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湯蘇婷
摘 要:對自然物、自然現(xiàn)象的困惑、恐懼,以自身類比方法,遠古人想象出了種種神靈,產生了多神崇拜。夏商周時代,多神崇拜演變?yōu)榻y(tǒng)一至上神即天神崇拜。春秋末期,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接納了天神崇拜觀念;西漢中葉之初,董仲舒代表的儒家集天神崇拜觀念之大成,創(chuàng)立了系統(tǒng)的天神崇拜思想體系。天神崇拜實質上是自然力崇拜、大自然崇拜,它凸顯了儒家對大自然的敬畏思想。
關鍵詞:多神崇拜 天神崇拜 自然力崇拜 董仲舒 敬畏思想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5)02-18-23
一、從多神崇拜到天神崇拜
(一)多神崇拜
天神崇拜觀念是由多神崇拜觀念發(fā)展而來的。多神崇拜又稱百神崇拜、自然神崇拜,它形成于人類的原始時代。以木器、石器為標志的極端低下的原始生產力,使人類的物資生活資料極端匱乏,科學認識能力極端低下。原始人每天與陽光、雨水、山林、草木打交道,卻無法解釋種種自然現(xiàn)象。太陽升起來了,又落下去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帶給人們以光明及溫暖,生存及希望;然而,它又會烈日高照,久晴不雨,燒死禾苗,干涸大地。太陽在賜予人們幸福、幸運的同時,也會帶給人們巨大的災難及不幸。太陽如此,雨水亦然。雨露滋潤,禾苗茁壯,江河奔騰,沃野千里。然而,它又會連天不息,傾盆而下,平地成河,家毀人亡。雨水在賜予人們幸福、幸運的同時,同樣會帶給人們巨大的災難及不幸。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的遠古傳說故事,反映的就是這種現(xiàn)實。《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堯乃使羿……上射十日”。[1](P126)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留下了一個,消除了干旱之苦?!稊堏び枴罚骸巴胖畷r,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1](P99)天坍塌了,暴雨傾瀉不息。女媧煉石補天,才止住了洪水,拯救了人類?!渡胶=洝ず冉洝罚骸昂樗咸?。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2](P266)后羿射日的故事發(fā)生在堯的時代,大禹治水的故事發(fā)生在禹的時代。堯與舜,以及禹、湯、文、武、周公,都是儒家尊奉的圣人、儒學道統(tǒng)的開山。
太陽、雨水如此,月亮、火焰、山川、樹木亦如此,萬事萬物無不如此,更何況天崩地裂,山呼海嘯。原始人經常生活在恐懼之中,科學知識的匱乏,使他們只能使用自身類比的方法來解釋眼前的一切。在人是有靈、有魂、有神的,有靈魂、有神靈看法的基礎上,太陽、月亮、雨水、火焰、山川、樹木也同人一樣,有感情、有思維,有靈魂、有神靈,于是就有了太陽神、月神、水神、火神、山神、樹神,有了眾多神靈。
太陽神。遠古傳說中,太陽神是一位女性,叫羲和,生下了十個太陽?!渡胶=洝ご蠡哪辖洝罚骸皷|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2](P234)她不僅是“太陽之母”,而且善觀天象,制定了計時的歷法?!渡袝份d,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盵3](P119)羲和因而被尊為太陽神。羲和之外,炎帝也被尊為太陽神?!妒酚洝ぱa三皇本紀》:“炎帝……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炎者、火者,赤日炎炎似火燒也,故為太陽神。炎帝還是神農,亦即農神。傳說他發(fā)明了五谷,教會了人類農耕?!妒酚洝ぱa三皇本紀》:“炎帝神農氏,姜姓……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用,以教萬人。始教耕,故號神農氏?!盵4](P362)
水神與火神。傳說中,水神姓姜,屬共工氏部落,以水為圖騰,掌管水?!蹲髠鳌罚骸肮补な弦运o,故為水師而水名”。[5](P2083)《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1](P126)火神名重黎,祝融氏,黃帝之后:“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6](P203)他傳下火種,教會人類使用火,掌管火:“火正曰祝融”,[7](P2123)被尊為火神?!妒酚洝ぱa三皇本紀》:“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zhàn),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盵4](P362)乃有洪水滔天、女媧補天之傳說。
原始人用自身類比的方法創(chuàng)造了神靈,用自身類比的方法理解神靈。神靈高興、理智的時候賜予人們以幸運,發(fā)怒、喪失理智的時候就帶給人們以災難。神靈威力巨大,掌控著人類的命運。原始人恐懼于神靈,崇拜神靈。生產力的極端落后,使他們無力應對自然災害。無奈之中,他們奉上精美的食物,獻上優(yōu)美的歌舞,用隆重的儀式祭祀神靈,讓神靈高興,祈求神靈賜予人們以幸運而不是災難,祈福避禍。鄂倫春民族有著崇拜火神的習俗,“每天用餐時,要向火塘里扔些肉、飯等食物,以示供奉?!盵8]遠古黃河流域崇拜河神,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殺羊,甚至將一位年輕女子投入河中,進行活祭,祈求河神不要發(fā)水泛濫;否則“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這種習俗直至戰(zhàn)國時期還存在。[9](P35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尚處于原始社會末期的云南西盟佤族的許多氏族都供奉主管谷物生長的女神司歐布。