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慶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評價建議中強調:“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評價。應根據(jù)各學段的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進而考查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味、方法和能力?!?/p>
評價是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而課外閱讀評價就是指根據(jù)一定的評價標準,采取各種定性、定量的評價方法,對課外閱讀的價值做出判斷并尋求改進方法的一種活動。
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止是讀讀而已,而是通過擴大課外閱讀面、提高閱讀量的同時,也重視課外閱讀的評價,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勤奮學習與主動探索,使學生對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始終保持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需求
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我們進行閱讀評價的首要準則。
課外閱讀評價,可以以全班交流展示閱讀成果,教師、學生、家長全面參與這一活動形式檢驗學生課外閱讀效果。在學生的閱讀評價中,既關注學生的共性,又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分層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感受閱讀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主動產生需求。
二、促進學生的理解與表達
展示閱讀成果,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可以采用制作課件展示讀后感并加以評價的形式,交流寫作風格簡介、作品內容概括、優(yōu)美片段賞析、自我思考品鑒等,然后在活動課上進行演講展示。
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學生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在不摘抄任何現(xiàn)成賞析文字的前提下,一定要靜下心來融進文字營造的氛圍中,和作者的靈魂進行對話,挖掘字里行間真正感動自己的情感因素,這樣才能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深度思考,寫出有自我體驗的讀后感。其次,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別人有效地溝通是一個社會人必備的一項素養(yǎng),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的演講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是必需的、重要的。
三、彰顯同伴的欣賞與反思
評價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聽眾共同參與,亮星評價,并要求至少提出一點建議和一點優(yōu)點。
在學生對伙伴的評價之初,教師要從正面告訴學生:評價別人要先看優(yōu)點,再提不足。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評價會很全面、很客觀,常常記錄了教師看不到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了教師容易忽略的小細節(jié)。學生在評價伙伴的過程中形成了公民的參與意識,凝聚了班級的向心力。
學生慢慢學會了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學會了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學會取別人的長處促進自己的成長。這種寬容和理解的心態(tài)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四、體現(xiàn)教師的激勵與欣賞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具有激勵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學生最后得到的證書上不僅有星級展示,更讓學生愛不釋手的是上面有老師送給自己的話。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寶貴的人生財富,值得珍藏一生。
語文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大量的課外閱讀經歷、深刻的情感體驗,能夠豐富語感經驗,形成大量的語言素材,積累豐厚的社會生活知識。教師的評價不只是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理解,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那一句句飽含著期待與肯定的話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教師的賞識與激勵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發(fā)揮了愛的教育的作用。
五、獲得家長的支持與鼓勵
利用QQ群、微信公眾號等現(xiàn)代媒體平臺,展示課外閱讀成果,請全班家長欣賞評閱,點贊亮星,讓家長參與評價過程。這樣,讓家長更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與學校的語文教學,從而幫助、支持孩子,使家長也成為學校教育另一種可利用的有效資源。
學生在制作課外閱讀成果展示作品時,勢必要尋求家長的技術支持。帶動家長參與學校的學習活動,可以讓家長了解教學評價改革,促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完善學習的信息,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
家校合作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我,更好地發(fā)展,有助于促進家庭教育氛圍的和諧,讓學生在書香飄逸的家庭中形成從容儒雅的生活態(tài)度。
課外閱讀評價成為聯(lián)系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家長與學校思維、情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外閱讀評價著重綜合考查了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查了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重視了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理解。學生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樹立閱讀的信心,提高閱讀的興趣,使評價過程成為一個激勵—提高—再激勵—再提高的良性循環(huán)過程。
課外閱讀,就不只是讀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