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7月15日,凱特琳·詹納在加州洛杉磯舉行的ESPY頒獎典禮上榮獲“勇氣獎”
1993年3月4日,暴風(fēng)雨席卷紐約城,ESPN當(dāng)晚推出的首屆“年度體育杰出表現(xiàn)獎(ESPY)頒獎盛典”遭受重災(zāi),交通幾近癱瘓,嘉賓和獲獎?wù)唔旓L(fēng)冒雨,最糟糕的是主持人遲到了。但這絲毫沒有貶損ESPY獎的精神價值,以偉大網(wǎng)球選手亞瑟·阿什名字命名的“勇氣獎”從其元年開始便激勵世人“永不放棄”。頒獎前四個星期,亞瑟·阿什在與艾滋病抗?fàn)幎嗄旰笕鍪秩隋?首屆勇氣獎得主、著名教練吉姆·巴爾德姆在獲獎后七星期離世,他的妻子從丈夫的衣兜里找出其寫下的最后一張紙條——“打敗癌癥”。
22年過后,勇氣獎迎來了新得主——凱特琳·詹納,當(dāng)然你可以繼續(xù)偏執(zhí)地叫“她”——布魯斯·詹納。1976年,“冷戰(zhàn)”猶酣,美國人也像他們的“敵人”一樣渴望在運動場上擊潰對手,那一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十項全能大戰(zhàn),26歲的美國小伙子布魯斯·詹納拿下金牌,振奮國民。這位毛發(fā)茂盛的小伙子一度被視為上世紀70年代“力量文化”重要的雄性符號,躋身偉大奧林匹克選手行列。
做了64年的布魯斯,因為那塊金牌,因為婚姻,因為成為卡黛珊的繼父,詹納時常會被拉進娛樂新聞中。當(dāng)65歲來臨,隱藏多年的念頭終于噴薄而出,布魯斯要做凱特琳,要做女人。6月,凱特琳登上了《名利場》雜志封面,風(fēng)姿綽約,讓雜志賣出了40年來的最佳銷量。變性,各種心酸與艱辛,整個世界盡管不再那么猙獰,但世人還是要從凱特琳身上各取所需的,聲音越來越嘈雜,當(dāng)事人單憑堅強恐怕都不易度過。凱特琳最重要的解釋之一是,自己不是同性戀者,“他”此前一直在選擇異性為伴,之所以要成為“她”,只是自己的性別意識使然。
ESPY獎與其他電視大獎一樣,最起碼要將獎項評選結(jié)果保守到最后一刻,可今年則有些不同,大獎聯(lián)合制片人在盛典前幾天前便頻繁接受采訪,為公眾解讀凱特琳榮膺“勇氣獎”的理由,生怕引來一片嘩然。頒獎現(xiàn)場,當(dāng)美國女足中勇敢出柜的“老大哥”瓦姆巴赫將獎杯送到凱特琳手中時,全場掌聲雷動,集體起立,一時之間臺上那位獲獎?wù)叱蔀椴剪斔购蛣P特琳的陰陽合璧。
對于勇氣的敬仰絲毫不妨礙人們對于凱特琳第一次走上紅毯的濃厚興趣,預(yù)測其妝容和服飾的小文章搞得鶯飛燕舞,嚴肅的《紐約時報》也不惜筆墨描述了凱特琳范思哲白色禮服的華美,珠寶的品牌,發(fā)飾的卓絕。總之,65歲變性第一次做公共視野中的“女人”,這簡直是蒼天厚賜的好故事。
凱特琳居然有幾分嫵媚,唯一小遺憾的是,“她的”的嗓音還是布魯斯的,但獲獎感言平實中伴隨著情緒的緩緩抒發(fā),擊中了大多數(shù)人心中的柔軟處?!拔遗τ?xùn)練,頑強比賽,為的是那些尊重我的人們。變性比我能想象到的所有事情都要難,請尊重所有的變性人,他們值得你尊重。努力了解別人,唯此才能理解別人。”
全場起立致敬鼓掌并不代表著凱特琳榮膺勇氣獎可以得到完全的認同。有人公開諷刺說臺上那個穿著華美的65歲女人不過就是《苗條奶爸》電影里羅賓·威廉姆斯角色的翻版而已,“她”不配勇氣獎,獎杯應(yīng)該頒給19歲的女大學(xué)生籃球選手勞倫,她罹患癌癥但一直在用行動激勵身邊每一個人,今年4月離世。NBC著名主持人科斯塔斯說得更直接,給“她”頒獎就是典型的“小報文化”。
曼德拉、阿里都曾是勇氣獎得主,凱特琳與偉人并肩似乎氣短,但也請不要忘記,所謂勇氣一定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勇敢做真實的自己,并不因此傷害干擾他人。布魯斯當(dāng)年做到了,凱特琳如今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