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華
【摘 要】漢語是我國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語言,更是人們日常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國各大高等教育院校已經將漢語教育納入常規(guī)課程中,致力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語言文學能力。但是,大量實踐表明,多數學生感覺漢語課程枯燥乏味,對其不感興趣,并且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本文旨在探析我國高校漢語課程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革路徑。
【關鍵詞】高校漢語課程;不足;改革路徑
漢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 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印記。一直以來,我國都重視漢語專業(yè)的教育,并且規(guī)定《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其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理解漢語的能力,強化運用能力。眾多高校調查研究顯示,多數大學生對于如今的漢語教育課程興趣較低,認為其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并且內容沒有新意,這也導致漢語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客觀,幾乎達不到教學目標。本文旨在探析我國高校漢語課程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革路徑。
一、高校漢語課程存在的不足
(一)理論框架不全面
現代漢語是傳承了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由幾千年前的古代漢語,演化成為我們所使用的現代漢語,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從古代漢語演變到現代漢語的整個過程都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可是縱觀我們現如今所使用的語言教材,均是將其分為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兩門學科,均自立山頭,失去了整個語言研究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忽視了整個語言文化的演變過程和規(guī)律的研究。沒有一個統(tǒng)籌整體性的研究理論框架,導致言語文化研究的不全面。
(二)基礎與專業(yè)教育區(qū)分不清
研究發(fā)現,當代的基礎語言教育與專業(yè)語言教育有著明顯的混淆現象出現,許多高等院校的語言專業(yè)依舊將語言教育集中在共同語言上。對于中小學的語言教育我們因該將基礎語言教育放在教育重點上,可是一旦到了高校內,將共同語言教育放在教育內容之中就顯得不合時宜,高校的教育更應該著重于專業(yè)教育,以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語言專業(yè)人才。原因在于,人們對漢語的認識不足,漢語不光包括我們使用的共同語言,還包括各地的地方方言,不能將語言只局限在共同語言上。
(三)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現代的漢語教學有著明顯的層次內容分配不合理的現象。它來源于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教材缺乏系統(tǒng)性,沒有較好的理論指導,使本??频慕虒W內容混淆?,F如今,許多高校在專升本后,不再開設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課,而是開設一系列的專題講座,使教學內容十分雜亂,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不好把握,學生更是不能全面掌握學習。
(四)理論脫離實踐
當今的學習都強調理論結合實踐以達到學習的全面性,現在使用的語言教材也是如此,它們都很好的強調了語言的理論和實踐要相互聯系。但事實上,至今我們所參加的漢語教學都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到理論與實踐良好的結合。特別是現代漢語,很好能做到理論和課外實踐相結合教學。教學大都僅局限于書本,很好延伸到課外教學,不能做到全面教學。
二、高效漢語課程的改革途徑
(一)教學內容改革
在《古代漢語》教科書中,音韻相關知識都安排在了最后章節(jié),并且不在教學大綱要求范圍之內,使得音韻學不受重視,但是漢語本身注重的就是音、形、義三者的結合,相輔相成,離開了音韻知識,很難理解古代文獻,也難以解釋共同語和方言。并且,現在大學生的知識基礎較高,完全能夠接受音韻學知識,大可不必擔心學生的理解情況。因此,應該將音韻學知識安排在首章。漢語在發(fā)展至今經歷了古代至現代的轉變,那么研究這一過程也是有必要的,應該關注古今漢語的演變,調整兩者在教科書中所占比例,并且重點補充關于兩者演變和發(fā)展的內容,包括詞語變化、語法變化、語音變化等,提高學生興趣,強化學生理解力。現代漢語教學理論脫離實踐問題嚴重,因此,在實施教學時應結合地方語言的調查,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所學內容,并且對強化運用地方語言和共同語的實際能力,真正實現理論聯系實際。
(二)教學方法改革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中使用比較方法,比較方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更好地體現事物本身的特點,給予事物更為具體的形容,為學生帶來更為深刻的印象。漢語教學也是如此,通過漢語和非漢語、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共同語言和方言的比較可以很好的增強語言教學的效果。但我們現如今的教材卻無法很好的運用到之一教學方法,因此我們進行教學改革,重視此法的運用;做好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事實上,語言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推動漢語教育的發(fā)展,就必須要真正意義上的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我們不能僅僅從教材上空口將調實踐和理論結合,更重要的是我們能真正在實踐教學中體現兩者的有機結合;語言教學要有一個完善的教學結合模式。漢語言實際上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學科,當今我們采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是課堂模式教育,以語言的理論教育為主要的教學模式,事實上,這種教育模式的教學效果很差。因此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結合教育模式。
三、結語
高效漢語課程已經開設多年,很多教學理念已經完善,改革具有一定困難,但是面對該課程存在的眾多不足之處,改革又是必需實施的。改革時應該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方面入手,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配合新型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推動我國漢語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德歲,朱妍.現代漢語課程的文化教學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4,05:118-121
[2]郭愛濤,田春來,唐七元,陶虹.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傳承.2012,04:70-71
[3]蘇振華,黃宇鴻,毛向櫻,黃昭艷.新建本科院校古代漢語課程現狀分析及發(fā)展思考——以欽州學院為例[J].欽州學院學報.2012,05:58-62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