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秦腔臉譜四大譜式演進述論

2015-07-30 09:03:28張志峰
關鍵詞:元雜劇社火秦腔

張志峰

(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730070)

秦腔臉譜起源于何時,雖不可確考,但《蒲城張氏藏秦腔古譜》中所收《明對山秦腔臉譜》系一本偽書,為富平人楊光越所摹繪同州梆子臉譜,對此筆者在《<明對山秦腔臉譜>考辯》一文進行了專門論述。欲對秦腔臉譜演進做一系統(tǒng)梳理,還要拋開《蒲城張氏藏秦腔古譜》,從元雜劇臉譜說起。

一、元雜劇臉譜與秦腔整臉

從現(xiàn)存元雜劇劇本來看,元雜劇已經(jīng)有大量的臉譜勾繪,如《單刀會》一劇,黃文描述關羽稱“髯長一尺八,面如掙棗紅”,《看錢奴》在描述閻王時稱“那一個紅臉兒的閻王不是耍”,則關羽、閻王勾紅臉?!秵伪迠Z槊》一劇,單雄信罵敬德稱:“那里走將這個賣炭的來?”《雙獻功》一劇,宋江罵李逵云:“恰便似那煙薰的子路,墨染的金剛?!薄杜鑳汗怼芬粍∶枋霭罾蠒r云:“恰便似個追人魂黑臉那吒?!薄段饔斡洝冯s劇行者見豬八戒時云“兀那黑漢子”,二郎亦云“嘴臉似黑炭團”??芍吹?、李逵、邦老、哪吒、豬八戒都勾黑臉。《西游記》雜劇又有“走了那黑容儀換上這臉黃金”,“黃金”指孫悟空勾金黃臉?!段橼O吹簫》一劇,費得雄自報家門時云:“我家不開粉鋪行,怎么爺兒兩個盡搽臉。”則費無忌、費得雄皆勾白臉。

根據(jù)以上材料,元雜劇已經(jīng)有黑、白、紅、黃四種臉譜,其中白、黑、紅三色皆有寓意,白色為奸詐之人所涂,黑色為魯莽之人所涂,紅色為忠義之人所涂。元雜劇臉譜除黃色為孤例外,黑、白、紅三色,皆遵循傳統(tǒng)五行、五色的觀念?!饵S帝內(nèi)經(jīng)靈樞·通天》云:

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齊湛湛,好內(nèi)而惡出……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害……太陽之人,居處于于,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志發(fā)于四野。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常無悔,此太陽之人也。[1]

元雜劇臉譜正是根據(jù)人物性格來劃分的:金主白,為太陰之象;太陰之人奸狡虛詐,故勾白色。水主黑,為少陰之象;少陰之人,好傷好害,個性勇猛,故勾黑色?;鹬骷t,為太陽之象;太陽之人事敗無悔,忠義孤傲,故勾紅色。

元劇臉譜譜式皆為整臉,主要勾畫部位為眉眼,眼眉之間加勾白眉,以眉眼的差異和臉部設色的不同來區(qū)別人物?,F(xiàn)存元雜劇臉譜實物較少,以明應王殿壁畫臉譜為例(見下圖):

(黃殿琪摹繪[2]下編8) (筆者調(diào)整后的正面圖)

兩譜不注重對兩膛的勾繪,以上唇胡須為臉譜的自然界線,使下部呈略微突出的W 形。

元雜劇臉譜屬于臉譜的孕育時期,對秦腔臉譜的整臉有較大影響,秦腔臉譜有紅、黃、白、黑等四大整臉,設色取義亦與元雜劇同,秦腔界繪制臉譜時素有“紅忠黃猛,白奸黑剛”之說。秦腔四大臉譜如下所示[3]

