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虹濤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教師使用英文電影自編聽力教材進行聽力理解教學的作用,并探討英文影片對學生的聽力理解學習影響程度,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意見,調整教學內容。研究發(fā)現,教師自編聽力教材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聽力理解 英文電影
一、引言
對大多數英語學習者來說,聽力理解是一項艱巨的挑戰(zhàn)。在英語聽、說、讀、寫、譯五大技巧中,聽列于首位。聽力理解能力是學習語言的第一步,如果學生不能及早改善聽力理解能力,可能就會影響到其他語言學習技巧的掌握。教育部2007年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該要求明確規(guī)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聽力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然而,大部分學生較少暴露在目標語言(Target language)下,缺少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本研究選用英文電影重要片段設計聽力教材,并進行聽力理解教學,及時聽取學生的課堂回饋與建議,適時地調整教學方式和教材內容,經過3個月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學生的聽力能力得到顯著性提高。
二、英文影片與聽力教學
Boyles(2004)指出,近二十年來,許多學者深入探討聽力教學方法,并指出廣泛使用錄像帶及錄音帶的視聽教學法,對于學生的聽力學習有顯著的幫助。語言學習需要真實化的情境,在真實化的情境下,學習者能結合語言與生活經驗,逐漸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影片中,不僅內容貼近生活,而且語言真實生動,實際的對話情境和大量的英語語境,能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熟悉英語的語音,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增強聽力,同時,影片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進而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與口語能力。
語言學習也是文化的學習,電影則是社會文化的最好反映,電影與文化相互影響,共同發(fā)展。一方面,電影一定程度上引導大眾文化的走向。另一方面,電影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以直觀、震撼的方式傳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和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因此,每一時期的電影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人們的思想狀況及文化氛圍。學生觀看電影,在學習語言因素的同時,潛移默化地了解到這些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有利于日后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英文影片已廣泛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但以往聽力教學研究偏重采用量化取向,雖然迅速獲得研究結果,卻無法深入了解學生內在想法;雖然可以從數據當中看出學生的聽力學習成效,卻缺乏針對師生互動的聽力教學過程的深入探究,或是探討教師自編電影聽力教材等相關研究。
三、實驗研究
1.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者試通過自編電視影集聽力教材來進行聽力理解教學,并對學生聽力學習深入探討,分析聽力理解教學過程,了解學生需求與學習效果,編寫適合的聽力教材。
2.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大連大學2013級本科學生,于2014年3月開設“英語視聽說”公選課,共60名2013級學生報名,主要來自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學院、人文學院和醫(yī)學院。
3.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采取行動研究法,旨在了解借由電視影集融入聽力理解教學,透過教材教法的轉變,追蹤大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發(fā)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自編教材,該教材由四大主題構成,即電影中的歷史、電影中的女性主義、電影中的種族和電影中的價值觀,每一主題選取兩部電影片段。在完成一個教學主題之后,對學生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征求意見,及時對下個教學單元進行修改與調整。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聽力教材編寫
聽力教學過程應包含聽前、聽中、聽后三個階段,與主題相關數據補充屬于聽前階段;播放影片屬于傾聽階段;前測、聽力理解教學、后測等屬于聽后階段的教學活動。與之相對,教材主要分三部分:文化背景知識及影片人物介紹、聽力練習、詞匯與口語交際練習。
(2)聽前階段的教學
聽前階段的教學活動包括:事先讓學生看和聽力內容有關的圖片,閱讀相關信息。
(3)傾聽階段的教學
Chang和Read(2006)提出以英語為外語的學習者,通過反復的輸入(repetition of the input)訓練聽力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影片會被重放三遍。第一遍為無字幕版,目的是讓學生聽懂大意,預測、推論聽力內容。第二遍為有字幕版,讓大學生進一步了解劇情內容。第三遍為無字幕版,并設計問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細節(jié)。
