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玲,楊美玲,陳 治,蔣益芬
喉癌是頭頸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3%[1],占耳鼻喉科惡性腫瘤的10%~12%,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目前手術仍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手段之一[3]。全喉切除術因其術后呼吸方式的改變、語言交流的喪失,給病人的需求表達造成極大障礙。而麻醉恢復期是病人術后醒來的第一時間,上述改變對病人的影響最大。因此,關注病人麻醉恢復期的身心需求,切身體會病人在全喉切除術后的真實感受,是本研究的宗旨,目的是為制定更為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立意取樣法,有目的地選取6例全喉切除術后病人,年齡39歲~75歲,均為男性。入選者均為術后恢復尚可,精神、記憶力正常的病人,并且愿意參與本次研究。研究樣本量決定以受訪者的資料重復出現(xiàn),且資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題呈現(xiàn)為標準。
1.2 資料收集方法 運用質(zhì)性研究中的現(xiàn)象學研究。采用個人深入訪談法收集資料??紤]到病人語言交流障礙,多采用受訪者書面交流的形式,開放式提問,無錄音。訪談時有一名了解病人情況的家屬作陪及補充。訪談提綱圍繞4個方面展開:①當您術后醒來時,您心情怎么樣?②您術后醒來時最擔心的是什么?③當您術后醒來交流有障礙時您是怎么做的?④在術后醒來到回病房這段時間,您最想在哪些方面得到幫助?
1.3 資料收集的步驟 會談前,以受訪者方便為原則,雙方約定會談的時間、地點,距離以“個人的距離”為妥,聲音柔和適中,采用普通話或受訪者熟悉的方言。事先向受訪者詳細說明交談的目的、過程及其后的活動,征得受訪者及家屬的同意和配合,如實記錄訪談內(nèi)容,仔細觀察受訪者的表情、動作等非語言行為,真正理解病人所表達的內(nèi)容,體會病人的真實感受,仔細收集病人的書面交流內(nèi)容。每名受訪者訪談時間0.5h~1.5h,在研究過程中遵循自愿、保密的原則,在會談中,采用適當?shù)恼Z言和不加評判的態(tài)度鼓勵表述,在記錄中使用代碼代表研究對象。
1.4 資料整理和分析 每次訪談后,在記憶清晰時立即將書面記錄和腦海中的非語言行為所表達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輸入計算機,打印成冊;反復閱讀打印成冊的訪談記錄;進行反思、分析,并歸類;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同一問題可用不同的方式反復提問,以核對其真實性,并澄清一些不確定的信息。通過對資料的細致分析和推理,發(fā)現(xiàn)每例病人麻醉恢復期的身心感受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共性部分,將這些共性部分歸納為本研究的主題。
2.1 無助、失落感 6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落。當麻醉醒來拔除氣管導管后,發(fā)現(xiàn)嘴里不能發(fā)出聲音時,此時失落感最重。個案1:“我來醫(yī)院檢查之前還連夜開船,身體好得很,如果手術不做會是什么后果?3年?主任說我是Ⅲ期?!眰€案3:“就想對人發(fā)火,特別是家人?!眰€案4:“手術后不能講話和呼吸都感到困難時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但是在手術前通過醫(yī)生的講解,是有思想準備的,因此還能面對?!眰€案6:“醒來后腦子有點蒙,有一段時間像傻了一樣?!眰€案2和個案5是二次手術,都感到人來到世上就是受苦的,有什么辦法呢!
