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語文教學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為學生樂學、想學、會學和堅持學。要達到這一目標,就應該在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課堂方面著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諧師生關系
觀念是前提,興趣是根本。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表明: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它表現(xiàn)為一種好學精神,它是一種強大的內趨力,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自發(fā)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對象,對學習充滿熱情。因此,首先就要求教師建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教師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教學時語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動人,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的學習;對學生的評價要以表揚為主,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尊嚴,要讓學生有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和渴望。同時,要注重與學生溝通,了解其認知規(guī)律和興趣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主動與學生交朋友、談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使課堂氣氛和諧民主,給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的環(huán)境,使學生敢想、敢說、樂說。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有必要時幫助學生“跳一跳”,讓他們摘到“桃子”。當通過努力取得進步時,給予表揚、鼓勵,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分層提出要求,運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善用發(fā)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讓課堂充滿活力
古語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實際狀況,體現(xiàn)出不同層次的合作。合作性學習主要在課內進行,以小組為主體單位而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體發(fā)展的教學活動。它以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集體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對話,有利于優(yōu)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如在小組討論中,怎樣合作學習,怎樣抓重點、難點,怎樣提問,怎樣討論質疑,教師都要重點指導,適時點撥,由面到點,由扶到放,逐層深入,進而讓課堂充滿活力。如,教學《變色龍》時,我提出:題目為什么叫“變色龍”?文章的線索是什么?整個案子隨著什么的變化而變化?變了多少次?變色龍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然后分學習小組進行討論。由小組長組織,讓小組成員每人都發(fā)言,并做好記錄,然后小組總結,推選最優(yōu)秀的學生在全班發(fā)言,最后老師進行總結點評。效果很好,學生人人都參與,人人都得到發(fā)言的機會,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技能。又如,課文《白楊禮贊》,這篇散文文筆優(yōu)美,很有欣賞價值。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很有感染力。結尾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一個小片段練習,描寫或贊美一種植物,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然后評出寫得最好的一篇。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語文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應多采用“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在攝取已有的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究,獲得新的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這樣,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開放形式的學習中,讓課堂充滿了活力。語文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疑難問題,應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像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耐人尋味的課文結尾以及自然界的神奇等,凡是產生疑問的,都可以作為探究的對象。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對于孔乙己的死,作者沒有明確,只是給讀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學生們會提出疑問:孔乙己是否真的死了?我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大膽推斷,就這樣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有的說,孔乙己那么喜歡喝酒,現(xiàn)在這么長時間沒有到酒店了,說明他死了。有的說,孔乙己盡管窮,但他一般不會欠賬,這十九文錢欠了這么久,從中秋到年關再到第二年的端午,直到老板不再提了,說明他死了。有的說,從孔乙己前面的“排”錢到后面的“摸”錢,說明孔乙己已經到窮途末路了......通過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探究出孔乙己的確死了。我認為:很多知識老師講了學生不一定能記住,但通過學生自己探究,談論出來的,一般都記得很牢。我在教學中真正體會到讓學生探究學習的甜頭。
三、創(chuàng)設寬松環(huán)境,使課堂開放而又充滿活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眲?chuàng)設一種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感到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只有當教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如饑似渴地學習豐富廣博的知識。
四、運用多媒體設施,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
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制作課件,可以創(chuàng)設出開放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精選那些和課文內容、意境、作者、情感相和諧的樂曲,在教學開始階段營造氣氛,在教學過程中烘托氣氛,還可采取配樂朗讀等形式,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利用圖畫、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既能體現(xiàn)學科之間的融合,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三峽》一課時,先播放從網上下載的《三峽》視頻片段,使學生仿佛來到了“三峽”,然后自然點題,引出了《三峽》一文的學習,這時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發(fā)了,由此提出學習任務,在學生心中形成“認知”沖突,激起了求知欲望,激發(fā)了學生興趣。緊接著要求學生讀課文,并配以三峽的音樂風光。在揭示文章重點時,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重點展現(xiàn)三峽的奇山和秀水,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只要教師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營造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課堂,就一定能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樂趣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增強綜合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