上圖(1)為《伐子都》潁考叔,潁考叔忠君孝母,故設紅色;(2)為《黃花山》聞仲,聞仲莊嚴神武,人稱三眼金佛,故勾黃臉;(3)為《過玄關》孫曹,孫曹為燕國駙馬,急躁勇猛,故勾黑臉;(4)為《白逼宮》曹操,曹操為人邪惡奸詐,故勾白臉。黃臉元雜劇為孤例,孫悟空為僧道臉,聞仲亦為神仙,故秦腔勾黃臉。唯秦腔后引申至勇猛力大之人皆勾黃臉,如宇文成都、李存孝等臉譜。

二、明代戲曲臉譜與秦腔臉譜的個性化追求

明代戲曲臉譜已經(jīng)大量出現(xiàn),而且譜式、設色、構(gòu)圖相對固定,梅蘭芳對明代戲曲臉譜有大量收藏。黃殿祺《中國戲曲臉譜》一書附錄著錄了齊如山考證的梅氏綴玉軒藏元代戲曲臉譜8 張,依次為焦贊、單雄信、尉遲敬德、趙匡胤、廉頗、關羽、包拯、龍王,詳見下圖[4]。

齊如山考證未見出處,但該說有誤,以上臉譜皆為明代戲曲臉譜,而非元雜劇臉譜。其中焦贊臉譜眉式已較復雜,且白眉已演化為白眼圈;單雄信臉譜勾鼻子,下巴部位畫對稱云紋;尉遲敬德臉譜白眉夸大至眼圈,且形狀較粗;廉頗臉譜白眉演化為圈,且眼睛呈箭頭狀;關羽臉譜已勾繪牛角眉,且勾黑鼻唇,下巴加繪龍紋;包拯臉譜白眉擴大為眼圈;龍紋臉譜更是象形臉。除趙匡胤臉譜外,其他臉譜都不具備元雜劇臉譜的特征。

趙匡胤臉譜雖然基本譜式與元雜劇同,但是眼形、眉形及白眉皆較元雜劇臉譜傾斜度大。元雜劇臉譜傾斜度與正常人眼、眉部位同,而上圖趙匡胤臉譜已進一步美化,當為元雜劇臉譜進一步演進,因此《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臉譜流變圖說》等書都將其收入明代戲曲臉譜。

明代戲曲臉譜為元雜劇臉譜的進一步演進,其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眉眼的勾繪開始復雜。眉毛的顏色由元雜劇臉譜寫實的黑色發(fā)展出紅眉以及各種顏色的組合,形狀和樣式也開始向多樣化發(fā)展。元雜劇臉譜中的白眉、白圈演進成眼泡,將眼睛整體包裹在里面,且將眼睛、眉毛的前端向下作尖細繪制,末端整體上揚,出現(xiàn)了秦腔中的“順眼”,且有個別臉譜眼睛呈飛鳳狀,開始向“立眼”過渡。第二,開始注重鼻子、鼻唇和下巴等部位的繪制。《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收錄的判臉、揭諦臉譜勾繪了火焰鼻,煞神加繪黑鼻唇,金剛繪紅色八字須。第三,臉上的裝飾性花紋增多。判臉在兩膛加繪兩白色圓圈,鬼臉的裝飾性花紋則更繁多。第四,象形臉增多。龍王、白虎、豹精、象精、鬼臉皆屬于象形臉譜??傊?,明代臉譜已經(jīng)進一步發(fā)展,開始求新求異,表達人物性格更加鮮明。對于個性的追求甚至到了繁復的地步,以鐘馗臉譜為例,詳見下圖[5]4所示:

鐘馗臉譜便取意“五福捧壽”,在臉上繪制了蝙蝠。兩膛繪蝙蝠2 只,額頭繪蝙蝠3 只,雙眉又各加繪蝙蝠5 只。這樣便出現(xiàn)了同一意象重復,而且使臉譜破碎。

明代戲曲臉譜對秦腔臉譜的影響有二:第一,主要體現(xiàn)在眉眼上,順目和飛鳳眼便為秦腔臉譜所吸收,飛鳳眼在秦腔中進一步發(fā)展,直接衍生出了泰山眉譜式。第二,明代戲曲臉譜在表意上追求表達人物個性化,并發(fā)展出一批象形臉譜,這些對秦腔臉譜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如秦腔臉譜中孟良在額中繪制火葫蘆,寓其放火技能出眾;王彥章額頭繪一蛤蟆,寓其善于水戰(zhàn),呼延贊額頭加繪虎紋,寓意曾得黑虎星君真?zhèn)鳌?/p>

