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六十年來“信息技術”的敘寫研究*——以中美經(jīng)典教科書的對比為例

2015-06-13 03:00周仕德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5年11期
關鍵詞:電化教學教育學教科書

周仕德

?

六十年來“信息技術”的敘寫研究*——以中美經(jīng)典教科書的對比為例

周仕德

(嶺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廣東湛江 524048)

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教科書是傳播、體現(xiàn)政府和學界對信息技術重視度的重要載體,職前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學習將直接影響未來信息技術的實施情況。文章考察了六十年來我國具有代表性教育學教科書中“信息技術”的敘寫演變,兼與美國經(jīng)典教育學教科書中“信息技術”的敘寫進行比較,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從教科書內(nèi)容如何敘寫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敘寫結構設計演變、信息技術在教科書練習內(nèi)容意義建構取向三個層面進行探討和審思,以期從新的視角推動信息技術發(fā)展史的研究。

經(jīng)典教科書;中美;信息技術;敘寫;比較研究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2001年發(fā)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2004年發(fā)布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要求“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于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011年發(fā)布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要求教師擁有“信息獲得與處理能力。能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2012年發(fā)布的《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則要求教師“具有適應教育內(nèi)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滲透應用到教學中”。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已毋容置疑。而要使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具體的落實和真正的體現(xiàn),關鍵在于教師。

各高校開設的核心課程“教育學”是職前教師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每一個未來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在校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而教師教育領域內(nèi)出版的教育學教科書則是形塑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本研究試圖從信息技術發(fā)展史的角度,考察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學教科書中“信息技術”敘寫的演變,“而這方面的研究至今還未被系統(tǒng)地納入我國教育研究者的視野”[1]。本研究中的信息技術敘寫是指在教師教育學教科書文本中,不同歷史時期被再現(xiàn)出來的有關信息技術總體印象和要求的敘述情況。本研究以這六十年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學教科書為資料來源,同時為更好地反思信息技術這一主題的敘寫,因此與美國經(jīng)典教育學教科書文本中信息技術的敘寫進行了比較,并采用內(nèi)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從內(nèi)容、結構范式、練習內(nèi)容意義建構三個方面進行了相關考察。

一 從中美經(jīng)典教科書內(nèi)容來看“信息技術”的敘寫

1 研究樣本

(1)中國方面,選取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這六十年來不同時代的19部有代表性的教育學教科書為研究樣本。

①50年代:開封師院教育教研室編的《教育學講義》(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華東師大教育學教研室和上海師院合編的《教育學講義》(華東師大出版社1959)。②70年代:廣西師院主編的《教育學講義》(廣西師院出版社1977)、上海師大教育學編寫組編的《教育學》(人教社1979)。③80年代:孫喜亭等主編的《簡明教育學》(北師大出版社1988);華中師院、河南師大、甘肅師大、湖南師院、武漢師院教育系合編的《教育學》(人教社1980)。④90年代:王道俊等主編的《教育學》(人教社1999)、袁振國主編的《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⑤21世紀以來:全國12所重點師大合編的《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余文森主編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高教社2004)、南京師大主編的《教育學》(人教社2005)、葉瀾主編的《新編教育學教程》(華東師大出版社2006)、魏青主編的《教育學》(西南交大出版社2006)、張樂天主編的《教育學》(高教社2007)、丁錦宏主編的《教育學基礎》(高教社2009)、李方主編的《基礎教育學教程》(人教社2010)、司曉宏等主編的《教育學教程》(高教社2011)、李海燕等主編的《教育學》(北大出版社2011)、曹樹真等主編的《教育學教程》(華中科大出版社2012)。

概而言之,從出版社來看,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從時間分布來看,50年代2部,70年代2部,80年代2部,90年代2部,21世紀以來11部;從選取的樣本來看,這些教科書都具有代表性,若有論述的話則一定能夠反映“信息技術”這一主題的敘寫情況。

(2)美國方面,選取美國著名的教育學者大衛(wèi)·G·阿姆斯特朗(David G.Armstrong)等著的《教育學導論(第7版)》()為研究樣本。這是一本經(jīng)典的美國教師教育學導論性教科書,先后7次(1981年、1985年、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均由著名的培生教育出版集團(Pearson Education Inc)出版。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的中文版。

