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林
摘 要:新的物理課程標準突出了實踐,強調了知識運用于生活、技術、社會,重視發(fā)揮物理課程在科學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社會價值觀等領域的教育功能,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在能力要求上,要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展示了“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yǎng),滿足全體學生的終生發(fā)展需求”為根本的培養(yǎng)目標,與以往的一味追求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嚴密、準確的物理知識觀念相比較,可以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標;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325-02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突出了實踐,強調了知識運用于生活、技術、社會,重視發(fā)揮物理課程在科學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社會價值觀等領域的教育功能,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在能力要求上,要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展示了“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yǎng),滿足全體學生的終生發(fā)展需求”為根本的培養(yǎng)目標,與以往的一味追求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嚴密、準確的物理知識觀念相比較,可以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系列物理實驗教材,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采用模塊教學──增大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模塊課程”最早見于20世紀60~70年代的職業(yè)技術教育課程,如國際勞工組織開發(fā)的MES(模塊技能組合課程模式)和加拿大的CBE(能力教育體系)。這種課程從工業(yè)生產(chǎn)中將功能相關的零件組合在一起成為“模塊”的做法得到啟發(fā),將內在邏輯聯(lián)系緊密、學習方式要求和教學目標相近的教學內容整合在一起,構成小型化的模塊課程。每個模塊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課程單元,對準特定的教學目標,內容相對完整,評價要求明確。模塊與模塊之間有一定的銜接關系,可以方便地進行組合。課程內容上的相對獨立性、綜合性和開放性,課程結構上的多層次,使模塊課程表現(xiàn)出綜合、開放、靈活的特點,可以涵蓋更為廣泛的主題,打破學科的界限壁壘,靈活地進行組合,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新高中物理課程將高中內容分為必修和選修三個系列共12個模塊,各系列模塊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如下。
物理1、物理2為共同必修模塊,是所有高中學生共同學習的內容,主要涵蓋了中學物理的核心內容,使學生經(jīng)歷一些科學探究活動,初步了解物理學的特點和研究方法,體會物理學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同時為選修模塊的學習做準備。
選修1系列包括兩個模塊,側重于物理學與社會的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學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的融合,強調物理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選修2系列包括三個模塊,比較注重從技術應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學,強調物理學與技術的結合,著重體現(xiàn)物理學的應用性、實踐性。
選修3系列包括5個模塊,本系列各模塊側重讓學生比較全面地學習物理學的基本內容,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較為深入地認識物理學在技術中的應用以及對經(jīng)濟、社會的影響。
高中物理課程采用“模塊教學”,就使得新課程變得更加靈活、開放,更富有彈性,拓展了課程內容覆蓋的范圍,拉大了不同系列和課程間在深度和難度上的差距,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智能特點和興趣愛好,是過去長期采用的學科課程所無法比擬的,配合新課程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保證新課程所追求的基礎性、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等目標的實現(xiàn)。
二、知識體系的調整──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與以往的物理教材相比,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知識體系有了較大的變動,就力學部分而言,以前的教材都是先學習力,然后在講解運動的描述有關知識;而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是先學習運動的描述,再講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我們知道,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原因,力與運動狀態(tài)變化存在著因果關系,前者是告訴學生原因在看結果,而后者卻是使學生先認識現(xiàn)象,根據(jù)認知規(guī)律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想要知道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的需求。此外在機械能一章,也先從追尋守恒量入手引入能量的概念,然后再學習功的有關知識,與以前的安排相比也更加符合人們認識自然的規(guī)律。
三、實驗的安排不同──充分體現(xiàn)科學探究
以往的教材都是將實驗集中于教材的最后,而且多數(shù)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絲毫作用。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將實驗穿插于課本當中,都采用了實驗探究在學習結論的模式,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例如牛頓第二定律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就采用了先安排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再單列一節(jié)課學習牛頓第二定律的模式,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觀。此外,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動能定理等知識的學習中,也都采用了先實驗探究,再理論學習的模式,充分突出了注重過程與方法的新課程理念。
除了實驗探究外,理論探究在新課程實驗教材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重力勢能的學習,摒棄了以往直接給出重力勢能定義和表達式的做法,采用了先從理論上探究重力做功的特點,找出既與重力做功聯(lián)系密切,由于勢能特征相一致的具有特殊意義物理量 ,然后再根據(jù)第一節(jié)中學習的知識將 定義為物體的重力勢能。
探究內容的增多,對于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交流合作等科學素養(yǎng)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四、閱讀材料的變化──充分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以不同形式設置了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主要包括與科技、社會相關的“STS”、介紹物理學史、科學發(fā)展歷程的“科學漫步”、作為課堂知識的有效補充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做一做”等多種形式。這些材料為在物理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高考中的信息題準備了充足的原材料。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突出各種閱讀材料的地位,挖掘閱讀材料的內在潛能,使閱讀材料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
此外,該系列實驗教材還有許多亮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過分淡化了學科知識體系,很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因為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適量的積累是學生發(fā)展的基礎,基礎不牢,智力也好、能力也好、創(chuàng)新能力也好,都不可能有充分的發(fā)展。因此,在使用該系列教材的過程中如何保障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如何使學生在學科領域中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只是一些零星的碎片,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給與充分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