三、秦腔三大譜式演進

(1)泰山眉臉譜

秦腔約產(chǎn)生于明末清初,其初始臉譜雖無流傳,但是以臉譜整體演進規(guī)律可知,秦腔臉譜演進應是由整臉逐漸分割而來,秦腔臉譜的演進可參閱下圖。

圖(1)為筆者調(diào)整后的明應王殿元雜劇臉譜;圖(2)(3)為梅蘭芳收藏明代戲曲臉譜,選自《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圖(4)為筆者據(jù)圖(3)假想臉譜;圖(5)為筆者調(diào)整后的趙云漢臉譜,原譜為七分臉,載于《蒲城張氏藏秦腔古譜》??梢钥闯鲈s劇臉譜只加勾白眉。圖(2)為明代初期臉譜,將白眉增加為白眼圈,但繪制眼睛時,不特別加重睫毛;圖(3)(4)為明代后期臉譜,變化較大。當臉譜主色接近黑色時,因人物眉毛的顏色難以凸顯,于是將單調(diào)的白眼圈加以分割,將之前白眉部構(gòu)圖改變,在白眉圈加繪了眼睫毛,并加繪各種花紋,將眼睛畫成鳳頭形狀,末端上揚至鬢間。這是戲曲臉譜真正意義上由寫實向?qū)懸獍l(fā)展的開端。

另外,明代后期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臉譜下端的變化,由以前只勾畫唇以上位置演進為唇以下部位也進行勾繪,如上圖(4)所示。這是構(gòu)圖史上的巨大進步,將勾臉的部位由唇以上發(fā)展至整臉,形成這一變化的原因與象形臉有關,因為勾臉的人物多帶胡須,《孤本元明雜劇》“穿關”里便有很多髯口的記載。但是動物象形臉和鬼臉不掛髯口,唇以下部位難以遮擋,而且也不符合動物形狀,于是自然地就需要將臉譜勾畫部位發(fā)展至整個臉部。在臉譜的演進過程中,人物臉吸收動物象形臉、鬼臉的這一長處,構(gòu)圖也發(fā)展為整個臉部,這樣以雙眉為界,將臉譜分成額及兩膛明顯的三個部位。

秦腔產(chǎn)生之際,整臉及分臉成三個部位這兩種譜式已經(jīng)存在,所以秦腔臉譜必然要受這種現(xiàn)成譜式的影響,然而明代臉譜沒有將鼻子及兩膛真正分開,隨著臉譜的發(fā)展,勾勒鼻線成為臉譜進一步發(fā)展趨勢。秦腔臉譜沿著明代戲曲臉譜的發(fā)展軌跡,發(fā)展出了上圖(5)這種譜式,先根據(jù)臉型輪廓,勾勒出鼻線,又在中部添加通天柱紋,發(fā)展出一種全新的譜式—泰山眉臉譜。梅蘭芳收藏清宮戲畫中也有泰山眉臉譜,但是與秦腔臉譜在構(gòu)圖上尚有差別,詳見下圖:

清宮戲畫[5]37-51

咸豐鹿鶴班秦腔臉譜[6]

二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眼形和兩膛形狀。秦腔泰山眉臉譜眼形皆為鳳頭形,清宮戲畫臉譜眼睛上眼線內(nèi)翻,秦腔泰山眉臉譜上眼線外翻;兩膛的形狀也差別甚大,京劇臉譜兩膛鼻眼結(jié)合處細長,秦腔臉譜結(jié)合處不似京劇那么細長。而且特別值得注意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秦腔兩膛靠近耳朵部位都出現(xiàn)月牙狀空白,藝人稱之為“露肉”,這樣使秦腔臉譜表現(xiàn)出了與京劇臉譜不同的特性。