2 我國教科書中的“信息技術”敘寫

(1)通過考察和研讀選擇資料,發(fā)現(xiàn)我國教育學教科書對“信息技術”的敘寫在整個50年代沒有涉及。70年代才首次看到有這一主題內(nèi)容——廣西師院主編的《教育學講義》沒有此內(nèi)容;上海師大教育學編寫組編的《教育學》則從電化教育的視角來敘寫,開篇引言便說“華國鋒同志號召我們:‘要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癁榱送瓿蛇@一宏偉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擴大并加快各級各類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提高教育質量。實現(xiàn)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普及在電聲、電影、電視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電化教育,是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認識電化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緊抓電化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盡快采用各種現(xiàn)代電教設備來武裝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比缓笳J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視聽教材,采用電氣聲光設備,把聲、形、色結合起來,使事物化小為大(或化大為小),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化虛為實(或化實為虛),化遠為近(或化近為遠),借以直觀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nèi)在聯(lián)系,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使學生多快好省地掌握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技術,在國外稱為視聽教育,也就是我們習慣所說的電化教育。它是擴大和加快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提高教育質量的先進教學手段?!盵2]

(2)80年代孫喜亭等主編的《簡明教育學》沒有涉及“信息技術”的敘寫。華中師院等五校教育系合編的《教育學》對此表述為“在教學、教育過程中,使用幻燈、電影、錄音、廣播、電視、錄像、語言實驗室、程序教學機、電子計算機等電教器材,和教學、教育幻燈片、唱片、影片、錄音帶、程序片等電教材料,對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叫電化教育。完整理解電化教育要注意三點:第一,電化教育包含電教工具和在教學、教育中的應用2個要素;第二,電教工具包含硬/軟件;第三,應用既用于傳授知識技能,又能用于思想品德教育。”[3]其基本任務在于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品德三個方面。

(3)90年代袁振國主編的《當代教育學》沒有“信息技術”敘寫方面的內(nèi)容。王道俊和王漢瀾主編的《教育學》對此有較詳細的涉及,表述為“在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學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學信息,以實現(xiàn)教學的優(yōu)化,就是電化教學?!娀虒W,就其本質來說,它是屬于現(xiàn)代教學范疇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4]其基本任務與80年代敘寫一致。

(4)21世紀以來的12部教科書中,僅僅只有3部教科書將“信息技術”放置于教學手段內(nèi)容中進行了概略性的提及。如丁錦宏主編的《教育學基礎》僅僅只有電化教育的概括性介紹,認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19世紀第一臺幻燈機開始應用到教學領域,經(jīng)歷了一個口耳相傳—文字教材—直觀教具—電化教育—計算機與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的階段[5];魏青主編的《教育學》敘寫的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內(nèi)容[6];南京師范大學主編的《教育學》在現(xiàn)代教學技術中提及了常用的電化教學工具以及在教學中要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基本要求[7]。

3 美國教科書中的“信息技術”敘寫

美國經(jīng)典教育學教科書《教育學導論》用了整整一章、共計27頁(300~326頁)的內(nèi)容來敘寫信息技術,開始引入敘寫的均設計為一系列問題。如在開頭引言這樣敘寫:“放眼未來幾年,當你環(huán)視班級時,你會發(fā)現(xiàn)如今選擇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占多數(shù),其他學生則在家學習。你那些在家學習的學生如果有疑問,可能會通過電子郵件、視頻電話或其它電子通訊工具與你聯(lián)系。……在你作為任課教師期間,你將參與技術相關的許多決策。這些決策還牽涉技術與教和學的關系。當你具有負責決策的經(jīng)歷時,你會發(fā)現(xiàn)思考如下問題對你有所益處:你期待學生在學習了你的課程后掌握哪些技術型知識和技巧?技術變革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如今的新技術預示著什么?新技術給教師帶來了什么挑戰(zhàn)?新技術可能給學生帶來什么風險?……各州和地方學區(qū)都更加重視在學校課程中增加相應內(nèi)容,以便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技術素養(yǎng)意指基本理解重要的技術,愿意接受和采納新的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有能力在可接受的熟練水平上運用技術?!?/p>

概括地說,美國教科書中的“信息技術”始終圍繞未來需要的新技術、國際教育技術學會對美國師生的系列全國教育標準要求、技術改變了對已然世界的限制但技術并不保證進步、未來技術運用的前景、當今的新技術挑戰(zhàn)和數(shù)字鴻溝等方面來敘寫。

二 從中美經(jīng)典教科書的結構范式來看“信息技術”的敘寫

“信息技術”在教科書中的具體文字表述內(nèi)容固然重要,但在教科書中如何表達這種內(nèi)容的形式也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忽視了內(nèi)容呈現(xiàn)的形式……我們就錯過了最重要的東西”[8]。

