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情節(jié)結構和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情感先后變化。
2.把握塑造小狗包弟這一形象的正側面描寫手法和以小見大手法,并學會應用到寫作中去。
3.正確評價作家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感受特定時期作家嚴于解剖自己,敢于講真話、流真情的無畏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自省懺悔意識。
二、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屬于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記事抒情散文,選自其晚年巨著《隨想錄》作者巴金。
這篇課文的主要價值,首先表現(xiàn)在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十年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當時人們普遍的命運窮困、人性扭曲的狀況,因而這篇文章對于包括高中生在內(nèi)的所有中國人都有一定的認識教育作用。同時,課文的價值還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問的警醒人心的力量,這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對過去乃至當今時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討和拷問,也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三、教學重點
認識文革這一特定時代,正確評價作家放棄包弟的這一行為。
四、教學難點
感受特定時期作家嚴于解剖自己的可貴品質(zhì),學習作家敢于講真話、流真情的無畏精神。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
談論法、演示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七、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6分鐘)
1966-1976(板書)——這是中國當代歷史上注定載入史冊的十年,也是過去的、現(xiàn)在的、未來的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的一段慘痛歷史。巴金先生在世時一直呼吁要建立一個“文革”博物館,為世人留下這一民族災難的見證。但遺憾的是,他的這個愿望始終沒能實現(xiàn)。但是,記憶的博物館可以建在我們每個人心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文革實錄。
播放視頻。(4分鐘)
(追問:看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嗎?可以用幾個詞語或一句話概括一下這個時代的特點嗎?)
確實,“癲狂”、“混亂”、“是非顛倒”“人情殆盡”等詞都足以形容這個時代的特點。十年文革,十年浩劫,然而面對這場災難,許多人都不敢說真話,但巴金說了。他在四十多萬字的《隨想錄》里回憶懺悔,自我解剖,也解剖那段畸形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隨想錄》中的名篇——《小狗包弟》。
(設計說明:利用文革實錄視頻導入旨在讓學生對文革這一特殊時期有一個客觀的了解,避免教師的主觀介紹同化了學生對文革的認識,從而出現(xiàn)知識的硬塞現(xiàn)象。同時,在課文講解之前插入對時代背景的介紹,引導學生談個人感受,能啟發(fā)學生知人認世,更好地深入文本探究。)
(二)走進作者:(1分鐘)
大家對巴金先生了解多少呢?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F(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生于1904年11月25日,卒于2005年10月17日,享年101歲。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巨匠。他被譽為“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
巴金先生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他晚年創(chuàng)作的思想隨筆《隨想錄》是一部五卷本的懺悔錄,反映了巴金在經(jīng)歷十年動亂后對自己、對時代、對導致這場民族悲劇的深層原因的深刻思考和剖析,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大師坦蕩而真誠的靈魂和他所自覺擔負的神圣的歷史責任感?!峨S想錄》是巴金文學道路上的又一座豐碑,一部無比沉重的“懺悔錄”,一部說真話的大書。
設計說明:與學生一起回顧巴金先生及其重要作品,幫助學生鞏固了舊知識,同時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三)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認識一條小狗(8分鐘)(板書:一條小狗)
(請同學瀏覽全文,小組討論完成簡歷)
包弟簡歷
姓名 包 弟 種 ?別 日本種
起名緣由 瑞典舊主人起名“斯包弟”,簡化稱“包弟”.
