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映麗
摘 要:現(xiàn)在技工院校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對英語課缺乏興趣現(xiàn)象,本文針對這種現(xiàn)狀進行了解決方法的探討:分析探究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總結(jié)了筆者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想法,以期對技工院校英語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技工院校 興趣 溝通 記憶 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情的了解是教師因材施教的關鍵。教師們面向的是技工學校和高級技工學校各專業(yè)的學生。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講,他們的注意力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同時具有基本的觀察能力,自我意識較強,擁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有自我展現(xiàn)意識與欲望。但是另一方面,他們的文化課基礎尤其是英語課基礎較差。因此技工院校學生不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更加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肯定。對于學生們普遍覺得頭疼的英語課堂,老師應該怎樣做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呢?
在設計一節(jié)課時,可以采用提升興趣、溝通法、組塊記憶法等教學方法。
下面,筆者就把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想法與做法和大家分享。
一、提升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教學中,筆者始終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活動是幫助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主要的教學手段。
1.英語課前熱身活動
日常教學中,學生課間通常會比較疲憊,尤其是在高三,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會非常差。因此,為了能在課堂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筆者在教學中會不時地安排同學進行role-play、English speech、small talk show等熱身活動。這些熱身活動極大提高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2.小組競賽
小組競賽是教師常用的課堂活動之一。一般教師通常把學生按照座次進行分組,然后進行小組競賽。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男生的課堂表現(xiàn)積極性要低于女生的積極性,因此,筆者在分組時就把班級學生分為男女生兩組。另外,為了避免出現(xiàn)只有幾個學生參與的現(xiàn)象,在小組競賽規(guī)則中,筆者要求一個學生只能參與一項活動,并且每一個活動根據(jù)難易程度給予不同分值。這樣給更多的學生尤其是弱科生或者心理素質(zhì)弱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進行鍛煉和展示。
3.錄課留影
筆者學校2012年建成自動錄播室,筆者利用這一資源優(yōu)勢多次進行了錄課。學生在錄課過程中表現(xiàn)更加專注,課堂表現(xiàn)也更加活躍。錄完課后,筆者將錄課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在欣賞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的同時,也更加期待這樣的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提升了對英語課堂的喜愛和期待。
4.安排弱科生參與聽寫內(nèi)容的確定和批改
聽寫是英語課堂中常見的環(huán)節(jié)。在批改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尤其是弱科生會經(jīng)常犯同樣的錯誤,雖然經(jīng)過老師的批改以及自己的改錯會有所改善,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這樣的錯誤還會繼續(xù)出現(xiàn)。而老師對于這樣的錯誤卻變得非常的敏感。因此,經(jīng)過反思后,安排弱科生與筆者共同進行聽寫內(nèi)容的確定和班級聽寫的批改。通過這樣的活動,弱科生能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以及部分同學的實際與老師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使聽寫更有針對性、時效性。而學生通過批改過程能夠把自己常犯的錯誤或者不熟練的內(nèi)容進行反復強化,從而讓自己的英語基礎知識得到有效的糾正和扎實的鞏固。
二、溝通法
親其師,信其道。對于教師而言,除了英語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組織能力外,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最直接、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就是教師的個人魅力。而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和認真程度往往左右著他們英語學習的效果。而能夠把教師的魅力和學生的態(tài)度有效結(jié)合起來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溝通。溝通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老師能更了解學生、更懂得學生,也讓學生能更理解老師、更親近老師。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溝通成為筆者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平時,作為班主任,筆者能夠有更加充足的時間與學生接觸。因此筆者經(jīng)常利用自習課或者零碎的時間找學生或正式或閑聊地與學生溝通,詢問他們的英語學習情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一些需求和想法。學生也非常樂意和期待與筆者進行交流。 另一種溝通的方式是作業(yè)。在平時的作業(yè)中,筆者也利用批改的機會給學生寫幾句建議或者鼓勵的話,而學生也有時會在交作業(yè)時給筆者留言,說明自己的作業(yè)情況。溝通的結(jié)果不僅僅是學生節(jié)日的祝福,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于學科學習更加濃厚的興趣和對于老師足夠的信任。
三、組塊記憶法
在英語學習中,記憶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任務和基本要求。但面對浩如煙海的英語零散知識,有些同學只能機械地進行記憶,即便有些同學記住了很多知識,他們可能也無法很確切的對于所記憶的知識有合理的認識。結(jié)果導致的是有些同學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一個句子中所有單詞都認識,但是這個句子的含義卻弄不明白。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在日常教學中,筆者也在反思如何讓學生記憶更明白、更深刻。
組塊記憶就是一種較為合適的方式。組塊顧名思義就是將一些零散的個體信息通過相似性或其他原則進行組織從而組成一些更大的模塊。它的意義就在于能夠?qū)⒘闵⒌膯蝹€信息變成一個有一定意義的信息群。這種方式其實在大家的教學中也經(jīng)常用到。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應用于單詞的記憶中。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詞語的呈現(xiàn)需要在典型的語篇中進行,這樣才有利于學習者理解詞語的含義,搭配和句法位置。脫離了語境,單個詞語的意義就無法確定。只有堅持在語篇中學習詞匯,才能讓詞匯在語篇這片沃土中煥發(fā)生機,彰顯生命力。這樣就一定能加強詞匯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燃起學生學習詞匯的熱情,解決好詞匯學習這個難題。主要是從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讀后(Post-Reading)三方面在語篇中學習詞匯。
1.讀前(pre-reading)
在學習課文前(pre-reading),利用前置作業(yè),在閱讀中感知詞匯,體會詞匯用法,為詞匯的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蛟赪arming-up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本模塊的主題和課文內(nèi)容,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或視頻,用英語釋義及進行講解、話題討論等,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感知生詞的含義。
2.讀中(While-Reading)
立足課本及《21世紀報》等閱讀材料,深度挖掘,在語篇的精讀中(while-reading) 猜測詞義,既學習了詞匯,又和高考接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猜詞悟義能力?!霸~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詞語的使用受制于特定的語境,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因此我們不能抽象地、孤立地討論某一單詞的意義和用法,必須立足語篇,準確理解單詞的含義。
3.讀后(Post-Reading)
在閱讀語篇后(Post-reading),采取各種形式練習,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鞏固所學詞匯,在語境中將詞匯學以致用。學生學習詞匯后,遺忘很快,如果能把所學詞匯應用到具體語境,既可以鞏固所學詞匯,提高單詞記憶效果,也可以讓學生活學活用,將所學詞匯以靈活方式輸出,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四、小結(jié)
總之,學習興趣是每位學生學好本學科的基礎,也是教師們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的首要任務。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學習就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只有當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的時候,他們才會不畏學習的艱難、積極地主動地學習,在和諧的氛圍中探究并完成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