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話含義理論是美國哲學家格賴斯(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做威廉·詹姆斯系列講座時首次提出的。格賴斯認為人們的交談之所以能夠相互理解,是因為交際雙方都懷著一個共同的愿望:雙方話語含義都能相互理解,并相互配合。他把這種交談雙方共同遵守的原則稱為“合作原則”。為了更好說明合作原則,格賴斯引入四條準則: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系準則、方式準則。在實際言語環(huán)境中,人們往往故意違反這些準則,產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人們理解了隱藏字面意義下的含義,從而達到交際目的。求職面試過程即求職者與面試官之間的對話交際過程。在交談中面試者通過對準則的遵守或違背更準確地應答,贏得認可,是取得最佳言語效果及面試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合作原則 遵守與違反 面試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05-02
1.引言
1.1 合作原則簡要介紹
通常說話者所表達意思遠遠超過其話語本身,怎樣解釋并成功地傳遞說話者沒有明確說出來的含義?聽話者是如何聽懂說話者的含義?牛津大學哲學家格賴斯認為一定存在一種機制支配話語意思,即會話是有規(guī)律的。會話中好像遵循了這樣的準則:“使你說的話,在其所發(fā)生的階段,符合你所參與交談的公認目標或方向”。這個原則叫合作原則。為了進一步說明合作原則,格賴斯引入了下面四條準則:
數量:1.使你的話語如要求的那樣信息充分。2.不要使你的話語比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質量:設法使你的話語真實。1.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2.不要說缺乏證據的話。
關系 要有關聯。
方式:要清晰1.避免含混不清。2.避免歧義。3.要簡練。4.要有序。
1.2會話含義的簡要介紹
格賴斯提出了會話含義理論。在他看來,會話含義產生于準則的遵守或違反。面試者在面試中通過準則的遵守或違反來回答面試官的問題,來傳遞想表達的含義。含義正確傳遞,面試者可能得到理想工作。面試者能否獲得工作取決于他們在面試中的表現。當今就業(yè)形勢異常嚴峻,面試者如何能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本文試從語用學的合作原則出發(fā),幫助迫切需要工作的求職者,在面試中注意語言使用技巧,獲得理想工作。
2.四個準則的遵守與違反
2.1 數量準則的遵守與違反
數量準則包括:使你的話語如要求的那樣信息充分,不要使你的話語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在面試中,面試官通常會先問面試者是否能做個自我介紹,面試者回答這個問題時,需要嚴格遵守數量準則,回答所需信息,充分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避免不相關。自我介紹應包含兩個內容:一要包含面試者基本信息,畢業(yè)院校,所學專業(yè),經歷等。二要包含求職者知識和能力介紹。這一部分信息要遠更重要,因面試官已了解求職者基本信息,更關注求職者知識與能力。求職者就是要用準確簡練的語言將自己的優(yōu)勢展現出來。
2.2 質量準則的遵守與違反
質量準則包括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證據的話。
為了測試求職者的智慧與應變能力,面試官常會提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你愿意做瑣碎事情嗎?面試官沒有遵守質量準則,因為這只是個假設,面試官也知道答案。根據常識,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做瑣碎工作。如果面試者只回答‘愿意或‘不愿意,就無法向面試官展現他們的應變能力。遇到這樣的問題,面試者應推測出話語的隱含意義,知曉面試官是在考察面試者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面試者在理解話語含義后,可以這樣回答:如果在工作中有瑣碎事情要做,我會認真耐心地做好。面試者的回答間接表達了他不喜歡做瑣碎事情,但他遵守了質量準則,真實可信并強調了他個人職業(yè)道德。面試者的機智回答達到了面試官的心理期望。
有時面試官甚至會問一些讓面試者尷尬的問題,如:你能說一次不成功的經歷嗎?如果面試者認為面試官是為難他,或他不想失去這個機會,他可能不愿暴露自己的缺點。有些面試者可能會說:我還沒有失敗的經歷。當面試者說這句話時,他就已經失敗了。聰明的面試者會說一件他曾失敗的事情,后吸取經驗,經過自己努力,最終又取得了成功。毫無疑問,面試者后半部分的回答違背了質量準則。為了不給面試官留下浮夸印象,面試者必須用精煉的語言應答。
2.3關系準則的遵守與違反
關系準則指出說話者說的話要有關聯。不要說與問題無關的話,或者不傾聽別人的話語。
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是會話主體,提問者決定了會話內容和形式。有時面試官會故意違反關系準則,問面試者一些毫無相關的問題。如,在詢問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后,突然問道:你有孩子嗎?幾歲了?聰明的面試者會在理解面試官話語的基礎上推測出其話語含義。對此,三個面試者給出了三種不同答案。第一個面試者:這是我的私人問題,我不能回復您。第二個面試者:是的,我有一個孩子,他今年三歲了。第三個面試者:我有個三歲的孩子,但您無需擔心,在我婆婆的幫助和丈夫的支持下,我保證我能專注于工作并盡全力把工作做好。我相信我能像照看孩子一樣,耐心細致地做好我的工作。
