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暢
摘要:民族民間舞表演者在舞蹈表演過程中的情感釋放及內心活動很大程度影響著舞美效果。表演者如何在被設定的空間內,通過內心意識投入到表演之中,必須經過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的摩擦碰撞,將民俗文化深入到舞蹈表演理念中,從而升華表演者的內涵,提高舞蹈的作品質量。本文通過分析表演者應具備的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提出在民族民間舞的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結合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想象空間;意識空間;民族民間舞;舞蹈教育
在我國眾多的民族文化中,民族民間舞蹈被譽為一朵奇葩。民族民間舞的表演具有獨特的想象和意識,在教學中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的培養(yǎng)極具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滲透舞蹈表演中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因素,讓學生通過想象與意識去感知、體會、理解舞蹈作品,從而較好地掌握表演的內在規(guī)律和外部表現(xiàn),這對培養(yǎng)當代優(yōu)秀的舞蹈表演者尤為重要,也是教學中新的立足點。
一、舞蹈表演中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概述
(一)想象空間的概念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人們頭腦里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在舞蹈的表演實踐中,表演想象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想象去感知、體會和理解舞蹈作品,可掌握表演的內在規(guī)律和外部表現(xiàn),同時觸發(fā)表演情感。想象空間一般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空間幾何形體)進行觀察、分析、認知的抽象思維能力;是人的思維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和物體,也是創(chuàng)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維形式。(徐亮)
(二)意識空間的概念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人腦這種高度組織起來的特殊物質的機能。意識空間又指舞蹈意識,是指表演者在舞蹈表演和舞蹈創(chuàng)作時的自我意識。也是人腦對主體自身的意識與反映。這種舞蹈的意識包括三個層次:對自己及其狀態(tài)的認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tài)的認識;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認識。舞蹈動作是否準確地傳情達意,動作的設計是否新穎,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否準確都是由表演者的舞蹈意識決定的。這是一個“理性”空間,也是表演者最難進入的內心境界。(于文鑫)
(三)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在民族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舞蹈的“形”“神”都承載于“人”,都是由“人”來體現(xiàn)的,舞蹈的“形”是舞蹈“神”的外化,所謂“傳神者必以形”,非它便無疑言神、言情;舞蹈的“神”統(tǒng)領、制約著舞蹈“形”的生成,二者互為表里,相生相發(fā)。由于先天個體的差異,人的舞蹈感覺存在不同。有的人想象能力強,卻缺乏表演意識;有的人意識性強,表演控制力好,卻沒有情感,一味地為了完成動作而舞蹈。但這些都可以靠后天培養(yǎng)來逐漸提高。在想象與意識下產生的舞蹈感覺包括三個方面:(1)舞臺感覺。它是舞蹈者對舞臺環(huán)境,舞伴和觀眾的感覺,主要包括舞蹈者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2)身體感覺。是演員自己身體運動、狀態(tài)、方向和位置的感覺,主要包括動覺、平衡感覺等。(3)自我感覺。這種感覺是舞蹈感覺的核心與靈魂。是舞者對自己內心活動、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的感覺,其本質乃是一種自我想象和自我意識。
二、民族民間舞教學中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培養(yǎng)現(xiàn)狀
民族民間舞,是一個流傳廣泛、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文化集合體,是一種深深根植于廣大群眾生活中,反映群眾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由人民群眾集體創(chuàng)造、集體傳承的舞蹈。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非常豐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容十分廣泛,它們或雄渾剛健或陰柔婀娜,或源于祭祀儀式或為尋求愛情友誼,無論屬于哪個民族或哪種類型的舞蹈,都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著東方民族所具有的久遠歷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民族民間舞蹈表演者,除了優(yōu)美多姿的動作,在表演時塑造的形象分為三個重要層次,即:形象的積累、形象的感受和形象的創(chuàng)造。表演者只有經歷這三個層次,才能進入“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相互滲透的階段??梢?,在民間舞蹈教育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舞蹈表演中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因素,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舞蹈質量的關鍵。但在中國民族民間舞教育的實踐中,學校更多的是開展各民族各地區(qū)舞蹈動作和技術方面的教學,忽視了對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的培養(yǎng)重要性的認識,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專門的課程進行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的培養(yǎng)。可以想象,一個缺乏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的舞蹈表演者,盡管能夠很精細地表演各種各樣的舞蹈動作,但這只是復制,而無法表現(xiàn)出風格各異的民間風情和民間特色,更談不上在民間舞蹈藝術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xiàn)。因此,只有做到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的真正結合,真正體會跳民族民間舞需要的不僅是一種表演的動作技能,更是表演一種技能的思維方式,表演者才能從心里了解感受各個民族,才能正確把握好各民族的風格特點。
