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雪琴??
【摘要】目的:探討重度肺氣腫的臨床護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選取重度肺氣腫患者70例,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采取綜合臨床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總結護理體會。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143%,對照組總有效率685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肺氣腫患者癥狀緩解時間、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重度肺氣腫患者采用全面的綜合性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效果更好,臨床價值較高。
【關鍵詞】重度肺氣腫;臨床干預;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6【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01-0135-01
肺氣腫為一種治療較為困難的肺部疾病,在患者住院過程中,除了進行適宜的臨床治療外,還需要精心的護理以幫助臨床癥狀的緩解,提高恢復效果[1]。就目前僅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模式來看,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因此需要更加全面的護理方式來滿足患者需求。綜合性護理是將多種有效護理手段進行融合,并產生協(xié)同效力的一種護理方式,臨床使用效果較好。本研究對重度肺氣腫的綜合性臨床護理手段進行分析,總結護理體會,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重度肺氣腫患者7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在60~80歲,平均年齡(702±34)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8±19)年。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703±34)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7±1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肺減容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如做好患者的呼吸變化情況記錄、觀察痰液性狀、觀察皮膚飽滿度與彈性、統(tǒng)計出入量以及評估體力水平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臨床護理,術前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給予有系統(tǒng)性的健康教育,訓練患者腹式、胸式呼吸功能,訓練患者有效咳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給予科學營養(yǎng)支持;術后加強對呼吸道的管理,胸腔閉式引流護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病情,同時鼓勵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13療效評定標準[2]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指標有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有改善,但并不明顯,指標改善略有改善;無效:不符合上述情況??傆行?(顯效+有效)/患者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肺氣腫為常見慢性阻塞性肺病,其特點為肺部組織破壞以及肺膨脹,而重度肺氣腫對患者威脅較大,采用內科治療也僅能減輕病情而不能逆轉疾病的進展[3]。重度肺氣腫患者住院時間長,基本癥狀嚴重,因此不僅需要適宜的治療方法,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法也十分重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規(guī)護理常常難以滿足需求,因此更加適宜的護理方法十分重要[4]。
綜合護理干預為包括一系列護理操作在內的一種護理方法,較常規(guī)護理更加全面,首先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加入心理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由癥狀產生的負性情緒,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療,充滿治療信心,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并且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呼吸功能以及咳嗽訓練,輔以定期的呼吸道清理可以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提升,并且掌握正確的咳嗽排痰方法,使呼吸道保持暢通,對患者病情十分有利。且同時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使患者在出院后可快速適應正常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肺氣腫緩解時間及接受臨床治療的時間更短。說明綜合性護理對重度肺氣腫患者可產生有利作用,較之常規(guī)護理更有優(yōu)勢。并且其減輕了患者癥狀的同時,還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節(jié)省大量的醫(yī)療資源,同時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
參考文獻
[1] 吳少芳.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肺氣腫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44-45.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勝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3] 任平.肺氣腫患者的臨床護理觀察與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1):6620-6621.
[4] 謝春暉.肺氣腫患者的護理觀察與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12):2676-2677.
(收稿日期: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