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云
【摘要】當前通用技術課程改革面臨著課程定位“偏技術化”、課程實施“去生活化”、課程評價“純應試化”等問題,以及“多元化與個性化”、“全球化與國際化”等多重挑戰(zhàn)。通用技術學科學習力框架包含“知識與經驗”、技能與思維”、“批判反思”、“實踐交往”等要素。把學習力構成要素與學習力提升策略、評價方法等進行有機結合,發(fā)揮理論在應用中的作用。
【關鍵詞】學習力;通用技術;學習;評價
一、學習力概念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就提出了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新理論,特別是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實踐之下,有一股勢不可當之形勢。美國哈佛大學教授Kirby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豐富了學習力的內涵。他認為學習力應該是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綜合體。還包括興趣、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通用技術學習力是學習者通過實踐與活動、協(xié)作與交往等過程學習技術,從而積累歷史知識與經驗、培養(yǎng)認知策略與反思精神、涵養(yǎng)求真意志與進取、批判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活力。從廣義上說,人類的實踐與創(chuàng)造活動,就是人類學習力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人類活動與技術認識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學習力,簡單地講,就是一個人的學習意愿、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理念之總和。
二、通用技術學習力的養(yǎng)成
1.學習毅力。
(1)目的性教育。在學生初次接觸通用技術課時,教師就應該強調學習通用技術的重要性,同時結合身邊的實際,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無論升學、就業(yè)、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技術,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從內心深處對通用技術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責任感。
(2)樹立榜樣教育。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用具體直觀可模仿的榜樣。物理學家丁肇中,進實驗室做實驗,往往一連個把星期吃住在實驗室中,關注著實驗的進展。同時讓學生在自己年級段里找一個特別有毅力的同學,起點相同,甚至較低,暗暗地將他(她)作為自己的榜樣,處處去模仿之。使學生懂得沒有學習的堅強意志和頑強毅力,是不可能攀登科學的高峰的。
(3)創(chuàng)設疑難情景。學習毅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靠我們從小的磨礪、鍛煉而來的。學生的學習愿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適當?shù)囊呻y情景,磨練學生的意志。有利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鼓勵,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磨練自己的意志行為。
2.學習動力。動力是構成學習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提高學生學習力的基礎和前提。最近我們就學習動力問題對我校初中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當問到“學習的動力是什么”時,回答最多的是“考試”,第二是“興趣”,第三是“成就感”,其他有“好奇心”“獲得更多知識”“挑戰(zhàn)性”“父母的期望”“同學影響”等。為什么學生把考試當作學生的第一動力呢?這既反映了我國應試教育的現(xiàn)實,說明學生把考試成績看得很重;同時也表明,考試本身也是一種挑戰(zhàn),考好后會有一種成就感,會獲得同學的欽佩和家長的肯定。善于學習的人,應該是善于培養(yǎng)自己學習動力的人。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對學習保持強勁的動力呢?(1)不只是去做感興趣的事,而要感興趣地去做一切該做的事;(2)自信是增加學習興趣的動力;(3)多問自己“為什么”;(4)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適當?shù)貐⒓訉W習競賽;(5)肯定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進步。
3.學習能力。通用技術課上需要動手去實踐技術,但更需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先聽再動手,這樣才能學得又好又快,而不至于處處是漏洞。在通用技術學習過程中,協(xié)作與交往的形式與其他學科大同小異。由于“協(xié)作與交往”和“實踐與活動”的密不可分,學習力在這兩個要素方面的體現(xiàn)表述如下:(1)“傾聽”:尊重與信任;(2)“交流”:理解與溝通;(3)“協(xié)作”:付出與競爭;(4)“分享”:體驗與反思。第一次上《制作孔明鎖》實踐課,上課鈴響過后,同學們只顧著擺弄著面前的鋸子,鑿等工具,企圖通過自學來展示自己學習能力之,但這是不對的。而那節(jié)課的結果自然也是可以預見到的不好。課堂上,我及時進行引導、答疑,檢查每一個學生實踐操作的程度。對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放手讓他們鉆研,并請成功的學生當小教師,激發(fā)大家的好勝心和不服輸?shù)木瘛?/p>
4.學習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就是人產生新東西的能力。隨著世界變化日益復雜,通過發(fā)現(xiàn)新方法和不同的方案或創(chuàng)造新事物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正變得日趨重要。智力的高低已不再是擁有知識的多少,而是遇見困難時如何行事。因此,通過多種途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交流與合作的技巧、增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我們通過研究和實踐,提出創(chuàng)造的過程或者說是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明確挑戰(zhàn)(或任務);根據(jù)挑戰(zhàn)探尋相關設計要求并進行設計分析;通過頭腦風暴等途徑產生新想法新方案;經過評價與反思,擇定最佳方案;根據(jù)最佳方案準備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并付諸行動。在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中又會遇到新的挑戰(zhàn),開始新的創(chuàng)造過程。
三、通用技術學習力的提升策略
1.通過通用技術學習目標與目標定向綜合引導,全面激發(fā)學生的通用技術學習動機與愿望;
2.教師在學生通用技術學習力形成過程中及時進行教學干預,促進學習力持續(xù)不斷發(fā)展;
3.通用技術教學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學習評價手段,發(fā)揮評價對學生通用技術學習的引導與激勵作用;
4.在通用技術學習活動中,教師盡最大可能個別化指導學生的通用技術學習,讓每一個學習者都得到發(fā)展;
5.在通用技術學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功能,實現(xiàn)教與學效果的最大化。
四、學習力提升的評價
對學習力提升的評價,是監(jiān)控學習過程、改善學習組織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學習成效的依據(jù)。評價是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科學課程改革也越來越關注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評價,積極探索如何通過紙筆測試形式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力與科學素養(yǎng)。從前面對學習力的內涵界定來看,評價學習力大小要綜合考慮幾個要素:
一是評價方式多樣性。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的弊端,作業(yè)評價實施多主體評價,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這樣評價才顯得和諧、民主。評價時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獲得公正、客觀的評價。另外,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是綜合素質提高的快慢。學習會引發(fā)自身變革,學習成果的內化表現(xiàn)為學習主體綜合素質的提高。就個體來說,為防止在大多數(shù)組員完成學習任務時個別成員“偷懶”,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展示出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采用課堂提問或檢測來完成;就團隊而言,除了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各負其責外,對各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和合作互動情況進行評價。因此,應把個體和團隊實現(xiàn)自我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的快慢,作為評價學習力大小的重要標準。
三是學習能力的大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真正體現(xiàn)教為學服務這一教學宗旨。學習是學習主體獲取有效知識信息,并且繁衍新的知識信息的過程。單位時間內,獲取并繁衍有效信息越多,相對來說,學習主體的能力就越大。
學習永無止境,發(fā)展更無窮期。隨著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的活動在全社會蓬勃興起,把學習當作一種修養(yǎng)、一種覺悟、一種境界的理念必將在教師隊伍中形成共識,變成每一位老師的共同愿景。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探索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21世紀的競爭決勝在學習力》 世紀知識出版社黃鶴飛著2004年3月
[2]《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張華 著2000年6月
[3]《現(xiàn)代課程與教學研究新視野文庫》叢書教育科學出版社 裴娣娜主編2005年
[4]《教學中如何進行過程性評價》浙江教育出版社 ? ? ?管光海主編1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