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敏
語文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范本,大多篇章蘊含意境美、語言美、形式美以及結構美等特征,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利用價值。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能讓學生道德情操高尚,審美情趣健康,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閱讀鑒賞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感知美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我們在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中,感知能力應該是基礎和前提,有感知才有興趣,有興趣才能思考,發(fā)現與領悟美。
1.指導學生閱讀時感知美
自主閱讀和個性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學生能在作者遣詞造句和意境創(chuàng)設中發(fā)現和感受美是獲得審美能力的前提。如曹文軒的《前方》是一篇由攝影圖片和文字構成的攝影散文,揭示出人生真實的境遇。學生在閱讀中會感受到大師捕捉的精準和用語言轉換圖片內容的精當,在圖文對照中學會如何感知圖片蘊含的生活之美,在“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等語言的體悟中,感受人類守望自己精神家園的情感之美。在江河的《讓我們一起奔騰吧》的第三部分,在一連串的比喻、擬人層層蓄勢推進的,用兩個梯形的排列形式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其立體建筑美,從而感受其中要表達的坦誠、純潔、信任的生活意蘊。再如余光中《聽聽那冷雨》中將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雨做橫向和縱向的尋覓,在聲聲冷雨的音調中傾瀉著懷鄉(xiāng)的淚、思鄉(xiāng)的血,令人情思郁郁,愁腸百轉;具有樂感的語言穿越生命,讓人感知那一縷脈脈的鄉(xiāng)土香??梢?,學生在閱讀中需要感知才能感受藝術美。
2.教學中營造氛圍感知美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發(fā)現和感知字里行間的藝術美,更要引導學生個性化和多向思維地感知美。如在《沁園春·長沙》的學習中,“獨立寒秋”中“獨”的理解是個重點,我們可以讓學生思考不同身份的人獨立潮頭或是高處的樣子,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詞中的情景和意境。這里學生能夠感受到詞人的孤獨、獨特和特立獨行,然后讓學生結合該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從高遠的深秋境界中想象出詩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與坦蕩從容、臨危不懼的形象。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手段也是重要的營造氛圍的方法。如在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教學中,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對內容表述的沙畫視頻和范讀結合,讓學生感受詞中的畫面的凄切之美與思戀的痛徹之情,讓學生很好的感知這首婉約詞的意境之美。
二、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有效的鑒賞能力的提升,學生不僅能夠發(fā)現美,還要能賞析美,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意圖、手法和主旨,從中獲得美的熏陶。
1.加強誦讀訓練,玩味中獲得鑒賞能力
優(yōu)秀篇章一般文字都是俊采贍麗的,其中蘊含著藝術表現和情感表達之美,我們感受和鑒賞藝術美需要借助語言文字,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來體悟、玩味,分析其中的審美價值。如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幾處地壇景物的描寫,學生反復地讀,能讀出動靜結合的手法和生動、新奇、細膩的特點,從地壇滄桑的歷史與小生命渺小生存、思索、奮斗的快樂中感受時間的無情和現實的殘酷,與作者獲得了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對現實的啟迪,可以鑒賞出這是作者的心路歷程的外化與從這鮮活靈動的生命世界中意識生命的價值,從而勇敢地面對現實與未來。對我們學生的啟迪就是面對困難和挫折不是抱怨、不是放棄的情感。再如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讓學生結合注釋進行誦讀,重點是讀出詞中的用典及其含義,那么,學生就能在詞人深沉的愛國情感中獲得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
2.加強表達訓練,表述中提高審美能力
語文學習中,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是用自己的語言合理地將感知、感受和體悟到的美表述出來。這里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用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解答,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或是寫讀后感。如在劉亮程《今生今世的證據》的學習中,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分析討論文中“今生今世的證據”指的是什么,以往的生活需要證明和為什么需要證明、怎么證明,這些證據都消失了,故鄉(xiāng)是否還在等問題。然后通過評點的方式對文中的一些有深意的詞句,從內容、情感、手法等方法進行深入的鑒賞學習。如文中寫我走的時候用“隨便”修飾三個動作的作用,第4段連續(xù)用了七個反問和連用六個“真的”的含義與作用,第8段中生命的消失“是否也與一粒土一樣歸于沉寂”的含義等等。這篇文章學習之后,讓學生對熟悉的“家園”有新的和更深刻的認識,寫寫自己對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對劉亮程精致豐厚雋永的工筆略加淡彩渲染的語言進行分析,對《今生今世的證據》精巧構思進行鑒賞,對劉亮程散文的有詩意,意境美的表現藝術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