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佳旭
放眼四周,校長真像個官員
校長是不是官員?顯然不是。在一些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眼里,校長是一個官員,和其他的科長、股長沒什么區(qū)別。在有的局長看來,校長只是一個可以隨意擺布的棋子,誰當都一個樣。有的局長,根本不理解一個好校長對一所學校意味著什么,對一群孩子和家長意味著什么,甚至對一個區(qū)域的教育意味著什么。凡是有點個性的校長,他就會感覺有些“礙眼”,就不舒服,總要找理由,想辦法“拿下”。有的局長不明白什么是文化,也不知道學校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個較為穩(wěn)定而持續(xù)的良性發(fā)展環(huán)境,熱衷于頻繁的人事調動。
某地一所學校五年內(nèi)換了三任校長。這些校長沒有做過多少事情,一律是到這所學?!板兘稹眮砹?。教育局領導呢?也認為這是一所“黃埔軍?!?,想要重用某個校長,就先把他放到這所學校當一兩年校長。
上海一位教授痛心疾首地說,當?shù)赜形痪珠L,一上任就推行校長大輪崗,全區(qū)校長“大洗牌”。全不顧這所學校是否剛有起色,那所學校的班子是否為“黃金搭檔”。在局長看來,校長一輪崗,人就“活”了,他的工作就“順”了。他不知道,校長們一旦感受到自己的位置和命運是“朝不慮夕”的時候,他們的功利之心就被喚醒了,而同時做教育的寧靜之心和淡泊之心也開始“枯死”。當然,那些有骨氣、有定力、有追求的校長則更容易因此變得讓人感到“礙眼”。
一些校長常把自己當官看,開口閉口談自己的級別,比如正科、副處、正處或副廳,等等。他們認為自己和其他官員一樣,是專門“管”人的,所以一方面在權力上竭力“一手抓”;另一方面在工作上努力“往下推”,還美其名曰“懂得放手”“善于用人”。說到治人用人,劉邦出類拔萃。帶兵打仗不如韓信,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治理天下不如蕭何,卻能夠君臨天下,足見異乎常人。校長如果一味學劉邦,只精于權術,卻不長于學術,只諳于馭人,卻不善于育人,他充其量只是一個行政型或管理型的校長,甚至只能算是一個政客,斷難成為一個教育家,甚至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校長。
盡管校長同時應該是一個社會活動家,需要和上級部門、社區(qū)以及家長等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這點和行政官員有相似之處,但就最重要的特質而言,校長首先應該是一個學者,是教育方面深有研究的專家。一些校長把自己當作官員看,盲目尊崇那些官場作風,凡事不求做好,只求“搞定”,搞定就是能力;對人呢,不求引領,只求“擺平”,擺平就是水平。殊不知,學校畢竟不是機關,學校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首要目標和任務。
學校工作遠不僅僅是管理,它更是“教育”
管理,總體上以約束和規(guī)范為主要特征,是按照社會的規(guī)則或者管理者的意志進行的,它的用力更多是向內(nèi)的,是約束性和制約性的。而教育,則是以發(fā)現(xiàn)、喚醒和引領為主要特征的,用力更多是向上的,甚至是向四周的,是解放性的和支持性的,它讓人順著自己的特點,向著美好的方向去發(fā)展生長。
一所只有管理而無教育的學校,即便升學率看起來多么炫目,也很難令人信服這是一所以成就師生為己任的好學校?,F(xiàn)在許多學校,成了“高考工廠”和“中考工廠”,學生都成了考試的機器,教師則成了操作工人,毫無教育味可言。而眾多領導對其贊美有加,眾多同行和家長依然趨之若鶩,惑矣。
