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萍
“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批注,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在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他們會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與文本進行對話,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和發(fā)現(xiàn)。運用批注,學生可以直接在課文中圈點勾畫,寫出閱讀心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學生的批注大致可以分為感受式批注、質疑式批注和評價式批注,當我們了解學生在預習時所寫的各類批注時,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學生學習的真實起點。
一、感受式批注——了解學生讀懂了什么
如果一個人用心去讀文章,就一定會有或深或淺的感受。預習時留下的感受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學生對于文本到底讀懂了什么。
例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一課,課始先讓學生挑選預習時感受最深的一處與同學交流。有學生讀出了作者那份愉悅的心情:“我覺得作者一定是很喜歡大自然的,因為他說‘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有學生關注到作者的遣詞造句:“我也讀出了他的愉悅心情。因為作者說‘與微風撞了個滿懷’,他用了一個‘撞’字。我們平時撞上東西都是很痛的,我就不喜歡撞上什么東西??墒亲髡摺病撕筮€有好心情。就像我們說的心情好時什么都好?!庇袑W生關注到作者運用了修辭手法:“這篇課文寫得很有意思,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老橋、樹林、山泉、泉水、瀑布、白云、花朵都當作人來寫,說它們是作者的好朋友?!薄拔姨貏e喜歡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用了很多的排比句,也用了擬人的手法,好像作者就是山中景物的密友,知道它們在想什么?!薄拔蚁矚g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把那座古橋說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這座老橋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個比喻很形象。”……
這些感受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示,通過預習,加上原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已經有一定的高度,我們必須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讓教學的預設起點與學生的實際起點相互吻合。
二、質疑式批注——了解學生讀不懂的是什么
學貴有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質疑式批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與探究精神,又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還有什么讀不懂的,以便展開針對性的教學。
例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一課,有近80%的學生在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暖”和“寒”字上打了“____?”教學《山中訪友》時,很多學生在課題結尾處批注道:“為什么要用‘山中訪友’為題目呢?”“課文明明寫的是花草樹木這些山中的自然景色,為什么作者要說去訪友呢?”……又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金色的腳印》時,有將近90%的學生對最后一句“迎著耀眼的朝陽,狐貍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提出了質疑:“腳印怎么能說是‘金色’的呢?”
質疑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一種探索,這些問題不正是課文中的難點和重點所在嗎?但不同的是,這的的確確是學生自己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經過思考所產生的,而并非教師有意提出的。
三、評價式批注——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度
評價式批注是著眼于作品中的某詞、某句、某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會關注到全篇或某段的寫作結構,抑或是某處某段的修辭手法等。
這種評價式批注大致包括兩類,一種是對作品中人物的評價。例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一課后,有的學生寫下了對詹天佑的評價:“詹天佑不怕困難,對工作高度負責,真值得我們學習?!睂W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有的學生寫下了對魯迅的評價:“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绷硪环N是對語言文字的評價,指出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揣摩文章的結構、寫作特點等。例如,有的學生在讀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批注道:“一個‘綠’字,讓我看到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江南。”有的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索溪峪的“野”》時寫道:“‘野’字用得太妙了,它概括出了索溪峪的自然美?!碑斪x到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結尾時,有學生竟然這樣批注:“看似結局很美,小女孩帶著微笑離開人間,但這更體現(xiàn)出小女孩的可憐之處,安徒生真善于用對比的手法,以‘喜’來襯‘悲’?!?/p>
評價式批注反映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該文本理解的深度有多少。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