1 我國教科書中“信息技術”敘寫的結構

(1)70年代,上海師大教育學編寫組編的《教育學》的敘寫結構為:電化教育的發(fā)展(電化教育的發(fā)展道路—電化教育設備的應用—教育工藝學的研究)—電化教育與教育改革(電化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及其現(xiàn)實意義—我國常見電化教育設備析例—促進電化教育發(fā)展的幾個問題)。

(2)80年代,五院校主編的《教育學》的敘寫結構為:電化教育(概念—作用—學校常用的電化教育工具—電化教育的教材教法—電化教育的管理)。

(3)90年代,王道俊和王漢瀾主編的《教育學》的敘寫結構為:電化教學概述(什么是電化教學—電化教學的功能和作用—電化教學的歷史發(fā)展)—電化教學媒體(媒體、教學媒體、電化教學媒體—電化教學媒體的分類和功能—電教教材及其編制的基本原則)—電化教學的一般模式和方法(電化教學的一般模式—電化教學的方法)。

(4)21世紀以來,丁錦宏主編的《教育學基礎》的敘寫結構為:教學手段(教學手段及其演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學手段的發(fā)展趨勢),在其中又體現(xiàn)為:口耳相傳—文字教材—直觀教具—電化教育—計算機與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

2 美國教科書中“信息技術”敘寫的結構

美國的教科書為完整一章,標題為“技術的影響”,其敘寫結構為:展望未來—技術標準—技術與行為(技術約束力—現(xiàn)行慣例的約束力)—當今技術:前景(發(fā)展學生的研究能力—增加課程設置—為表現(xiàn)欠佳的學校提供服務—模擬真實生活經(jīng)歷—幫助有特殊問題的學生)—當今技術:挑戰(zhàn)(費用問題—干擾學習的新技術—改變教師對其角色的看法—數(shù)字鴻溝—保護學生)。

為直觀地管窺中美教科書中信息技術的敘寫結構設計,總結我國70年代至21世紀以來呈現(xiàn)的結構設計范式,便可清楚發(fā)現(xiàn)二者的設計差異,如表1所示。

表1 中美教科書中“信息技術”敘寫結構設計范式比較

三 從中美經(jīng)典教科書練習內(nèi)容意義建構來看“信息技術”的敘寫

練習是教科書設計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該教科書的價值取向及內(nèi)容傳遞的有效信息和對相關主題的重視所在。

中國19部經(jīng)典教科書中對信息技術練習內(nèi)容的敘寫設計很少——70年代和21世紀以來的諸多教科書中皆無任何相關內(nèi)容,僅僅只有80~90年代的教科書涉及了此內(nèi)容。如80年代五院校主編的《教育學》中列出四道復習題:①電化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中有什么作用?②發(fā)展電化教育如何貫徹自力更生、勤儉辦一切事業(yè)的方針?③開展電化教學是否意味著降低教師的作用?④設計或制作一件(套)電化教學幻燈片,并說明設計或制作的根據(jù)及其在教學中的意義。90年代王道俊和王漢瀾主編的《教育學》呈現(xiàn)的是三道思考題:①電化教學課在提高教學質量中有什么作用?②觀摩一堂電化教學課,并做分析;③設計或制作一件電化教學幻燈片,并說明設計或制作的根據(jù)及其在教學中的意義。但是,美國教科書中關于信息技術這一主題的練習內(nèi)容設計形式豐富多樣,并按教師對技術的重要性—教師發(fā)展需要—技術標準的要求—技術運用實踐問題為主線,圍繞現(xiàn)實—問題—實踐取向的思路來構成練習內(nèi)容,如表2所示。

表2 美國教科書中“信息技術”練習內(nèi)容設計展示

四 中美經(jīng)典教科書“信息技術”敘寫的比較審思

“過去絕不僅僅是事后詮釋的單純的材料,而應當成為一種行動導向的推動和敦促,以使人們過去的行動和受難對未來有一定的指導意義。”[9]考察我國教科書中的信息技術敘寫,對比美國教科書中對此主題的敘寫,可以看到:

第一,敘寫內(nèi)容和結構范式設計呈現(xiàn)出我國信息技術從關注到遺忘的趨向,這種怪象值得深思。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已毋容置疑,無論是國際上的教育變革還是國內(nèi)進行的教育改革,都無一例外地對信息技術在其中的巨大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時還需要反思如何通過更多的渠道或載體讓這一問題得到不同社會群體的認可和學習,以真正推進信息技術的實施。考察我國六十年來教育學教科書對信息技術的敘寫,發(fā)現(xiàn)50年代沒有任何相關此方面的認識;70~90年代我國教科書開始涉及信息技術,但其教科書的信息技術敘寫聚焦在“電化教育”,認為電化教育的功能在于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品德三個層面;21世紀以來的教科書信息技術敘寫開始轉變范式,將信息技術置于“教學手段”這一內(nèi)容下作了蜻蜓點水式的敘寫,也缺乏足夠的內(nèi)容來支撐信息技術更多的敘寫。反觀美國,其經(jīng)典教科書非常重視這一主題的敘寫,該主題在教科書中的內(nèi)容占27頁,不同于我國的寥寥數(shù)頁。