每到春種及秋收前夕,他們便千方百計到鄰近部落獵取男子,砍下其頭顱,捧到田頭,舉行隆重的谷神祭神儀式,祈求豐收。[10](P129)遠古食物匱乏的時代,人肉是神靈最欣賞的美味。諸神之中,太陽神對人類影響最大,因而威力最大,地位最高,祭祀最為隆重。《禮記》:“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兆于南郊,就陽位也;掃地而祭,于其質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謂之郊;牲用骍,尚赤也;用犢,貴誠也?!盵11](P1452)殷商時代,每天早、晚均有迎日出、送日入的禮拜儀式。[ 12](P354~355)太陽神、水神、月神、火神、山神、樹神,神靈眾多。有一神靈,即有一祭祀;有一祭祀,即有一崇拜,乃有多神祭祀、多神崇拜。endprint
(二)天神崇拜
經歷數(shù)十萬年乃至數(shù)百萬年,原始人對外部事物的觀察漸次深入。他們發(fā)現(xiàn),不僅日月、水火、土地、山林與人類息息相關,大千萬物都與人類有關,都會給人類帶來或利或弊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有大有小而已。有一物即有一靈,有一物即有一神,無物不神,無物不靈,乃有百神祭祀、百神崇拜。人們的思維能力漸次提升,相互聯(lián)系的觀念及綜合能力漸次增強。他們意識到,外部事物雖然千千萬萬、千差萬別,但都有靈、有神,有利有弊。伴隨著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的演進,社會組織也由昔日眾多的、彼此平行的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轉化為有著一個統(tǒng)一至上王的國家。依據自身類比的思維模式,百神之上也應該有一個統(tǒng)一至上神,百神崇拜之上也應該有一個統(tǒng)一至上神崇拜。人們在百神之中提煉出一個統(tǒng)一至上神——天神,多神崇拜演變?yōu)樘焐癯绨荨?/p>
天神原本是諸多神靈中的一個神。在古老的傳說中,伏羲(庖犧)被稱為天神:“庖者包也,言包羅萬象。以犧牲登薦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犧,亦謂伏羲。變混沌之質,文宓其數(shù),故曰宓犧。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類,莫不尊焉。以木德稱王,故曰春皇。其明睿照于八區(qū),是謂太昊;昊者,明也?!盵13 ](P10)他掌管春天;發(fā)明了漁網,制定八卦,與女媧婚配繁衍了人類。故被尊為東方天帝亦即天神。伏羲之外,太陽神羲和、水神共工氏、農神炎帝都有天神之稱,大概是因為他們較之其他神威力更大的緣故。不過,天神更多地是指日月星辰之神。“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1](P54)茫茫宇宙,除地球外,尚有數(shù)不清的星辰,包括日、月,故被尊為天神,其威力自然非日神、月神可比。當多神崇拜演變?yōu)樘焐癯绨莸臅r候,天神自然成為統(tǒng)一至上神的首選。
天神又稱天帝、上帝、皇天、昊天等,簡稱天。作為簡稱的天,既指天神,也指天神的居所天宮、天庭。普通神靈威力巨大,作為百神之至上神的天神,更是威力無比。天者,“巔也,至高無上”;“至高無上,是其大無有二也”。[14](P1)它不僅掌控百神,掌控神靈的世界,而且掌控人間;不僅掌控普通人的生死存亡,而且掌控著人間至上王的承襲更替、至上王權的興亡替代。天神也同人類一樣有感情、有意志,天神的意志、指令被賦予一個專門的詞匯“天命”。天命不可違,具有至高無上、不容置疑的地位、權威,普通人不能違抗,具有人間至上權力的王也不得違抗,否則就會受到懲罰,直至人亡政息。夏朝之立,商之代夏,周之替商,無不如此。
禹及夏代?!渡袝份d,夏王統(tǒng)治人間,乃受天之命:“有夏服天命”。[15](P213)《墨子》引《禹誓》謂,禹征三苗,乃奉行天之命:“濟濟有眾,咸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若予既率爾群對諸群,以征有苗?!盵16](P112)《尚書》載,啟征有扈氏,乃遵行天之命:“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盵17](P155)
商代。《尚書》載,商王奉天之命,統(tǒng)治人間:“有殷受天命”。夏桀荒淫暴虐,天絕其位,命商湯誅之;商湯不敢不從:“王曰:格爾眾庶,悉聽朕言:非臺小子,民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天帝,不敢不正?!盵15](P213、160)“天道,福善禍淫,降災于夏,以彰厥罪。肆臺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18](P162)
周代。商紂無道,上天棄之;授命文王、武王,誅滅殷商:“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佑命爾,燮伐大商?!盵19](P506、507、508)商王“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沉湎冒色,敢于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盵15](P180~181)
周以后的整個封建社會,天神都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權威,皇帝圣旨首句都有“昊天有命”、“上天眷命”、“奉天承運”一類的話語,以示治權源于天授、秉天命而行。