秦腔臉譜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特性,是源于西府地區(qū)對鳳凰的崇拜,鳳鳴岐山的故事在西府家喻戶曉。鳳凰在寶雞地區(qū),一直視為祥瑞。舊時戲曲演出,多系廟會,于是結(jié)合戲曲臉譜自身演進規(guī)律,該地秦腔演員對臉譜進行了改造,將眼睛繪成了鳳頭形狀,將兩膛通過露肉和加寬上鼻,組成了鳳凰形狀。這種臉譜產(chǎn)生于寶雞,還可以通過寶雞地區(qū)流傳的社火臉譜加以佐證。寶雞地區(qū)現(xiàn)存最早的社火臉譜為同治十一年(1872)譜,詳見下圖[2]55-57:

這些社火臉譜的眼睛更像鳳頭,兩膛的紋路雖然不盡相同,但整體都成飛鳳狀。秦腔早期臉譜沒有存世,但是通過同治譜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同治之前秦腔臉譜與元明戲曲臉譜差別不大,屬于臉譜的緩慢演進期,受寶雞地區(qū)濃郁的鳳凰崇拜影響,秦腔臉譜的主要特征為鳳眼,兩膛單鳳紋,中繪通天柱,整體譜式以泰山眉為主。

泰山眉臉譜的一種發(fā)展趨勢就是將兩膛的單鳳紋切割成雙鳳紋或三鳳紋?!镀殉菑埵喜厍厍还抛V》一書收錄的《清咸豐鹿鶴班大凈藏秦腔臉譜》(下圖(1))、《清末趙云漢繪秦腔臉譜》(下圖(2)),以及戶縣演員余藝鵬1966年在鳳縣河口鄉(xiāng)安河寺村演出時搜集到的“光緒二十二繪”秦腔臉譜,也保存了大量的雙鳳紋臉譜(下圖(3)(4))[7]。

《清咸豐鹿鶴班大凈藏秦腔臉譜》系鹿鶴班大凈四斤兒勾繪,該譜李玄霸譜式不避清圣祖康熙帝諱,“玄”字也不缺筆,可知此譜系光緒末年乃至民國初年繪制,此后被趙云漢、楊光越等人摹繪,所以此譜不能作為雙鳳紋最早出現(xiàn)的依據(jù)。余藝鵬收藏臉譜繪制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當時社火臉譜尚沒有雙鳳紋臉譜出現(xiàn),所以余藝鵬藏臉譜當為現(xiàn)存最早的雙鳳紋秦腔臉譜。兩膛雙鳳紋臉譜是在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緒二十二年(1896)的這段時間內(nèi)逐漸形成的,此類臉譜大量出現(xiàn)是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至民國初年的一段時間。

(2)三頁瓦臉譜

光緒時期鳳眼、兩膛鳳紋臉譜的另一種發(fā)展趨向,不是將兩膛單鳳紋繼續(xù)分割,而是逐漸脫離鳳鳥崇拜,將兩膛鳳紋的尾巴減短,靠耳朵處的露肉增大,改變鳳紋為倒腳掌紋,《清咸豐鹿鶴班大凈藏秦腔臉譜》便明顯地包含了這一轉(zhuǎn)變。

這一風格也在光緒十五年(1889)的社火臉譜中體現(xiàn)了出來,詳見下圖[2]57-58:

秦腔臉譜的演進略顯突兀,社火臉譜的演進,正好彌補了這一時期秦腔臉譜演進資料的不足。從社火臉譜可以看出,鳳鳥圖騰崇拜是逐漸解體的。這些社火臉譜中,雖然鳳眼依然存在,但已開始向窩窩眼過渡,且在眉部加繪了日月形眉,使之前眼睛周圍的白色眼圈逐漸淡化,突出了眉毛的作用。臉頰部位雖然大致還保留飛鳳紋,但是腮部已經(jīng)特別突出,形成了兩個很鼓的圓圈,使兩膛的鳳紋發(fā)生了變化。《老江湖臉譜》[8]彩印6的譜例形象地展現(xiàn)了這一變化。

