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斐
摘 要: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高中生聽說能力的提升。為了在有限的聽力教學時間內取得突破性進展,要借鑒錯誤分析理論,分析聽者的錯誤原因,并根據錯誤分析更有效地糾正聽力錯誤,從而達到提高聽力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聽力教學 錯誤分析
目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高中生聽說能力的提升。聽力教學時間只占整體教學時間的一小部分,為了給讀寫能力培養(yǎng)擠出更多的時間,一些學校一般是全年級統(tǒng)一每周播放2~5次聽力,放完后,教師統(tǒng)一批改或是讓學生自己將材料草草地看一遍,至于效果如何,大多數教師都不甚清楚。那么,如何在有限聽力教學時間內取得突破性進展就成了一個難題。
我國外語教學要取得突破性進展,必須將外語錯誤分析和研究作為外語教學研究的一個邏輯起點,這集中反映了心理學、語言學、教育學、社會學及其之間相結合的邊緣學科理論的起點,能夠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外語教學指導思想,揭示外語學習的心理過程,認識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客觀規(guī)律,解決我國外語教學中的少、慢、差、費等諸多問題(楊連瑞,1993)。
一、錯誤分析理論
錯誤分析誕生于本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由英國應用語言學家科德(S.Pit Corder)提出,他是變革錯誤分析觀念的先驅。他在1967年發(fā)表的《學生錯誤的意義》(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一文中倡導區(qū)別“失誤”和“錯誤”兩個不同的概念。失誤(mistake,blunder)是說話或寫作時因精神不集中、疲勞、粗心、激動或其他行為而導致的差錯,是已經充分掌握語言的人們的偶然錯誤,是難免的。錯誤(error)則是指語言學習者用外語說話、作文時出現偏離目標語正確表達法的現象,這反映出學習者對目標語某方面的知識還未掌握或掌握得不全面(鄧道宣,謝結果,1999)。
由此可見,語言運用的錯誤分兩類:一類是失誤,是短暫性的,通過及時糾正,是可以避免犯錯的;另一類是錯誤,是實質性的,要通過不斷強化和反復訓練才能糾正。在說話和寫作上如此,學生在聽上也會出現同樣的錯誤。錯誤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學習者掌握某種語言的熟練程度;了解學習者是怎樣學習語言的;了解學習者在學習語言中出現錯誤的原因;了解在學習語言中大家共有的難點,以改進教學方法和修訂教材。一切教都是以學為本位,以學習者的實際水平決定教的方法和內容。雖然錯誤分析理論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從其本質和目的來看,對于一線教師聽力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通過錯誤分類,教師就會明白哪些錯誤是可以容忍的;哪些錯誤是可以通過反復操練從而提高其能力而避免犯錯的,將其運用到聽力教學中,會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錯誤分析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在聽力實踐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實際掌握英語的熟練程度和錯誤原因,了解學生的難點和易混淆點,通過改進教法和反復輸入來提高學生聽說的能力。
1.收集整理錯誤
要實現語言的有效輸出,首先要有有效的輸入。有效輸入的前提是了解學習者的整體水平及錯誤原因。因此,收集錯誤是糾正錯誤的先決條件。
例如:高三起始階段,用2012年全國高考聽力測試題來收集錯誤信息。對測試結果進行錯誤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第一部分的5道題、第9段材料和第10段材料設置的問題失分較多。同時和部分學生談話,談話內容主要是失分原因和聽力教學課興趣兩個方面。發(fā)現問題如下:看錯題號;語音辨認不清晰;緊張,沒聽清;還在思考第一題,第二題就開始,導致焦慮;聽清楚了,但理解錯誤;抓不住主要內容和重點細節(jié);聽力材料太長或是對應的問題太多,反應不過來;剛開始認真聽,后來聽到后面的材料,注意力分散了;聽力課等同于聽力測試或是聽后對答案,無講解,等等。這么多的錯誤原因,要一一規(guī)避是不現實的,但是將這些錯誤歸類就一目了然。
由上表可知,部分失分原因是因聽者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且這部分錯誤為失誤,是短暫性的,是可以通過及時引導立即糾正的錯誤。其中語言類錯誤需要通過大量的輸入來糾正,語言類包括語音、語調、語法、詞匯、長難句理解等;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師通過有意識地訓練來糾正學生的錯誤……通過錯誤分類可知,哪些錯誤是可以容忍的,哪些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將其運用到聽力教學中,就能以良好的教的心態(tài)進行有效的聽力教學。