古代社會,天神祭祀最為隆重,最為普遍。在民間,家家戶戶于正房設置神龕,供奉“天地君親師”神牌,天神赫然列于神牌之首。每日清晨,主人面向神位,上香作揖;清明、七月半、除夕夜,更是點明紅燭,供奉美味,跪拜祭奠。在國家層面,祭天是最重要的祀典,由王親自主持,禮儀隆重、繁復。祭祀前,王與百官沐浴齋戒?!岸罩痢?,率百官至南郊圜丘祭祀。奏響鼓樂:“凡樂,圜鐘為宮,黃鐘為角,大蔟為徵,姑洗為羽,靁鼓、靁鼗,孤竹之管……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蓖跤H奉全牛、全羊、全豬等犧牲;犧牲與玉、帛等祭品置放柴堆上。王點燃柴堆,煙火直沖天云,天神嗅味歆享?!耙缘氺腱腙惶焐系邸薄_M獻美酒;天子同蹈“《云門》之舞”。[20](P789、757)祭天祀典一直延續(xù)到民國初年。民國三年(1914年),大總統(tǒng)袁世凱在天壇圜丘祭天,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祭天大典。
天神崇拜固然存在著統(tǒng)治階級利用天命觀論證統(tǒng)治合法性并樹立其統(tǒng)治權威的的政治考量,但也的確存在著古人對于自然現(xiàn)象尤其是諸如干旱洪澇、地震海嘯一類災害的困惑、恐懼及神秘感。
二、天神崇拜:儒家的大自然敬畏思想
春秋末期,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作為儒學創(chuàng)始人的孔子,繼承了傳統(tǒng)的天神觀,聲言“惟天為大”;[21](P248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2](P2522)“獲罪于天,無所禱也”。[23](2467)
西漢中葉之初,儒學獨尊,儒學、儒家思想、儒文化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學術、主流思想、主流文化。儒學大師董仲舒代表的儒家繼承、光大傳統(tǒng)天神觀,建立了系統(tǒng)的天神崇拜體系。這個體系的主要內容為:endprint
(一)天為自然物的總和,為大自然
天者,“萬物之祖”,[24](P518)“百神之君也”。[24](P507)天通過顯示自然現(xiàn)象,表達自己的意志。過去,天通過巫師傳達自己的意志;巫師是天、人之間的中介。董仲舒對此做了改造。他推演孔子《春秋》一書所記載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以為這些自然現(xiàn)象正是天命的反映?!暗弁踔畬⑴d也,其美祥亦先見;其將亡也,妖孽亦先見”。[24](P445)“《春秋》之所譏,災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惡,怪異之所施也。書邦家之過,兼災異之變”。[25](P236)人間君主有道,國泰民安,天就會顯示種種吉祥的自然現(xiàn)象,如樹木華美、五谷豐登,出現(xiàn)群龍、甘露、鳳凰、麒麟、靈龜?shù)人^“符瑞”,以示喜慶嘉獎。[24](P465~477)“天子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歸之若歸父母,故天瑞應誠而至。書曰‘白魚入于王舟,有火復于王屋,流為烏,此蓋受命之符也?!本饔械溃瓣庩栒{而風雨時,群生和而萬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間被潤澤而大豐美,四海之內聞盛德而皆來臣,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而王道終矣?!盵25](P235)當今陛下“明德嘉道”,故“德潤草木,澤被四海,鳳凰來集,麒麟來游”。[25](P236)君主無道,民不聊生,天就會顯示災害、怪異現(xiàn)象,以示警誡懲罰,如樹木枯槁、五谷不成、疫病流行、氣候異常、群龍深藏、鳳凰飛離、麒麟遠去、靈龜深藏等;[24](P465~477)乃至大旱大澇、天崩地裂,“政亂國?!?,王朝敗亡。“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盵25](P234)君主無道,“淫佚衰微,不能統(tǒng)理群生,諸侯背叛,殘賊良民以爭壤土,廢德教而任刑罰。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于下,怨惡畜于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盩而嬌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25](P235)
(二)“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
天如同人類一樣,有思維、有感情:“天乃有喜怒哀樂之行”。[26](P411)“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24](P418)天之暖清、寒暑由人的好惡、喜怒化生而來:“夫喜怒哀樂之發(fā),與清暖寒暑,其實一貫也。喜氣為暖而當春,怒氣為清而當秋,樂氣為太陽而當夏,哀氣為太陰而當冬。”[26](P403~404)“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26](P385)天亦有人間的綱常倫理、仁義禮智廉恥;不僅有人間的綱常倫理,而且是人間綱常倫理之源:“天,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26](P402)“道之大原出于天”。[25](P236)“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盵24](P534)
(三)天神至上,畏敬天命
天乃“萬物之祖”、[24](P518)“百神之君”,[24](P507)權威至上,掌控著人間的一切;縱然是人間至上王,天亦對其有生殺予奪之權:“王者,天之所予也;其所伐,皆天之所奪也?!薄疤煲蕴煜掠鑸颉⑺?,堯、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26](P273、271~272)“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徳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26](P273)天神至上,天命可畏。人如違背了天命,得罪了天神,必然遭到報復,遭到懲罰。對于天神,人類必須常懷敬重之心、畏懼之心。古人所以重南郊祭天,即在于“畏敬天”;故“天子每至歲首,必先郊祭以享天”。[24](P509~510)