何時被巴金收養(yǎng) 1959年 何時遇害 文革期間(1966年8月下旬)
性格特點 可愛、聰明、通人性、有情義……
巴金對其的感情變化 歡快(與包弟親密接觸)──憂慮(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輕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疚(至今心不得安)
怕生識趣
正面描寫 ? ? ? ? ? ? ? ? ? ? ? ? ? 作揖討糖
守候親熱
日本客人拍攝包弟
側面烘托 ? ? ? ? ? ? ? ? ? ? ? ? ? ?日本女士過問包弟
愛人討骨頭喂包弟
妹妹說起包弟
設計說明:
(1)此簡歷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照表格快速地從文本中提煉與小狗包弟有關的信息,完成對包弟這一形象的認識。
(2)在把握包弟的性格特點時,引導學生結合文本中具體描寫包弟的句子來概括包弟的性格特點,在分析中順勢得出正側面描寫手法,能強化學生的寫作手法意識,進而運用到寫作中去。
2.認識一個時代——“文革”(10分鐘)
追問①:巴金及其家人既然這么喜歡小狗包弟,為什么卻要把它送走呢?請大家結合文本探究答案。
討論明確:
小狗包弟是一個“包袱”:“四舊”嫌疑。
包弟的特殊身份。日本種,瑞典舊主人,有“里通外國”的嫌疑。
巴金自保。
……
因此可以說包弟被送到解剖桌上,固然體現(xiàn)了巴金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但更多地體現(xiàn)其自私是動蕩不安、是非顛倒、人情殆盡的十年文革時期的產(chǎn)物。
追問②:作為一個聞名中外的作家,為什么巴金先生連一條小狗也保護不了呢?包弟之死,誰之過?
A.背景介紹:
依次展示圖片,了解歷史:
清華大學校門被毀。
1966年彭德懷被批斗,1974年含冤而歿。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在文革中慘遭迫害,于1969年在開封含冤逝世,當時竟沒有一位親人在身邊。他的遺體被當做烈性傳染病人火化。
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文人:老舍投湖自盡、傅雷上吊而死、吳晗自殺。
作家秦牧曾這樣記述“文革”期間在廣州街頭的所見:“人們咬著匕首,抬著尸體游行。”“一天早上,當我走回報社的時候,一路看到在樹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體,大多是被打破頭顱、鮮血迸流的……”
B.巴金在這場浩劫中命運如何?
1968年8月,棄掉小狗,被關進牛棚改造;9月被抄家,經(jīng)受大字報、掛牌游街等形式的批斗。
1970年,到農(nóng)村勞動改造,掏大糞、喂豬、背稻草、種地……
1972年7月蕭珊在飽受精神折磨后患癌癥進不了醫(yī)院治療,半個月后含冤長辭人世。三年以后,巴金把蕭珊的骨灰捧回來,放在自己的房間里,沉痛地說:“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淚和血?!?
1973年,回上海,在四平方米的小屋翻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赫爾岑的作品,直至“文革”結束。
“在‘四害橫行的時候,我在原單位(中國作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給人當作‘罪人和‘賤民看待,日子十分難過。我每天在‘牛棚里勞動、學習、寫交代、寫檢查、寫思想?yún)R報。任何人都可以責罵我、教訓我、指揮我。任何人都可以闖進我家里來,高興拿什么就拿什么……”——巴金《懷念蕭珊》
C.總結: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那是一個缺少理性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是發(fā)生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間由主要領導人錯誤發(fā)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的政治運動。這場政治運動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空前浩劫,是共和國永遠的痛,是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在這場運動中,多少千年古跡毀于一旦,一大批優(yōu)秀的中央領導人、知識分子等慘遭迫害。人的生命尚且賤如草芥、一錢不值,何況一條小小的狗呢?
同學們,巴金保護不了一條小狗,是誰的罪過?(板書:一個時代)
是時代的罪過,是文化大革命的罪過。巴金從一個特殊的角度——一條小狗的悲劇命運中,客觀地暴露了那個非人時代的某些特點,以及那一段特殊的歷史給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帶來的近乎毀滅性的災難。
設計說明:
(1)由“巴金先生及其一家既然這么喜歡包弟,為什么又要將其送走?”這一問題過渡到對文革這一特定歷史的解剖,深挖被送走的社會原因,自然巧妙,銜接得當。
(2)由一系列真實的圖文資料反映文革對文物、高級領導人、知識分子的殘酷迫害,讓學生對這一時代有個清醒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評價作家放棄小狗的行為。
3.認識一位老人——巴金(10分鐘)
追問①:我們說,時間可以撫平心靈上的傷口,但是,多年后,巴金先生有沒有忘記文革給他帶來的心靈創(chuàng)傷?