三、民族民間舞教學中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培養(yǎng)方法的探索
(一)提高認識
在創(chuàng)新教育視域下,教師必須提高對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功效的認識,努力在舞蹈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重視提高學生舞蹈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結合的能力。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讓學生理解把握不同民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是舞蹈教學的一大核心問題。例如,教學蒙古族舞蹈時,教師先向學生介紹,蒙古族舞蹈最明顯的特點是節(jié)奏歡快,突出豪放的氣質和豁達開朗的性格;蒙古族人主要的性格是勇敢、熱情、直爽;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其游牧生活,表達他們的美好情感。要求學生在練習中要保持一種蒙古族的精神氣質和基本形象,并通過這種情感、運氣、形態(tài)、發(fā)力的典型表現(xiàn),有意識地涵蓋一種“圓形、圓線、圓韻”。體現(xiàn)在舞蹈中,應突出其豪邁的氣質:雙臂延伸動作象征他們所神往的大雁,坦蕩的性格和寬闊的胸懷;肩部動律呈現(xiàn)出流動性質,身體習慣于側向,眼睛時而極目遠眺,時而俯臨前方,好像瞭望著茫茫草原,表情明朗豁達而又堅毅。學習動作時,要注意地提醒學生對形象進行想象,有意識地將動作舒展開來,有意識地讓自己保持歡快情緒,有意識地做好情緒上的熱情奔放。通過學生的想象與下意識地舞動,動作較符合要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三)跨學科探索
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的培養(yǎng)既涉及民族民間舞的相關理論,又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的有關知識。如果能夠跨學科展開關于民族民間舞中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培養(yǎng)的專題研究,并開設跨學科的相關課程,肯定會對民族民間舞的學習者有很大的幫助。當不同的學科站在各自的角度對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這一教學問題都有了相應的探索,也有了相對應的研究,并在時機成熟之時,便可以設想如何為學生開設專門課程。
在實施民族民間舞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強調的是: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放棄一些規(guī)范性的要求,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地創(chuàng)造。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學習,尋找內心的沖動。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空間,引發(fā)他們產生多種感覺,從而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和調動內在的情感,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的目標。其次,要把舞蹈尤其是民族民間舞的想象空間和意識空間培養(yǎng)所包含的各個要素進行歸類,并制定出相應的培養(yǎng)目標和訓練方式。如想象心理、想象思維、表象特征以及節(jié)奏意識、音樂意識、力的控制意識、審美和與觀眾交流的意識、感受環(huán)境的意識等等。引導學生分門別類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從而達到開發(fā)學生的舞蹈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理性、悟性,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演的感受力和鑒賞力的目的。再次,注重以啟發(fā)式教學為主,明確想象空間與意識空間訓練課程不同于單純的即興課、神韻課、表演課,它必須綜合舞蹈各課程的特點和優(yōu)點,在教學方法上應更創(chuàng)新,理論性更強。
參考文獻:
一、 著作類
[1]袁禾.中國舞蹈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隆蔭培,徐爾充,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二、 論文類
[1]徐亮.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J].科學教育,2012(4)
[2]安家彤,文華.“意識性”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24)
[3]斯琴高娃.淺談民族民間舞蹈及其民族性[J].大眾文藝,2012(6)
[4]李菁.論民族民間舞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
[5]紀迎紅.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發(fā)展及繼承[J].大眾文藝,2012(22)
[6]潘博.民間舞課堂教學研究[J].大舞臺,2012(5)
[7]田旭萍.淺談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征與發(fā)展趨勢[J].大眾文藝,2012(19)
[8]王歐樂.談中國民族民間舞訓練中情感的培養(yǎng)[J].神州,2012(18)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