商湯伐夏,聲言奉天命而“不敢赦”,[18](P162)表達了對天神的敬畏之心;武王伐周,亦謂奉天命而不敢違,否則“厥罪惟鈞”,[15](P180~181)同樣對天神懷敬畏之心。孔子明確提出了“畏天命”[22](P2522)論斷。董仲舒進而提出了敬畏天命的論斷,在“畏”之外增加了“敬”:“天之不可不畏敬”。所以畏懼,在于違背天命必然受到懲罰:“不畏敬天,其殃來至闇”。[24](P499~500)這種懲罰小至警懼,大至敗亡,因而不是一般的懲罰;不是可有可無的懲罰,而是必然的懲罰?!啊洞呵铩分?,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25](P234)“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災異之本,盡生于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害以譴告之;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驚駭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盵26](P318~319)知畏,始有敬。何謂敬?敬者,尊也、順也、慎也。所以要尊,在于天不會僅降災異于人類,而是首先賜福于人類。人類的生存所需,均來自天:“天者,萬物之主,萬物非天不生?!盵24](P518)人間君王的治權,亦來自天的授予:“王者,天之所予也”。[26](P273)“天若不予是家者,是家安得立為天子?”[24](P515)甚至人類自身也是天的產物:“人之形體,化天數(shù)而成;人之血氣,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盵26](P385)因而對天要尊重、敬重,如同子女對待父母那樣。所謂順,就是順從天命、循行天命而不背離天命?!爸T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要如同諸侯接受天子之命、兒子接受父親之命那樣順從天命。順從天命,就能得到天之護佑;背離天命,就會受到天的懲罰,“則廢”,“則絕”。[24](P520、521)所以要順,在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盵27](P266)天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運行常道,人類只能遵行常道、循行常道,不能隨心所欲、違背常道,否則就會“廢”“絕”。所謂“謹事天”,[24](P515)就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避免疏漏,不出差錯?!熬S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19](P507)“天之不可不畏敬,猶主上之不可不謹事。不謹事主,其禍來至顯;不畏敬天,其殃來至闇”。[24](P499~500)天道,“福善禍淫。[18](P162)知人類福祉仰賴于天,即當敬天、尊天、順天、慎事天;知違背天命必遭報應,即當畏天、懼天。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常懷敬畏之心,人類才會不張狂、不放肆、不妄為,尊重自然,循行規(guī)律,天人合一?!疤烊酥H,合而為一,同而通理,動而相益,順而相受,謂之道德?!盵26](P359)endprint
多神崇拜、天神崇拜,本質上都是對自然物及自然現(xiàn)象的崇拜、對自然力的崇拜,區(qū)別在于前者是對具體自然物及自然現(xiàn)象的崇拜,后者是對整個自然物及自然現(xiàn)象的崇拜。所謂自然力,指自然界每一物體及自然現(xiàn)象都對其它物體及自然現(xiàn)象有著或大或小的作用及影響;作為整體的自然力,更是對人類社會發(fā)生著決定性的影響。在遠古人類那里,這種作用及影響被視作一種神秘的力量;具有巨大的、神秘影響力的物體及自然現(xiàn)象被視作多神,整體的自然力則被視作天神。人們對神靈頂禮膜拜,物質的力量采取了非物質的形式。
以此類推,敬天、畏天,本質上就是敬重大自然、畏懼大自然。陽光、雨露、土地是人類生命之源、生存之本,人類自當常懷敬重之心、順從之情;失去了大自然,就失去了生命之源、生存之本,人類自當常懷畏懼之心、慎事之意。所謂天命,從今人的角度解讀,就是自然規(guī)律。大自然有其固有的運行規(guī)律,不會因人的意志而改變。人類在“勝天”、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時候,只能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否則就會破壞生態(tài),引發(fā)災難。工業(yè)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的飛躍,人類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進而日益優(yōu)裕的同時,也日益滋長了無知與狂妄,自以為“人定勝天”,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可以無窮盡地掠奪自然,可以無止境地膨脹欲求。過度的開發(fā)造成了森林的消失、大地的漠化、氣候的異常,過度的排放導致了大氣的污染、水質的變壞、氣溫的上升,造成了自然生態(tài)的巨大破壞。
在古人那里,引發(fā)天神震怒降罰的原因主要地并非砍伐森林、過度開發(fā)等生態(tài)破壞行為,而是人事特別是君王的奢靡、暴虐等失德行為。然而,深入的分析卻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過度開發(fā)的動因,正在于其無止境的欲求,正在于在上者的窮奢極欲;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人們“人定勝天”、張狂肆為的心態(tài)。