圖(1)鳳眼和兩膛鳳紋完全保存,屬于泰山眉臉譜;演進至圖(2)時,膛紋雖仍保存,鳳眼已經(jīng)消失,且加繪日月形眉,白眉逐漸消失;圖(3)日月形旋眉發(fā)展為月形眉,眼睛末梢分叉成兩股,整體呈雙虎尾形,縮小兩膛部位,使膛部鳳紋的鳳頭消失;發(fā)展至圖(4)時,便完成了整體蛻變,兩膛的飛鳳紋徹底消失,演化成了倒腳掌紋。眉眼和腳掌紋之間的空白處,加繪蝌蚪紋。

這樣便由泰山眉臉譜演化出了三頁瓦臉譜。主要勾繪部位由之前泰山眉臉譜注重眉眼轉(zhuǎn)變?yōu)槿撏叩拿佳郾?取消了泰山眉譜式的通天柱,將通天柱改變?yōu)轭愃苹ú莸难b飾性符號,印堂處也多加入了銅錢、元寶等裝飾符號;眼睛的勾繪由之前的鳳眼轉(zhuǎn)變?yōu)楦C窩眼;兩膛由飛鳳圖案改為倒腳掌紋圖案,由于圖案改變,倒腳掌紋的頂部和眼眉結(jié)合處出現(xiàn)了空白,所以加繪了四至六條彩色的蝌蚪紋。

老江湖臉譜收錄在《中國戲曲志·甘肅卷》彩印頁,由于沒有著錄來源,導致這批臉譜沒有引起學者注意。但是“老江湖”一詞,在《中國戲曲志·甘肅卷》一書卻有引用:“除唱腔外,甘肅秦腔中還有許多可供填詞演唱的大量唱腔曲牌……由王世民、趙煥文、魏思慕等人傳譜的平?jīng)隼辖喑磺啤!保?]215可知該書所指的老江湖臉譜指平?jīng)龅貐^(qū)流行的東路秦腔早期秦腔臉譜。

《中國戲曲志·甘肅卷》一書稱:“甘肅東路秦腔臉譜……由暢金山首創(chuàng)?!保?]402同書“暢金山”條下則稱:“暢金山(1886—1947)……清光緒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1900—1905)前后,出師登臺,隨班浪跡于三秦一帶演出。后到慶陽董志塬,落戶于寧縣焦村,向當?shù)厮嚾饲蠼?,苦學西北方言,改演秦腔花臉。”[8]655該說誤,將隴東秦腔臉譜的創(chuàng)制歸結(jié)為暢金山一人,不免有夸大之嫌,因為臉譜的發(fā)展非一朝一夕之事。

老江湖臉譜突出特點就是裝飾性花紋,而這一特點正好在光緒十五年(1889)的社火臉譜中開始出現(xiàn)。以下面三副圖相比較。

(1)圖[2]57為光緒十五年(1889)西府社火臉譜,(2)[8]彩印6(3)[8]彩印6為老江湖秦腔臉譜。三幅圖額中的裝飾性花紋大同小異,而且兩者皆出現(xiàn)了日月形旋眉。日月形旋眉在同治社火譜中是還沒有出現(xiàn)的,至光緒時期,由于鳳鳥崇拜打破,眼睛改為窩窩眼,導致眼睛周圍白色粉圈相應作出調(diào)整,日月形旋眉逐漸產(chǎn)生。

老江湖秦腔臉譜與光緒十五年(1889)社火臉譜最大的差異則在魚尾處,老江湖秦腔臉譜魚尾大多呈雙虎尾狀,光緒十五年(1889)社火臉譜中只有郭德周一譜為單虎尾,見下圖:

郭德周[2]58 老江湖譜式[8]彩印6

根據(jù)臉譜繁化演進規(guī)律,老江湖秦腔譜式當出于社火臉譜之后。又以老江湖臉譜與唐子魁譜式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唐子魁系老江湖臉譜的進化。詳見下圖:

