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笔藢盟闹腥珪ㄟ^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特別提出要“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以黨的文件方式對審判實務中的一項具體問題提出要求,凸顯了中央對裁判文書說理的重視以及社會對裁判文書說理的需求和關切。
裁判文書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審判權,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和審理終結后,根據(jù)當事人對案件的意見和對案件事實的查明、認定,并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對案件中的程序問題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責任問題作出關于法律如何適用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訴訟文書。
對于裁判文書說理,有兩種理解,廣義說認為裁判文書說理指的是訴訟的各個主體,為了表明自身觀點、論證自己觀點的過程中論述各種理由的總稱;狹義說認為裁判文書說理指的是法官在裁判文書中對案件事實和裁判理由的理性說明。筆者采狹義說,認為裁判文書的主體僅指法官。
習總書記提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法諺有云,“正義就是從裁判中發(fā)生的”,司法公正所蘊含的公平正義價值要想得以實現(xiàn),必須依靠案件審判的程序公正和實體裁判的結果公正,而這一過程包含的就是審判程序和裁判文書這一外在表現(xiàn)形式,裁判文書充分說理,才能使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
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碑斍八痉ǜ母锏囊豁椫匾獌?nèi)容也是司法公開,這與裁判文書說理有重要關系。一方面,裁判文書說理本身是司法公開的重要內(nèi)容,將裁判文書向社會公開是通過說理體現(xiàn)出來的;另一方面,司法公開也對裁判文書說理起到了倒逼作用。
在法治國家,司法被認為是救治社會沖突最終、最徹底的方式,“司法最終解決”的原則,要求司法必須具有公信力。但司法公信力體現(xiàn)在裁判文書上,裁判書既要體現(xiàn)審判的程序公正,又要展示裁判理性,要合法、合情、合理。中國普通民眾“信訪不信法”的原因之一就是法院裁判文書說理不充分,導致當事人及公眾對裁判結論及法官的不信任。
從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來看,裁判文書的說理仍存在較大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現(xiàn)階段的裁判文書仍大量存在斷言式說理的情況,對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提出的主張簡單的作出支持或者不予支持的判斷,不再進一步說明理由和闡明論證過程,往往對其意見進行簡單歸納,然后得出結論“原告/被告的理由更為充分,本院依法予以采信”或者“辯解無理,本院不予采納”。 案件事實是裁判的前提和基礎,讓證據(jù)“說話”,是法官查明案件事實的“基本功”,也是讓當事人信服的依據(jù)。有的裁判文書對證據(jù)記“流水賬”,證據(jù)種類、名稱列了一大堆,但各項證據(jù)效力如何,相互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證明了什么事實,缺乏分析論證。有的證據(jù)由法院依職權調(diào)查,但為什么依職權調(diào)查,形成了哪些證據(jù)材料,是否經(jīng)過當事人質(zhì)證,則不加說明。有的證據(jù)認定比較機械,導致理由部分缺乏事實依據(jù)的支撐[1]。
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為了規(guī)范裁判文書的格式和內(nèi)容,發(fā)布了全國統(tǒng)一的裁判文書樣式,這是非常必要的。裁判文書作為司法機關制作的公文,當然應當有統(tǒng)一的格式和樣式,以便統(tǒng)一、規(guī)范司法行為。但是,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照搬裁判文書的樣式,裁判文書模式化、千篇一律的問題。有些裁判文書說理內(nèi)容公式化,只引用法條,不針對當事人訴訟請求闡明適用法律的道理;有的文書含糊其辭,一句“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某某請求不予支持”就了事;有的說理不全面,只講為什么適用這一法律,不回答為什么不能適用當事人提出的法律條文[1]。
有的說理不充分,裁判結論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有的說理不嚴謹,存在漏洞,結論并不唯一;有的說理缺乏邏輯性,既非深入淺出,亦非逐層遞進,推理脫節(jié),甚至自相矛盾。裁判文書不說理或說理不好,不僅影響當事人對裁判結果的認同,也會影響當事人對法官的信任,影響司法公信力。導致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官個人因素,也有工作制度機制等方面原因。
這一現(xiàn)象在許多基層法院也大量存在,或者裁判文書行文簡繁不當,缺乏凝練度;或者說理措辭隨意,不規(guī)范,缺少法言法語,存在錯字、漏字等語法錯誤,影響到裁判文書的專業(yè)性和嚴肅性。裁判文書是代表國家制作的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的法律文書,可以說是法官的門面,代表著法院的形象,必須嚴謹、細致、規(guī)范。但實踐中,有的裁判文書在文字、語法、邏輯等方面存在低級錯誤,措辭不嚴,語法錯誤,錯字漏字,不僅影響了說理的效果,也讓司法形象打了折扣。
裁判文書說理的內(nèi)容,綜合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看法,筆者認為裁判說的“理”包括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事理、法理、學理、情理、文理。
1.事理。所謂事理是指案件的來龍去脈和是非曲直,說事理就是要通過對案件證據(jù)的認定還原案件事實,讓人能夠通過閱讀裁判文書對案件的事實一目了然,并且讓人感覺案件事實的認定符合邏輯,不產(chǎn)生合理懷疑,確信裁判文書中確定的法律事實就是案件的客觀事實。
2.法理。所謂法理是指法律依據(jù),即裁判案件所依據(jù)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司法政策和其他的規(guī)范性文件。雖然這些法律依據(jù)本身就是一種法理,但是法律本身具有一定的原則性和抽象性,實踐中需要進一步說明,比如法律條文有多種含義,而裁判文書只選擇了其中一種含義,就需要說明說清為什么是此種含義而不是彼種含義,而不能簡單引用法條。
