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振
【摘要】物理模型是人們對客觀事物以及其運動和變化的高度抽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是人類智慧的偉大結晶。在高中物理中,有諸多物理模型,而物理模型的構建是教學的關鍵點,合理的構建過程可以使學生在認知上、能力上、情感上獲得巨大收獲.本文將從物理模型的概念、構建以及在教學中的作用等角度淺談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
【關鍵詞】物理模型 ?分類 ?構建 ?教學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78-01
1.概述
1.1物理模型的概念
物理模型是人們在探索自然界的物質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巧妙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即采取忽略次要的非本質因素,抓住主要的本質因素,通過抽象思維或形象思維,運用理想化、簡單化和類比等方法,而建立起來的描述或物理對象、或物理狀態(tài)或物理過程的理想化模型。
1.2高中物理模型的分類
在高中物理的學習活動中,對于任一個物理問題,都要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學習和研究的對象是什么?第二,學習和研究的對象處于什么狀態(tài)?第三,狀態(tài)變化的物理過程是怎樣的?基于此三點,物理模型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實體模型、狀態(tài)模型和過程模型。
1.2.1 對象模型:建立在客觀實體的基礎上,是根據所討論的物理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把客觀實體理想化。高中物理教學中常見的對象模型:質點、輕繩、輕桿、輕彈簧、不可伸長的細線、恒力、光滑表面、理想氣體、理想流體、點電荷、檢驗電荷、勻強電場、平行板電容器、勻強磁場、電流、電流元、純電阻、理想二級管、理想變壓器、理想電流表、理想電壓表、點光源、薄透鏡、三棱鏡、光子、簡諧波、電磁波等等。
1.2.2 過程模型: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的運動和變化過程極其復雜,為了突出事物運動和變化過程的主要因素,就舍棄了次要因素,把物理過程理想化,從而建立過程模型。如力學中的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簡諧運動等;熱學中的等溫過程、等壓過程、等容過程、絕熱過程。
1.2.3 狀態(tài)模型:研究流體力學時,流體的穩(wěn)恒流動狀態(tài);研究理想氣體時,氣體的平衡態(tài);研究原子物理時,原子所處的基態(tài)和激發(fā)態(tài)等都屬于狀態(tài)模型。
此外,在習題教學中,應用以上模型抽象出來比較固定的問題模型,比如:行星運動模型、剎車模型、汽車啟動模型、完全彈性碰撞、完全非彈性碰撞、磁場中金屬桿平動切割模型等等。
2.高中教學中物理模型的構建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合理地構建適當的物理模型,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形成科學思維方法,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物理思維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科學知識的興趣與熱情。故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構建物理模型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2.1 遵循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統(tǒng)一的原則。建立物理模型在于要把握住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這就需要我們首先用抽象的思維,忽略對所研究問題無關的或影響很小的因素,保留對問題有決定性影響到主要因素,然后再利用形象的思維,得到在忽略次要因素以后的物理特征。比如質點模型的建立,抽象掉對物體運動影響很小的大小和形狀之后,再利用形象思維,物體就變成了一個有質量的點,從而建立質點模型。
2.2遵循可靠事實和合理外推相統(tǒng)一的原則。物理模型是理想化的,事實并不存在,是人們思維的產物,但是不能脫離事實依據,憑空臆想出來,必須建立在大量的、可靠的實驗事實的基礎之上,在利用邏輯思維,合理推理,最終建立。比如“自由落體”這一運動模型的建立,伽利略首先從數學推理和實驗事實,得到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時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進而將斜面的傾角合理的推廣到90°,從而得出自由落體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結論,最終建立自由落體這一物理過程模型。
3.物理模型的構建在高中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3.1 有助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建構過程,并掌握其建構方法。通過對物理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抓住主要的本質因素,剔除次要的、非本質因素,構建物理模型,并用物理量去量化,由物理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上升到物理規(guī)律。在這個建構過程中, 學生全程參與了知識的建構,不僅獲得知識的結論,進一步深化了對物理問題認識,更獲得了研究問題的科學建構方法。
3.2 有助于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中培養(yǎng)其探究意識,發(fā)展其探究能力。學生面對物理問題時,首先要從文字和圖形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使之圖景化。再以高中物理教材中所提供的模型出發(fā),以探究的方式,通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效、類比、抽象、概括、遷移等思維方式去綜合加工,構建理想化的模型。然后分析物理模型,找到物理量關系,得出物理規(guī)律。物理模型建構是引導學生不斷探索的思維過程,不僅可提供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3.3 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物理模型的建立過程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一個依據對問題的觀察、思考后,用思維打造的理想化模型。它必須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就像是藝術創(chuàng)作,極富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故物理模型的建立過程在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的同時,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溢然.模型[M].新竹凡異出版社,2001.
[2]鄭青岳.理想化方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閻金鐸.物理思維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