圖(1)[8]彩印6(2)[8]彩印6為老江湖臉譜;圖(3)[2]59(4)[2]61為唐子魁譜。老江湖臉譜和唐子魁臉譜的共性在于二者譜式皆為三頁瓦,眼睛為窩窩眼。印堂處皆有裝飾性花紋,兩膛都閉合成倒腳掌紋。由于閉合后腳掌紋和眼及鬢部出現(xiàn)空位,彼此都以四至六條蝌蚪紋來彌補空缺。唐子魁譜據(jù)田榮軍稱:

作者為已故社火老藝人唐子魁,繪制年代為解放前。譜繪于舊麻紙上,共66幅,另有14 幅繪于文革期間。[2]41

唐子魁生平無考。但是老江湖臉譜鼻眉勾繪相對簡單,唐子魁譜應系后出。

唐子魁譜雖不知確切年代,但是《陜西省戲劇志·西安市卷》載有戶縣清代秦腔臉譜,見下圖:

(1)(2)[9]628為戶縣清代秦腔臉譜,(3)[2]59(4)[2]60為唐子魁譜式。兩相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點在于:兩膛皆由鳳紋變?yōu)榈鼓_掌紋,譜(2)受社火臉譜影響較大,已由倒腳掌發(fā)展為漩渦紋;臉譜的右上角皆為蝌蚪紋,眉為日月形旋眉;眼睛皆為窩窩眼,眼下皆有類似狼窩子的紋理,印堂都有裝飾性花紋。從構(gòu)圖和立意來說,二者沒有差別。《陜西省戲劇志·西安市卷》云該譜系“光緒二十二年繪”[9]627,光緒二十二年即1896年??芍谱涌V較戶縣清代秦腔臉譜后出。

又老江湖臉譜區(qū)分人物性格尚不像民國之后的臉譜那么成熟,以孟良臉譜為例:

上圖中(1)[8]彩印6為老江湖秦腔臉譜;(2)[10]為鴻盛社臉譜;(3)[3]為《隴苗》雜志發(fā)表的耿家臉譜。仔細對比上三譜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在構(gòu)圖上略有差異,但是都系紅臉,圖(2)(3)兩膛皆勾紅色,中繪火葫蘆,寓意孟良善于放火,且葫蘆中皆有花紋。譜式(1)尚沒有火葫蘆這一固定人物標志,所以老江湖臉譜是早于鴻盛社臉譜和耿家臉譜的。又《清咸豐鹿鶴班大凈藏秦腔臉譜》《清末趙云漢繪秦腔臉譜》繪制時間為1912年前后,其中高漸離、荊軻為四頁瓦譜式,四頁瓦譜式系三頁瓦發(fā)展而來,即以秦腔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三頁瓦臉譜在秦腔中的形成也早于1912年。

老江湖臉譜的繪制時間,應在光緒十五年(1889)社火臉譜之后,光緒二十二年(1896)戶縣秦腔臉譜之前。又考光緒十五年(1889)社火譜式,中已有三頁瓦臉譜,可知秦腔三頁瓦臉譜起源當在光緒十五年(1889)。

(3)狼窩子臉譜

西府社火臉譜截止光緒十五年(1889),尚沒有狼窩子譜式出現(xiàn),但至光緒十五年(1889)戶縣秦腔臉譜已經(jīng)露出狼窩子雛形。狼窩子臉譜系在三頁瓦基礎上演化而來,三頁瓦臉譜初步形成倒腳掌紋后,由于特別加寬鼻部,使臉譜顯得單調(diào),于是演員便對三頁瓦譜式做了調(diào)整,適逢此時日月形旋紋出現(xiàn),便將其引入眼睛下面,用來勾勒兩鼻線,戶縣秦腔臉譜就是這種演進之法的代表。日月形眉進一步發(fā)展為虎尾眉,戶縣秦腔臉譜不僅雙眉皆用雙虎尾眉,而且在勾勒鼻線時也用雙虎尾,如下圖(2)所示。