“天之不可不畏敬……不畏敬天,其殃來至闇”。[24](P499~500)兩千多年前的哲人,竟如此之先知先覺!
參考文獻:
[1]劉安撰,陳靜注譯.淮南子[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2]王學典編譯.山海經[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7.
[3]尚書·堯典[A],十三經注疏,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4]史記·補三皇本紀[A],二十五史,第一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
[5]左傳·昭公十七年[A],十三經注疏,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6]史記·楚世家[A],二十五史,第一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
[7]左傳·昭公二十九年[A],十三經注疏,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8]鄂倫春族的火神崇拜[A],中國民族網,2014-10-28日.
[9]史記·滑稽列傳[A],二十五史,第一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
[10]宋恩常·云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上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11]禮記·郊特牲[A],十三經注疏,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12]郭沫若·殷契粹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3]王嘉·拾遺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4]段玉裁·天文訓[A],說文解字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
[15]尚書·周書[A],十三經注疏,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16]墨子[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17]尚書·夏書[A],十三經注疏,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18]尚書·商書[A],十三經注疏,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19]詩經·大雅[A],十三經注疏,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20]周禮·春官[A],十三經注疏,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21]論語·泰伯[A],十三經注疏,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22]論語·季氏[A],十三經注疏,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23]論語·八佾[A],十三經注疏,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0.
[24]董仲舒·春秋繁露,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5]漢書·董仲舒?zhèn)鱗A],二十五史,第一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
[26]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7]安繼民注譯·荀子[M].鄭州:中州古籍,2006.
Worship of gods: The Reverence for Nature
Chen Qi Tang Suting
Abstract:The worship of gods,stemming from the primitive society, came into being in the Xia,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t the end o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he worship of gods was carried forward by Confucious with the founding of Confucianism. Later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Dong Zhongshu,a representative scholar in Confucianism,developed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of gods worshipping based on previous achievement. The worship of gods was in essence the worship of natural power,which reveals the reverence for nature in Confucianism.
Key words:polytheism;worship of Gods;nature worship;Dong Zhongshu;reverenc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