(4)聽后階段的測驗與教學
聽后練習是聽力教學必要的后續(xù)活動,主要分詞匯練習和口語練習。采取單詞聽寫、釋義、角色扮演、配音、小組問答等活動,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聽力盲點,熟悉單詞、詞組、俚語,改善語音語調,并把所學表達法用于日常交際。
(5)訪談
下課后,通過訪談和調查問卷,了解大學生對課程設計、教學內容、學習效果等方面的意見,并提供教學建議與改進方式,及時做出調整。
四、結論與建議
經過半年的學習后,學生對課程反映良好。調查顯示,97%的學生喜歡視聽說課程,95.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聽力水平得到很大程度提高。本研究在英文電影聽力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實施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1.影片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生活經驗
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對聽力重視不足,聽力理解訓練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難度大,在缺乏背景知識與有限的語言知識背景下,選擇適合學生程度的影片進行聽力理解教學,有其必要性。但選擇影片要考慮學生生活經驗,從學生先備經驗著手,進行加強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英語學習更有意義。另外,使用影片自編教材時,要依照學生的程度與接受度不斷修改教材,讓教材更符合學生所需,且融入學生生活中,發(fā)揮教材的最大效用。
2.影片的選擇要適應學生的語言能力
選擇影片時要事先了解影片內容、劇情對話、影片是否適合學生觀看,考慮學生的先備背景是否符合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引發(fā)英語學習動機,間接培養(yǎng)學生對生字的挫折容忍度。最重要的是,留意影片當中的生字或俚語是否會超過學生的認知。一般來說,卡通影片內容劇情較簡單,所用生字也較容易,適合英語程度在初級或中級的學生。另外,教師可選擇時間較短的短片,或者內容好節(jié)選、適合兒童的相關影集或電影,如此一來,教師可以有效掌握學生觀賞影片的時間,學生也能對影片內容有完整的認識與了解,有助于師生彼此在教學方面的進步。
3.影片的選擇要與主題相一致
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可以以主題為單位,設計不同的主題,再圍繞主題選擇影片,這樣就能極大地加強學生對各單元主題的理解。因此在選片時,應考慮是否與教學目標相符,討論的主題是否對學生英語學習和正確價值觀形成有益,同時要注重影片能否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4.教學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
在聽力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提供學習者背景知識,適當地補充相關文化內容,盡量避免學生因背景知識的匱乏而對電影不理解。如:簡單補充資料或者提問,引導學生觀看影片的方向;影片觀賞時,老師可適時補充或者提供相關信息,提醒學習者先聽懂大意,再留意細節(jié)或生字。
觀賞完影片后,要適時補充各種練習,實現多個教學目標,鞏固知識,教師可以進行詞匯練習,盡量將新學到的單字、俚語或句型運用到生活情境中,學以致用。還可以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精聽,真正聽懂每一個詞、每一句臺詞,模仿語音語調,背誦經典對白,進而提高學生的發(fā)音和表達能力。還可以采取以學生為中的討論方式,讓他們輪流回答問題或相互討論,進行角色扮演,也可讓學生根據劇情改編短劇。或者可以讓學生就影片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等方面寫觀后感,通過聽、說、讀、寫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聽力教學研究是值得探討的話題,英文影片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有廣大的空間。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教師絕不能只充當電影“放映員”,教師要以英語電影為媒介,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聽力水平,改善語言表達能力,并加強學生對英語國家風俗習慣、價值觀、生活方式、歷史人文知識的了解。教師要因才選片,教材要生活化,測驗要能真正測出學生的程度,還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習者真正受益,真正實現英語聽力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學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馬哲.淺談英語影視欣賞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J].運城學院學報,2007(5):104-105.
[4]王烈琴.英語電影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聽說技能的有效途徑[J].電影譯介,2009(1):73-75.
[4]Lynn,Andrew.Appreciating Cinema[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8):296-299.
[5]Boyles,J.Factors affect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ELT Journal,2004(38):34-38.
[6]Chang,A.C.,& Read,J.The effects of listening support on the listening performance of EFL learners [J].TESOL Quarterly,2006(40):37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