3.學理。所謂學理是指法學理論。在我國,法學理論雖然不是法的正式淵源,但法學理論特別是科學的、公理性的理論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對司法審判有著重要的影響。法治化程度較高的國家都對法官的任職資格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些法官受過專業(yè)的法學教育和訓練,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和更強的法律理論思維能力,基于此做出的裁判文書更具有說服力。
4.情理。所謂情理是指人情道理。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立法、司法歷來不排斥人情,裁判文書說清“情理”更容易為當事人所接受。當然,司法情理的選擇和運用還要看該情理是否為當前的法律所包容,如果某種情理不為法律所包容,則不能以情廢法;另外還要注意對社情民意的尊重和化解。
5.文理。所謂文理是指裁判文書說理的語言、形式和技巧。文理要講究文字的準確、通順、精當,這要求法官要具有專業(yè)的語言文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1.要具有邏輯性
裁判文書必須在三段論的框架內(nèi)說理,從而使說理具有邏輯性。司法三段論是保證司法裁判的一個基本框架,其公式如下:
T→R(如果具備T的條件,則適用R的法律效果)
S=T(特定的案件事實符合T的條件)
S→R(得出結論即產(chǎn)生R的法律效果)
這樣一個邏輯的推斷不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而是為了保障案件能夠依法裁判的程序控制。
2.要具有充分性
即在正確找法的基礎上,注重解釋法律,在解釋中說理。找到案件適用的法律規(guī)則后,要解釋為什么適用,構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是什么,是不是符合規(guī)則所設定的條件,如果認為結果結論還是有問題,可以通過社會效果考量得出裁判結果,這才是充分的。
3.要具有針對性
說理必須圍繞當事人的請求而展開,當事人沒有涉及到的問題不需要過多的涉及甚至不涉及,但是一定要回應當事人提出的問題;說理一定要針對法律關系的關鍵問題,不要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說理要針對裁判結果來說,支持誰、不支持誰要說清楚,特別是要注意針對可能有意見的一方多說理。
4.要具有正確性
說理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例如彭宇案,法官竟然認為“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jù)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jīng)過并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yī)院,然后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說明其價值取向出現(xiàn)了問題。
要逐步實現(xiàn)法院的去行政化。只有法院內(nèi)部的管理去行政化,法官才能真正的獨立,法官才有責任感去闡述判決的法理、事理、學理、情理,才有熱情去完成一份文理精美的裁判文書。本輪司法改革把去行政化作為重要的任務,中央及試點改革省份也都提出了具體的舉措,相信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要出臺有關裁判文書說理的具體標準和要求的規(guī)定。雖說說理應該由辦案法官根據(jù)具體的案件事實自由把握,但在當前法官隊伍建設還有待提高的情況下,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框定裁判文書說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規(guī)范法官的審判工作。
要確立審判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案例的機制。最高人民法院長期以來有通過發(fā)布公告的形式來發(fā)布一些典型案例,雖然這些案例沒有法定的約束力,但是其權威性是毫無疑問的,其對下級法院的法官審理案件的指引性是客觀存在的,因為這些案例的判決結果代表了最高人民法院對案件結果的態(tài)度和意見。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應當建立裁判案例指導制度,確立審判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案例的機制,
裁判文書說理從本質(zhì)上是辦案法官思想和觀點的現(xiàn)實化,只有從源頭上提高法官自身素質(zhì),才能真正改善裁判文書的說理現(xiàn)狀。具體來說,對法官的遴選應當是多角度、高標準,除了要求其具備系統(tǒng)的法學知識,還應當對其文書寫作和語言組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此,建議修訂高等學校法學院系的法學專業(yè)本???、法律碩士、訴訟法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案,將“法律文書學”作為其專業(yè)必修課,同時增加司法考試中法律文書內(nèi)容比重和難度。
通過司法公開推動裁判文書說理的加強。裁判文書的公開意味著裁判理由和裁判結果的公開,這也是我國憲法和各項訴訟制度基本原則需要得以落實的基本要求,但是法律原則的落實必須有具體的實施機制,否則原則可能是一句空話。我國目前裁判文書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還存在著法律層面缺乏有力支撐,實踐中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保障措施等問題,需要通過制定裁判文書公開的法律依據(jù)、建立裁判文書公開的標準、完善裁判文書公開的保障措施等舉措,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蘇力曾經(jīng)指出,“哪怕是象諸如判決書寫作這樣的不起眼的技術問題,也不只是一個個人能力的問題,而必須將之同相應的制度聯(lián)系起來考察?!蔽覀冊谕七M司法體制改革的同時,要強化裁判文書改革,強化裁判文書的說理,這是法治社會裁判文書改革始終的價值追求。
[1]白泉民.關于加強裁判文書說理的幾點思考[J].山東審判,2015( 1).
[2]胡云騰.論裁判文書的說理[J].法律適用,2009( 3).
[3]白泉民.裁判文書說理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N].人民法院報,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