”傾向,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這對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必修3《文化生活》,整本書的核心知識是四個點——文化的力量、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先進文化的建設四個方面,把握這一點不難。但如果說我們把握這本書的真正的思想主線“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質(zh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現(xiàn)代化實踐服務”的話,則復習時可能學生對整本書的知識體系的構建就會比較順利。
其次要“淺出”。這主要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化深奧為通俗;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經(jīng)濟生活》中,關于股票和債券的區(qū)別,要從定義入手。前者是“股份憑證”,持有者即股東,即公司的主人;后者是“債務證書”,持有者即債權人,俗稱債主。可以通俗地把前者理解為“自己人”,后者理解為“外人”,這順帶道破公司破產(chǎn)清償時,為什么在順序上債券優(yōu)先于股票的原因。
只有進之愈“深”,才能出之愈“淺”,這是教學規(guī)律。從微觀上講,對教材的把握要有“準度”。教師要對教材準確嚴謹深入地理解與把握,學生才會嚴密。比如《哲學生活》中關于規(guī)律的概念——“規(guī)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zhì)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固有的”,即非主觀臆造,如喜鵲叫喜;“本質(zhì)的”,即非表面的,如水往低處流;“必然的”,即非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穩(wěn)定的”,即非易變的,如物價波動。通過正反面對照,輔以實例,學生就能準確把握規(guī)律的特點。
只有“精確”把握目標,師生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這樣的教學才會輕松、高效。
三、研究教法努力打造精致課堂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
1.精講。講什么?一是講準重點。在教學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集中精力和時間講準重點,解決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顛倒。二是講透難點。在教學中,要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并攻克難點。要把知識點深入淺出地講出來,直到他們心領神會。三是講明疑點。講明疑點貴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確疑因,疑點便迎刃而解。在講解中,可采取“設疑、質(zhì)疑、釋疑”的程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四是講活熱點。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解釋、分析這些問題,使課本知識與熱點問題有機結(jié)合,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交融。
不講什么?學生已會的不要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必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暫不講。一定要講學生需要的,高考要求的。特別是一輪復習中一定要力戒上課“滿堂灌”、逐個知識點串講的陳舊教法,建議采用“學、練、評”的課堂教學模式或者“看、問、答、練”的課堂教學模式。
精講、少講,留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笆谥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包括識記、理解、運用的具體方法及在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2.巧練。練習是高考備考復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練習的質(zhì)量和效益甚至決定高考的成敗。練習必須靈活多樣,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定量的時間(45分鐘),在指定的區(qū)域(模塊),定量的題型組合(10+2)練習,也可以采用課堂口頭號提問、當堂練習、當堂講評、課后書面練習等多種手段交叉進行。練習內(nèi)容更注重層次性、適度性。練習講求適度,既有一定的難度、深度,又有一定的靈活性。講評時,不僅要告知學生答案,更重要的是指點問題癥結(jié),啟迪答題思路,從而起到加深理解、培養(yǎng)能力的作用。講評后要求學生對練習進行再思考,逐步深化、鞏固,這要求老師認真組織糾正錯誤工作,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建立錯誤試題檔案本,盡量做到少犯同類錯誤。
四、研究學情,精心緊抓查缺補漏
在研究教法、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加強學法指導,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復習效率。要研究學生,吃透學情??茖W備考的基礎是“備學生”,包括分析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興趣點、意志品質(zhì)、最近發(fā)展區(qū)、思維方式及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等。在進入高三復習后,可召開學生座談會或問卷調(diào)查,主要是了解學生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希望要求等,增強復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由于每節(jié)課涉及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聯(lián)系、縱橫交錯的,要注意將知識重新組合、歸納,使之形成網(wǎng)絡系統(tǒng),并將這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教給學生,老師的任務就是及時查缺補漏。比如,定期以小考的形式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套試卷,然后收上來批改,若面批面改則能成倍提升查補的效益,針對學生個體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告訴要注意的問題,回答得好的或是有進步的,適時加以鼓勵。這種做法從短時期看固然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但效果顯著,效率很高,指向明確。從長的時期看,因為減少了反復,所以實際花費的時間并不會有太大增加。學生把對自己的這種指導當做是一種濃濃的愛,心里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過的錯誤下次都會牢記在心不會再犯,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有條理。同時,和學生的關系越來越融洽。
當然,高三復習課還面臨許多矛盾和困難,如復習時間少、高考內(nèi)容多、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因此,要取得好成績,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關鍵是在備考科學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