戲曲是逐利的,一旦有演員改革成功,獲得觀眾美譽,其他演員就會紛紛效仿,由泰山眉臉譜向三頁瓦的轉(zhuǎn)化充分說明了這一點?;⑽策@一形式引入秦腔臉譜后,戶縣秦腔臉譜又一次將其用到極致,構(gòu)成了狼窩子臉譜。這種譜式由于雙眉皆繪雙虎尾眉,兼之鼻線再勾虎尾,這種紋理便有喧賓奪主之感,于是演員對其進行了另一次改造,將鼻線完全改成了紅色,做滴血狀(上圖(3)(4))[6],這樣便基本形成了今天狼窩子臉譜。狼窩子臉譜在耿家臉譜中又做了一次改進,如下圖[3]所示:

耿家臉譜對狼窩子譜式進行的最大改革在眉眼部,將眼部的旋紋改成云紋,將雙虎尾改成了豹眉,這樣使日月旋紋在臉譜中的比例逐漸減少,臉譜看起來更加協(xié)調(diào)。上圖這種狼窩子臉譜如果不繪制兩眼下的滴血紋,就是豹眉臉譜。

秦腔早期的臉譜沒有實物保存,就現(xiàn)有資料來看,整臉、泰山眉、三頁瓦、狼窩子譜式為秦腔的主要譜式,演進規(guī)律為整臉緩慢孕育出泰山眉譜式,后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由泰山眉譜式發(fā)展出三頁瓦臉譜和狼窩子臉譜。但是,在秦腔臉譜發(fā)展的早期,只注重譜式演進,對于人物身份及年齡等尚較少考慮。當四大譜式演進完成后,構(gòu)圖方式及所表現(xiàn)人物性格便相對開始固定,并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1]馬蒔.皇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注證發(fā)微[M].孫國中,方向紅,點校.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479.

[2]田榮軍.社火文化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shù)學院,2008.

[3]隴苗文藝月刊社.隴苗[J].1981(4):插圖4.

[4]黃殿祺.中國戲曲臉譜[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01:附錄3.

[5]劉占文.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6]張新文,整理.蒲城張氏藏秦腔古譜[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7]《中國戲曲志·陜西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陜西卷[M].北京:中國ISBN 中心,1995:前言9.

[8]《中國戲曲志·甘肅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甘肅卷[M].北京:中國ISBN 中心,1995.

[9]魚訊.陜西省戲劇志·西安市卷[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10]劉崗,劉湛,編繪.羲皇故里秦腔臉譜[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元雜劇社火秦腔
論元雜劇的文學——以《單刀會》為例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36
磁州窯瓷枕上的元雜劇投影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16
“秦腔名旦”是怎樣練就的?——《雙官誥》、李娟及秦腔藝術(shù)的傳承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8
在“秦腔現(xiàn)代化與現(xiàn)代秦腔實踐之路”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戲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0:54
鬧社火
金秋(2020年2期)2020-06-03 12:50:50
《主角》與秦腔:彼此成長
當代陜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2:02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0
《趙氏孤兒》的改編與創(chuàng)新——從元雜劇到電影
甘肅:新年舞社火,經(jīng)久不息
金橋(2018年3期)2018-12-06 09:05:28
英語世界元雜劇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中華戲曲(2018年1期)2018-08-27 10:04:26
美姑县| 论坛| 竹溪县| 屏山县| 鹿邑县| 太湖县| 玉树县| 沅陵县| 天津市| 昌乐县| 柳州市| 永和县| 上蔡县| 九龙县| 赫章县| 华亭县| 阿拉善左旗| 灌阳县| 广水市| 胶南市| 彰武县| 抚顺市| 依安县| 延吉市| 郴州市| 长泰县| 涞水县| 班玛县| 安仁县| 大化| 丹江口市| 金寨县| 长顺县| 漳浦县| 德格县| 凉城县| 上思县| 宜兰县| 闽清县| 新丰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