2.2 自我表達受限 最常見的幾種表達障礙有呼吸困難、體位不適、包扎過緊、導尿管刺激產(chǎn)生便意、術區(qū)疼痛等。個案1:“不太痛,但感覺喘氣不暢,憋得慌,脖子上纏的繃帶勒得頭眼發(fā)脹,又沒有舒服的枕頭,還老想小便,又說不出話來,特別煩。”個案2:“難受,憋不住想咳嗽,有東西從脖子上噴出去了?!眰€案3:“就是感覺不會喘氣了,想坐起來,又不讓?!眰€案5:“比上次手術痛,氣不夠用,躺著不舒服,我實在忍不住動了動,聽到有人喊不要動了,你看血壓都升上去了,會出血的,管子會脫掉的?!眰€案6:“鼻頭癢得很,撓不到?!?/p>
2.3 對手術效果的擔憂 醒來后最想了解手術的一些情況,希望盡快告知一些有關手術的信息。個案1:“手術也不知怎樣,聽天由命吧?!眰€案2:“又活過來了,不知切沒切干凈。”個案3:“術前醫(yī)生和麻醉師都談過話,很害怕,很擔心,不知手術怎么樣了,后來醫(yī)生和我說手術很順利,我才不擔心了?!眰€案4:“醒來后,醫(yī)生告訴我手術成功,我對以后的復音充滿信心。”個案5:“術前也來不及多想,以后就不知道了,醒過來就想(知道)手術時不知主任來沒來,看到的人都戴帽子和口罩,一個都不認識?!?/p>
2.4 醫(yī)護人員關懷的感受 麻醉恢復期醫(yī)護人員的語言和非語言的關心及安慰都能讓病人感受到溫暖、踏實和感激。個案1:“聽到有人喊我,我睜開眼看到一雙眼睛對我笑了笑,還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心里感到踏實了許多。”個案2:“有人把我身上的被子蓋好了,我感到很安全?!眰€案5:“吸痰時感到很難受,護士在身邊扶著我的手安慰我,感覺很溫暖?!眰€案6:“醒來后很希望醫(yī)生、護士時刻都在身邊才有依靠和安全感?!?/p>
全喉切除術是耳鼻喉科最大的手術,不僅手術創(chuàng)傷大,而且術后病人不能用語言交流,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病人在麻醉恢復期有許多特殊感受和需求未得到關注,更缺少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手術室應探討符合手術室??谱o理特色的優(yōu)質(zhì)護理模式。
3.1 由專科護士來完成專病術前訪視工作更專業(yè)常規(guī)術前訪視不能滿足全喉切除術病人麻醉恢復期的需求。加之護理人員溝通能力參差不一,術前訪視質(zhì)量難以保證,效果不佳[4]。手術室耳鼻喉??谱o士固定在??剖中g間,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溝通能力,由??谱o士來完成專病術前訪視工作,可操作性強,訪視效果好。護士做好病人圍術期的整體護理,可及時有效減輕病人的痛苦和麻醉恢復期的無助、失落感以及對手術的擔憂。
3.2 制定專病訪視規(guī)范內(nèi)容,有助于護患間麻醉恢復期的溝通 對全喉切除病人在麻醉恢復期的常見需求可在術前訪視時做一些表達方式(手勢、表情、書寫)的簡單約定和訓練,既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信任和感情,又解決了麻醉恢復期交流方面的障礙,可高效率地解決實際問題。
3.3 深化優(yōu)質(zhì)護理內(nèi)涵,切實滿足病人需求 病人在麻醉醒來的第一時間,護士告知有利病人的手術情況,關注生命體征的變化,用有效溝通手段及時了解病人需求并給予幫助,有助于病人術后康復。
在手術室開展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應該關注不同??剖中g病人的特點和需求,在深化專科護理內(nèi)涵方面不斷改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的優(yōu)質(zhì)護理理念。如何滿足全喉切除術病人在麻醉恢復期的需求,減輕病人的痛苦和擔憂,是手術室專科護士應該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
[1] Hormann K,Sadiek H.Role of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head and neck cancer:A contemporary view of the data in the era of organ preservation[J].J Laryngol Otol,2013,8:1-7.
[2] Ahmedin J,F(xiàn)reddie B,Melissa 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69-90.
[3] 曲榮,坤韓杰.23例老年喉癌患者術后的氣道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4):332-334.
[4] 陳美玲,程月娥.術前訪視規(guī)范化對訪視效果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6):49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