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唐
近年來,在學術界的一定范圍內,存在著對“世界主義”的討論,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有之。作為學術問題討論,見仁見智,無可非議。但把“世界主義”的帽子扣在我國獨立自主對外政策的頭上,把我國的國際新戰(zhàn)略說成“具有世界主義情懷”和“世界主義思想”,就顯得別有用心了。
“世界主義”是西方在國際政治學上的一種學術思想,是同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價值觀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同我國的“和平共處”、“和諧世界”、“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根本不是一回事。
“世界主義”起源于古希臘的斯多葛派,主張以世界理性為主宰的世界一體化,認為既然人類是一個整體,就應該只有一個國家,即世界國家。斯多葛學派復雜多變,前期有唯物主義傾向,后期為唯心主義,宣揚宗教神秘主義和宿命論,即所謂“新斯多葛主義”。它在當時的帝王、大臣等奴隸主上層人物中很有影響。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對其批判說:羅馬帝國“企圖清楚地表現(xiàn)了一種世界宗教來充當世界帝國的需要。但是一種新的世界宗教是不能這樣用皇帝的敕令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的世界宗教,即基督教,已經(jīng)從普遍化了的東方神學和庸俗化了的希臘哲學、特別是斯多葛派哲學的混合中悄悄地產生了”。恩格斯的批判說明,“世界主義”老祖宗斯多葛派一開始就“充當世界帝國的需要”。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侵略和掠奪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附屬國成為帝國主義特征之一。此時興起的“世界主義”,則成為西方發(fā)達國家對廣大殖民地進行侵略擴張的思想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的冷戰(zhàn)初期,“世界主義”成為西方反對世界大規(guī)模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運動的工具,也成為在意識形態(tài)上反對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工具。在20世紀50至60年代,許多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世界主義”也就消沉下去了。
最近十多年來,有些學者依據(jù)國際形勢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試圖重新評估“世界主義”,把“世界主義”混同于“世界大同”、“全球治理”加以推崇。有的學者在論述經(jīng)濟全球化時,想方設法把全球化往“世界主義”方向拉。宣揚“全球化帶來人類利益高于國家和民族利益”、“人權高于主權”、“國家主權已經(jīng)過時”、“全球化為世界政府奠定了深厚的現(xiàn)實基礎”、“一切都要服從于全球的世界政府的主權”,以及“超越國家和民族的普世價值奠定了全人類趨向一體化的世界社會和世界模式的現(xiàn)實基礎”等言論,主張“沒有政府治理的全球共治”。這完全就是古希臘和近代“世界主義”的現(xiàn)代翻版。幾十年來的國際現(xiàn)實說明,“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了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與挑戰(zhàn)。
美國在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和國際格局多極化的形勢下,推行“新霸權主義”戰(zhàn)略,主要表現(xiàn)為:經(jīng)濟上推行“新自由主義”;政治上對發(fā)展中國家、轉型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推行以“人權高于主權”為旗幟的“顏色革命”。追根溯源,其根子都在西方核心價值觀,“世界主義”就是其中的一種思想源流。
我國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第一項就是相互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世界主義”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背道而馳的。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防范“顏色革命”。不僅要同“世界主義”等形形色色的西方核心價值觀劃清界限,更要對這些思想的侵蝕提高警惕。
(作者:中聯(lián)部研究室原主任、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狄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