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曉琴
(重慶市涪陵區(qū)藺市鎮(zhèn)中心小學校)
淺談群文閱讀教學
冉曉琴
(重慶市涪陵區(qū)藺市鎮(zhèn)中心小學校)
群文閱讀就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學習上打破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把學生置于開放、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讓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
群文閱讀;創(chuàng)造性;教材
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2007年,臺灣陳易志老師在南京一次教學研討會上上了一節(jié)“群文閱讀”課,課中他讓學生讀了6篇文章:《石頭湯》《雷公糕》《南瓜湯》《敵人派》《肉丸子湯》《兔子蛋糕》(繪本),然后鼓勵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內容、敘寫手法、文學要點的比較);引導進行交錯的分析。很顯然,聽課的老師對“群文閱讀”感到非常新鮮,有點驚異,覺得與我們傳統的課文教學有點“格格不入”,但是又直覺到它的巨大價值,內心處于一種想嘗試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所謂“群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群文閱讀意味著“教”的改變?!叭何拈喿x”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群”文章,就意味著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因為只有精神豐盈的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朝向“豐盈”的精神。
群文閱讀就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課程為教師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了保證,教材不僅成為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共同對話的媒介,而且是一個開發(fā)的系統;各科教材都有許多“留白”,為教師留下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組就是以感受大自然為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我們可以-把這組課文和《山中訪友》《山雨》《桂林山水》《觀潮》整合起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閱讀,驚喜地發(fā)現后面一組課文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這幾篇文章充滿了詩意,感受到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而《觀潮》《桂林山水》文章中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的壯麗和神奇,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實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同樣是大自然我們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描寫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這時教師可以展示自己利用網絡收集的描寫大自然的這兩種類型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再讓學生自己課外收集描寫大自然的文章,并看看是屬于前面的哪一類的?這樣,整堂課教師只是引導,教師講的少,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去閱讀、去思考。這樣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跳出教材的固定圈子和模式,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眼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編輯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