讓學生帶感情齊讀11-13段,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思考。
作者沒有忘記?!罢炅阄鍌€月過去了”,噩夢般的文化大革命終于結束了,巴金終于回到自己的故居,但院子里的一切都變了,變得那么凄涼,沒有草,沒有花,沒有葡萄架和葡萄藤,當然更重要的是沒有愛妻蕭珊和小狗包弟。眼前的物非人非使他陷入了對往事的追憶。他懷念愛妻蕭珊,懷念小狗包弟,而這種懷念都帶有深深的歉意。
在那個非人的年代,普通人的人性弱點在潛意識中變成了惡勢力的推手和幫兇,這一切的一切像大石頭一樣壓在巴金的心中,久久不能釋懷。
追問②:在文革結束后的一段時間里,幾乎沒有人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而巴金作為一個名作家,一個受害者卻站出來懺悔,這表現(xiàn)了巴金怎樣的品質(zhì)?(板書:一位老人)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教師參與討論。各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
這表現(xiàn)了他嚴于解剖自己的可貴精神。作品所描述的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事,在那個動亂年代,人的生活都無所寄望,哪里還有心思顧一條狗?在那時,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錢,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失和,比比皆是,拋棄一條小狗又算什么?但作家并未因此解脫自己,他說,“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短短幾句話,展示了作家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個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社會動蕩、社會變遷的老人真誠地解剖自己,他是在用真誠和良知去感染讀者。他的這種懺悔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引起人們對于“文革”的思索,所以作家的懺悔具有喚醒人心的作用,也警醒著人們汲取歷史教訓。因而巴金被稱為“20世紀中國的良心”。
(板書:以小見大)
(設計說明:
(1)此部分“認識一位老人”為教學重點之重點,充分體現(xiàn)了課文的價值——作家的深刻反省、自我拷問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顯示出一個正直的成熟的作家嚴于解剖自我、敢于說真話的勇氣和度量,進而可以引導學生對過去那個時代甚至是當今時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討和拷問,這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2)此外,第11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別有用途。從內(nèi)容上看,荒涼、衰敗的庭院景象,實際上是表現(xiàn)“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物質(zhì)的和精神的創(chuàng)傷,是對“文革”危害和遺毒的一種無聲的控訴。從結構上看,這段環(huán)境描寫放緩了敘述的節(jié)奏,也把讀者的思緒從文革的歲月拉回到今天的現(xiàn)實。因而此段的分析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很有必要。)
(四)拓展延伸,關注現(xiàn)實。(4分鐘)
請學生看圖,就“勃蘭特的下跪”與“小泉拜鬼”發(fā)表看法。
附:1.1970年1月25日,原西德總理勃蘭特來到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下。向紀念碑獻上花圈后,竟然雙腿下跪,向二
戰(zhàn)中無辜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
2.歷屆日本政府從首相到閣員,從來沒有間斷過參拜供奉著甲級戰(zhàn)犯牌位的靖國神社。
勃蘭特以一種特殊的姿態(tài)表明,只有承擔起歷史責任,才能走向未來。
教師總結: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人唯有懺悔才能獲得重生;
一個民族唯有懺悔才能遠離偏執(zhí),走向理性與文明;
人類唯有懺悔才能和諧相處,互存互進。
(設計說明:此設計通過正反兩個實例來強調(diào)反省精神于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起到喚醒社會公正、社會公德、人類善良天性的意義,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八、結語留疑(1分鐘)
著名作家馮驥才說:“懺悔可以使人擺脫魔鬼?!避髯釉疲骸熬硬W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焙Df:“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贝_實,善于反省是一種智慧。那么,在座的你們在成長過程中有沒有什么值得反省、懺悔的呢?
(設計說明:此設計旨在由巴金這位老人的可貴品質(zhì)引發(fā)學生的深思和自責,引發(fā)讀者和作者之間的心靈共鳴。同時,留疑的設計避免課堂交流時學生的尷尬場面,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隱私,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又實現(xiàn)了教育目的。)
九、作業(yè)布置
請學生課后閱讀《隨想錄》中另外一些文章,深入體會“一部講真話的大書”的巨大價值。
十、板書設計
小狗包弟
巴金
一條小狗 ? ? ? ? 一位老人 ? ? ? ?一個時代
小 大
(張艷玲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4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