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鶴林
【摘 要】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象力,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zhì),提升我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閱讀可以開啟我們的心靈之窗,塑造我們的靈魂,引導我們積極向上,涵養(yǎng)我們的精神;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使我們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了。
【關(guān)鍵詞】興趣 ? ? 閱讀能力 ? ? ?培養(yǎng) ? ? ?小學生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目標指出:“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币蚨?,在語文教學中, 要讓學生自己讀書,讀自己的書?!伴喿x不能改變?nèi)松拈L度,但可以改變?nèi)松膶挾?。閱讀不能改變?nèi)松钠瘘c,但可以改變?nèi)松慕K點?!闭Z文教學,應 “讀”占鰲頭。那么應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呢?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要激發(fā)閱讀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睂W生只有有了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要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讀書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趣味閱讀活動。
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推薦書籍。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學段、性別、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qū)W生推薦合適的書籍。如小學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等感興趣,女生喜歡有故事情節(jié)的書,男生對體育、科學等方面的書有興趣。
作為教師,要抓住大閱讀這一活動,經(jīng)常開展一些講故事、猜謎語、讀書心得交流會、知識競賽、朗讀比賽、書評宣傳板、“家長課堂”“親子共讀”等讀書經(jīng)驗交流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每月定期舉辦一次讀書會;會上讀者交流讀書體會。再如讓五、六年級學生開展講故事比賽,讓三、四年級學生來觀看比賽,就能取得雙重效果,學生不但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從中找到了學習的榜樣,從而大大激發(fā)了閱讀興趣。
二、要營造濃厚的讀書環(huán)境和氛圍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室的作用,使圖書館切實為學生服務,提高學校圖書館的利用效率??膳c圖書管理員溝通,定期分班級開放學校圖書室,鼓勵學生借閱圖書,開展讀書競賽活動。如把一周的每一天都按年級分班安排出來,爭取每一個班每一周至少到圖書室看(借閱)一次書。另外,還可發(fā)動家長幫助和指導子女購買一些合適的圖書并制定好讀書計劃,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這樣,小學生處在濃厚的讀書環(huán)境和氛圍中,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尋找閱讀材料,然后就興致勃勃地閱讀。
三、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培根說: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讀書的方法大體分為兩種,即略讀和精讀。略讀是對文章進行粗略的快速的閱讀,包括文體、作者、說明等,其目的是明確背景,抓住主線,了解文章梗概,把握主旨。而精讀則是對全文的研究。精讀時注意要結(jié)合語境,全面理解;要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要理解文章深層含義。精讀時還應引導學生采用品讀、背誦、寫體會、摘錄等方法促進對精讀的理解、運用。精讀與略讀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的。如一本書值不值得精讀,一般是先略讀一遍,看看有沒有值得精讀的內(nèi)容。比如讀到一些精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時,不妨把它摘錄下來,背一背。這樣,精讀與略讀有機結(jié)合起來,既能保證有較大的閱讀量,又能確保閱讀效果。又如(冀教版)《語文》在精讀和略讀之后,教材安排了“閱讀鏈接”的學習內(nèi)容。它更具有瀏覽的特點,在不增加篇幅的情況下,擴大了閱讀范圍和信息量;為學生提供搜尋信息、資料的范例及其方法、途徑;成為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切入生活或滲透研究性學習的端口與鏈接點;為學生的口語交際、習作提供了選材立意的生長點。
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如果閱讀粗略,養(yǎng)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將成為‘終身之果?!笨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令學生終身受益。所謂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三個意思:一是要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吸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閱讀時,引導學生保持認真的閱讀態(tài)度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認真檢索、勤查字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能圈、點、勾、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發(fā)表議論、思考問題、背誦摘錄的習慣。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專心致志地讀,開動腦筋地讀,才能學有所得。
五、堅持課外閱讀
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我們老師要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閱讀的內(nèi)容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閱讀是課堂所學的延伸。在現(xiàn)今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環(huán)境里,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渠道有很多,教師要盡可能向?qū)W生推薦一些中外優(yōu)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的美好意境及語言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
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我們一線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要明確閱讀教學目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開發(fā)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注重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模式,持之以恒,爭取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指引下,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