第二,敘寫的練習意義建構反映了我國對信息技術的實踐性重視不夠,還有待提升。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思辨性、文獻性、哲理性的文字表達和思考范式,如對信息技術這個主題的思考和認識所采用的基本觀點常常是“信息技術是什么”、“信息技術的作用是什么”,或者是“信息技術的歷史如何演變”、“使用信息技術要注意什么”等,但很少從另外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術與行為的關系是什么”、“信息技術標準與學習者如何融匯”、“實踐中的信息技術如何”等。信息技術這個主題往往是他人論述中的客體,而非自我實踐的主體,一直由外在的期望而非內(nèi)在的向往所界定。70~80年代的教科書中關于信息技術的練習內(nèi)容體現(xiàn)在電化教育上,并聚焦于電化教育對教學的作用、如何設計電化教學等。21世紀以來則沒有任何信息技術方面的練習建構呈現(xiàn),信息技術練習設置類型的取向比較單一,主要以思考性的題目為主,題目話語的表達也比較強硬和抽象,主要關注站在他者的立場上要求學生應該做什么和應該學習什么等。而美國教科書中的信息技術練習題設計取向,充分展示了作為一個教師可能要知道的當今國際教育技術學會對美國教師的國家技術教育標準要求,現(xiàn)實中需要的信息技術網(wǎng)站、信息技術學會組織、信息技術雜志等實踐展示,信息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技術在教師中的關注以及如何結合實習準備等非常具體詳實,并且練習敘寫的角度豐富多樣,將學生置于信息技術這一教育的境遇或場域之內(nèi)進行體驗性敘寫,具有很強的場域性和情境性。

五 結束語

每個國家的具體國情有所差異,中美教育學教科書之間存在不同也屬正常。比較研究教育教科書中對信息技術的敘寫,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美國在教師教育中是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又是如何融入學生使用的教育學教科書之中的。本研究希望通過這種國際比較,為我國信息技術和今后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在具體的課程實施、教學改進等方面提供某些有益的啟迪或參考,而這也恰恰是推進我國信息技術教育“向著新的方向前進”[10]的重要體現(xiàn)。

[1][8]M·阿普爾,L·克麗斯蒂安-史密斯主編.侯定凱譯.教科書政治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序言、350.

[2]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編寫組.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73.

[3]華中師范學院,河南師范大學,甘肅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學院,武漢師范學院教育系.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58.

[4]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13.

[5]丁錦宏.教育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8-269.

[6]魏青.教育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346.

[7]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35.

[9](德)越恩·呂森著.來炯譯.歷史思考的新途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序言8.

[10](美)理查德·韋斯特,等著.劉海龍譯.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512.

編輯:小米

From Classic Textbooks Review in 60 Yea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rrates in China——A Comparis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ZHOU Shi-de

Pick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st be highly valued, which has a revolutionary influence 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Textbooks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circl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cognitive lear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ly aff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The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cription in the representative pedagogy textbooks over the past 60 years in China, and compared it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rration in the classical pedagogy textbooks of United States. The paper made a deep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and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the textbook content narrat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d in the textbook exercise content, adopting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a new perspective.

classic textbook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rrative; comparative study

G40-057

A

1009—8097(2015)11—0012—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5.11.002

本文為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教師社會學構建研究:以65年來我國中小學教師組成結構演變?yōu)橹行目疾臁保椖烤幪枺?5YJA880113)、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fā)展專項資金項目“協(xié)同創(chuàng)新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實踐基地”(項目編號:財教[338]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周仕德,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教育、比較教育,郵箱為888zsd888@163.com。

2015年4月27日

猜你喜歡
電化教學教育學教科書
究教育學之理,解教育學之惑
——《教育學原理研究》評介
實踐—反思教育學文叢
《備急千金要方》:中醫(yī)急診教科書
電化教學為師生搭建雙向交流的平臺
韋鈺:神經(jīng)教育學與創(chuàng)新力培養(yǎng)
藏起來的教科書
對一道教科書習題的再探索
被藏起來的教科書
活用電化教學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
對我國音樂教育學 學科建設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