很顯然,前兩個面試者的回答誤解了面試官意圖。第一個直接表明她不想回答這個問題,違反了禮貌原則。第二個雖回答了問題本身,遵守了關系準則,卻不是面試官想要的答案。她的回答也許體現了她真誠的態(tài)度,但太過于死板。第三個的回答卻顯示出她的聰慧。面試官在面試中途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是由于他們對面試者其他方面都很滿意,但擔心面試者孩子問題。故面試者在面試過程中要多留心觀察傾聽,及時作出適宜的應答。
2.4方式準則的遵守與違反
方式準則要求說話者話語要清晰,避免含混不清。表達清楚是任何會話中說話者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面試者的面試時間有限,遵守這個準則尤為重要。如面試官問:簡歷上你的學業(yè)成績并不是非常好,這會不會影響你的工作呢?如果面試者絞盡腦汁為自己不優(yōu)秀的成績找借口,如考試時身體不適或沒有抄襲,顯然沒有理解面試官的真正意圖,也違反了關系準則,語言繁多且無組織。這易引起面試官反感。機智的面試者知道面試官想了解的是他的工作能力,于是答道:學業(yè)成績不總是和工作能力成正比,我在校時注重實踐能力,做過很多社會調查。這樣回答簡潔有序,禮貌謙恭。面試者抓住機會介紹自己的優(yōu)勢,由被動轉化為主動。
3.案例分析
3.1 案例的簡要介紹
本案例是一次成功面試的節(jié)選。這次面試發(fā)生在一個報社,面試者想應聘這家報社記者。下面是基于合作原則及其準則對面試中幾則對話的分析。從分析中可得知,合作原則及其準則在面試中意義非凡。
3.2 面試中的對話分析
【1】A:你的專業(yè)是商務管理?
【1】B:是的。
【2】A:那你為什么要做記者呢?
【2】B:大學時,我就為校報做過報道,我對做記者一直有很大的興趣。
第一則對話是遵循合作原則的典型例子,面試者只回答了問題,這樣回答就已足夠了。面試會話不同于日常會話,面試官需在較短時間內盡可能多的了解面試者信息。第二則對話中,B的回答顯然違反了數量準則第二條次則,回答的第二部分就已能說明問題,但他增加了第一部分的回答,這時會話含義就產生了,面試官也了解到他由衷的熱愛這份工作。
再看另兩則對話的分析。
【3】A:新聞記者是需要工作很長時間的。
【3】B:我知道這份工作需要勤懇。
【4】A:一周可能要工作五十多個小時,工作壓力也很大,需要在截稿日之前交上稿子。
【4】B:我愿意挑戰(zhàn)一下。
在這兩則對話中,面試官用陳述句來表達問題。對話【3】中,面試官的隱含意義是:這份工作很辛苦,你已經準備好了嗎?而面試者的回答卻不盡人意。對話【4】中,面試者強調了他話語語氣,而面試者最終理解了其含義,整個對話也以圓滿回答結束。
3.3案例分析的總結
在案例分析中,面試者違反數量準則的次數較多,因面試者試圖加深和提升自己在面試官眼中的形象,故更多的在話語中增加自己的信息。對合作原則及其準則的遵守與違反,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面試者取得面試成功。
4.結語
在面試中,雙方的地位是不對等的。面試官處在主動地位,而面試者處于被動地位。對于急于求得工作的人們來說,如何機智的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成為他面試是否成功的關鍵。本文是借助合作原則的理論對面試會話做了一個較好的分析,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兩點結論:1,會話面試高度遵循合作原則。因面試者渴望得到工作,面試官也希望能找到理想員工。2,面試會話中雖存在數量準則的高度遵守,但對合作原則的違反也仍然存在。何時遵守以及違反,是面試者需仔細考慮的問題。
總之,在具體的面試會話情境中需要面試者和面試官的共同合作。對于面試者來說,選擇遵守還是違反合作原則尤為重要。面試者也要對面試中的不平等地位有所了解。不管面試者是否遵守或違反合作原則,他們都要靈活冷靜的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只有這樣,面試者才能向面試官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與魅力,成功地完成面試,取得理想的面試效果最終獲得自己期待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戴煒棟,何兆熊.《新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4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
[3]劉潤清.《新編語言學教程》[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3
[4]龍武生.求職面試八忌[J].河南科技報. 2013:5
[5]Yule, G. The Study of Languag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
作者簡介:
吳思靜,出生于1990年9月8日,女,漢族,安徽霍邱縣人,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 2013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