校長是專業(yè)崗位,他應當有自己的專業(yè)理想、專業(yè)信仰和專業(yè)追求,當然還更要有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操守。他所有的決策、行為和意志,都必須符合教育規(guī)律、師生實際和學校特點。他更追求教育良心,對每一個師生負責,而不是追逐教育政績和自己的仕途。他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只能是學生的成長。
校長把自己當官看,就會心浮氣躁,失去內(nèi)心的平衡。校長這官太小了,不必說在科長、局長和縣長、市長眼里,多數(shù)校長只是個“蝦兵蟹將”而已,就是在校長隊伍中間,也因為等級分明,而讓眾多民工子弟學校、薄弱學校、農(nóng)村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和小學校的校長們時時感到自己的卑微和弱小。
校長躁動不安,自然就眼睛向上,心思向外。一心琢磨如何盡快做出些“政績”來,一心研究如何結交更多的“達官貴人”。于是,無視教育的“慢”規(guī)律,大搞“形象工程”,大搞宣傳戰(zhàn)役;于是,一個勁兒往外跑,上班看不到一點人影,下班看不了一頁書刊,整日里和一些“重要他人”一起喝酒、打牌。最后,拍拍屁股,順利高升。留下一屁股“半拉子工程”——看見的和看不見的;還有一群和他一樣一心向上、一心向外的“后備”干部——有名分的和沒名分的。
一些教師也習慣于把校長當官看,甚至把所有的學校管理人員,比如主任甚至組長們當官看。他們更擅長于在領導面前表現(xiàn)自我,而不是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他們更熱衷于研究領導的愛好和人際圈,而不是學生的興趣和親友圈。他們更希望能夠一步登天,而不是讓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貢獻更上層樓。他們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研究人事與人際上。他們研究哪個領導何時“轉正”,哪個領導何時“調走”,哪個領導何時會“高升”,哪個領導和哪個領導又是什么關系。即便不是自己學校的領導,他們也異常關心和關注。在他們看來,獲得一官半職,遠比教育出彩來得耀眼。每逢暑假,他們就會對這個校長說“你下半年要高升了吧”,對那個校長說“你前途無量”。在他們看來,校長就是官。而且,不同學校的校長官階不一。中心學校校長比附屬學校大,初中校長比小學校長大,高中校長比初中校長大,城區(qū)中學校長比農(nóng)村中學校長大,一中校長比二中、三中校長大。所以,從農(nóng)村到城區(qū)當校長就是升官,從二中校長變一中校長就是升官,至于從職高到普高當校長更是高升,而從校長到科長或者副局長,則更是“飛黃騰達”了。
學校里官氣太濃,學校就單純不起來,教育也就沉潛不下去
以上種種,也難怪老師們。每年的教育局會議上,許多校長們也是憑著會議安排的座位來精確判斷各所學校及校長的地位的,局工作人員早把每個校長和每所學校在他們心中的位置排好了。
據(jù)我所知,目前各地中小學校長會議,鮮有按照校長的年齡、資歷或者姓氏筆畫等來排位的,更少有不講位置順序,隨性而坐的。如果哪個地區(qū)的校長們都被一視同仁,真正實現(xiàn)了一律平等,我想此地的教育一定會多一些與眾不同的新鮮空氣,校長們一定會更加安心于辦好一所學校,老師們也一定安心于教好一群學生。
把校長當官看,時日一久,便會習以為常。學校里的官僚氣太濃,學校就單純不起來,教育也就沉潛不下去,學生的成長自然也就缺乏底氣與厚度。最糟糕的是,當校長成了官員,學校就成了“官場”,本已經(jīng)高度功利化的教育將會變得更加勢利,本已經(jīng)高度工具化的學生將會更被異化。那時候,恐怕更多的教育怪象和亂象會紛至沓來——那將是真正的教育災難。
我非常贊賞有省份出臺了這樣一份選配學校書記、校長的新規(guī):學校書記、校長須從教師隊伍中產(chǎn)生。在我看來,這樣的規(guī)定顯然遲了些,甚至顯得多余。但為何在“取消校長行政級別”“大力推行校長職級制”呼吁了多年后,依然成為引人關注的“新聞”,足以令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