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興(牡丹江市文化藝術(shù)中心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漫談京劇樂隊伴奏中的“武場”
楊振興
(牡丹江市文化藝術(shù)中心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京劇樂隊是由打擊樂器和管、弦樂器組成的。京劇伴奏中的打擊樂隊稱為武場。京劇打擊樂在京劇音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打擊樂器雖然只能奏出一個有固定音高的音,但音響強烈,節(jié)奏感鮮明,一般重武打的武戲,以打擊樂伴奏為主,因此傳統(tǒng)習(xí)慣稱打擊樂為武場。
京?。话樽?;武場
在戲曲藝術(shù)團體中,人們通常將樂隊稱為“場面”,此一稱謂至今仍然在一些老年朋友中沿用。為什么要將樂隊叫做“場面”呢?這是因為在舊時的演出中,伴奏樂隊不像今天這樣坐在舞臺的邊幕內(nèi)或者樂池中,而是坐在舞臺的正中,演員演出場區(qū)的后面,面對著觀眾。如果留意的話,你可以在觀賞一些歷史題材的影片或電視劇時看到這種情況。由于有這樣一個原因,后來人們漸漸地將此稱謂引申到了從事樂隊工作的樂師身上,稱他們?yōu)椤皥雒嫦壬薄?/p>
戲曲界有“一臺鑼鼓半臺戲”之說,一語中的,道出了樂隊的音樂伴奏在戲曲藝術(shù)中的重要作用。也許有人會用現(xiàn)在非常時髦的一個詞兒驚嘆說:“太夸張了吧!”但事實就是這樣,戲曲戲曲,戲以曲興,曲寓戲中,無曲不成戲。當(dāng)然,所謂“一臺鑼鼓”只是個泛指,并不是說只有鑼鼓而無其他,它包含了打擊樂器和弦管樂器兩個部分,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文武場”。
就京劇樂隊而言,其“文場”包括了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阮、笛子、嗩吶、笙等弓弦、彈撥及管樂器。在過去,由于京劇與梆子曾有過“兩下鍋”、“風(fēng)攪雪”的演出形式,河北梆子、豫劇、評劇等梆子腔劇種所用的主要伴奏樂器為板胡(俗稱“大弦”),所以,相對于大弦,人們又給京胡起了一個別稱——小弦。假如你問某個人在戲曲樂隊做什么,他答曰:“拉大弦的?!焙翢o疑問,他是河北梆子劇團的板胡演奏員。如果他答:“拉小弦的?!蹦撬隙ㄊ蔷﹦F的京胡演奏員。
早期的京劇“文場”只有京胡和三弦兩件樂器,隨著發(fā)展,后來又增加了月琴,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京劇樂隊的“三大件”。梅蘭芳先生在演出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三大件”的音區(qū)較高,而旦角的假聲演唱同樣也處在高音區(qū),為了增加旦角唱腔伴奏的厚度,經(jīng)與同他長期合作的琴師王少卿研究,在京胡、月琴、三弦的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京二胡,使京劇樂隊的“三大件”變成了“四大件”。但是,在傳統(tǒng)京劇演出中,除了旦角和小生行當(dāng)使用京二胡外,其他各行當(dāng)仍舊使用傳統(tǒng)的“三大件”。另外,一般京劇班社除演出京劇劇目外,有時也要上演一部分昆腔劇目,而昆腔則是以笛子等管樂器作為伴奏樂器的,此時,文場的三弦、月琴演奏員就要擔(dān)任起笛子、嗩吶、笙等樂器的演奏任務(wù)。尤其是三弦演奏員,在武戲演出中還要兼奏“堂鼓”,這就是京劇樂隊“文場”的組成。
京劇樂隊的“武場”包括有單皮鼓、板、大鑼、小鑼、鐃鈸、大小堂鼓等打擊樂器。
早期的京劇“武場”是沒有鐃鈸的,只有鼓、板、大鑼、小鑼幾件樂器,其中鼓、板由鼓師一人演奏,后來為了加強武戲中的熱烈場面和氣氛才增加了鐃鈸。在“武場”中,鼓師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在京劇樂隊甚至在整個京劇演出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同管弦樂演出時的指揮一樣,他掌控著演出的節(jié)奏,擔(dān)負著將樂隊和演員的“唱念做打”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責(zé)任。大鑼、小鑼、鐃鈸等在鼓師的指揮下,演奏各種鑼鼓經(jīng),配合管弦樂為演員的唱腔進行伴奏。
在京劇樂隊里,過去很講究“六場通透”。在《松柏庵往事》一書“徐氏家風(fēng)”一節(jié)中,說徐(蘭沅)老是一位“六場通透”的琴師。那么“六場通透”究竟如何解釋呢?
所謂“六場”,其實就是舊時京劇界對胡琴、月琴、南弦子、單皮鼓、大鑼、小鑼六件伴奏樂器的總稱。這六件伴奏樂器又分稱“文三場”、“武三場”。所謂“文三場”即指胡琴、月琴、南弦子;所謂“武三場”即指單皮鼓、大鑼、小鑼。另外,由于“文三場”的三件樂器總共張弦九根,故而“文三場”又別稱“九根弦”。關(guān)于“六場通透”,有人說是指上述音樂伴奏的六個方面;而又有人說是指兼擅表演和音樂演奏的多面手,即吹(笛子、嗩吶)、打(鑼鼓)、彈(月琴、三弦)、拉(胡琴)、唱、武(打)六個方面。其實兩說各有道理,誰也不能說錯。但不管哪一說,都還有個“通透”的問題。
我以為,“通透”意即門門精到。過去的戲曲班社,無論是什么原因所致,其規(guī)模大都很小,人員限額也較嚴。演員、樂師互相輔助,通力合作,雖各有專工,但同時又兼習(xí)各種業(yè)務(wù)。后來隨著發(fā)展,從業(yè)人員日益專業(yè)化,演員、樂師分工明確,“六場通透”乃成為博學(xué)多才的同義語。藝術(shù)界有“會、好、精、通、絕、化”之說。就通常論,一般能達到“好、精”已相當(dāng)不易,若能經(jīng)“通”而漸入“化”境,則非大家不可了。
J821
A
1007-0125(2015)05-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