2.糾正錯誤
(1)形成良好心態(tài)
“聽前階段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學生聽音前的緊張心理,教師可采用舒緩心情的減壓法來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聽音環(huán)境”(賈國通,2002:2)。在聽音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深呼吸,放松心理或是放一段輕松的音樂。將材料中的長難句或是不熟悉地詞匯先教授給學生,或是對材料的內容簡單地介紹一下,讓學生先了解大概的內容,這樣能讓學生增強自信,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強弱。聽前心態(tài)調整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到后面聽的效果強弱,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聽前的準備工作,并持之以恒,讓學生潛移默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聽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態(tài)。
(2)搭建信息平臺
從學習者對聽力理解的程度看,心理語言學家桂詩春認為:“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語言信息與非語言信息同樣重要?!彼嬖V我們在聽力理解過程中,不但要理解語言本身的含義,而且要了解和聽力材料內容相關的非語言方面信息的意思。非語言信息包括聽力材料的語境和知識背景;語言信息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聽者與聽力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了聽力理解是否有效。由于語言類錯誤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聽者大腦里儲存聽力材料的相關語言知識、背景知識和情景知識,并且聽者能根據情況檢索、調用大腦儲存的這些知識,進行認知加工,才能將輸入的聽力信息通過聽力材料設置的問題輸出有效的信息。因此,幫助學生搭建信息平臺是很有必要的。
聽力教學應融于日常英語課堂教學,利用好早讀課,讓學生跟磁帶朗讀或是讓學生領讀、分角色朗讀,糾正學生單詞發(fā)音;文章的斷句和語調。課堂教學前,可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了解相關的人物、文化背景等信息,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聽力材料的興趣;或是通過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來熱身,引入聽力材料。課后,整理好聽力材料中的詞匯,讓學生加強記憶;根據實際布置課后聽讀任務,增加學生語言知識輸入量。
(3)聽力技巧指導
通過分析學生的聽力錯誤,我們不難發(fā)現在平時聽力教學中,聽力技巧的指導還是很缺乏的,即使知道學生的聽力障礙,也沒有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找出策略,對癥下藥,規(guī)避聽力錯誤勢在必行。
這道題在高三起始階段測試中,學生失分率較高,究其原因,在聽力測試時,大多數學生用耳朵聽,不知道用筆做輔助,導致聽到后面的信息,忘了前面的內容;尤其是中低聽力水平的學生,需要通過上下文信息進行猜測,沒有速記技巧,導致信息缺失,失分較多。學生應學會速記:“already 7:00”,“have 20m”,“15m get there”,可以指導學生如果當時反應慢,那就暫時擱置這道題,先根據聽力材料完成其他題,最后回頭想。根據題目和速記,不難推斷出答案是A。
由此可見,速記聽到的有用信息是貯存更多聽到信息的有效技巧。通過訓練學生的速記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是有效的教學手段。聽力技巧根據聽力題型不同而不同,這需要教師在日常聽力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在平時教學中滲透聽力技巧的指導。
在教學中,我們要調整好教者的心態(tài),充分利用所教學生反饋的錯誤,將聽力技巧的指導融于日常教學中。通過師生的共同合作,聽力教學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桂詩春.中國學生英語學習心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鄧道宣,謝結果.錯誤分析理論與外語教學[J].樂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
[4]梁菊寶.錯誤分析理論及其近10年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2011(14).
[5]李才吉.影響高中學生英語聽力技能的因素與提高聽力的教學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