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婭
【摘要】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知活動,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新授知識預先進行了解、質疑、思考的求知過程。教師應要求學生堅持課前預習,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 預習 有效 方法 自學能力
預習,上課,復習構成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預習課文是學習課文的前奏,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預習的重要性。未來社會中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能否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學科。因此,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預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以為是預習。結果與老師要求的甚遠,預習與不預習半斤八兩,那么如何搞好預習呢
首先,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
預習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講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也要備學,這就是預習。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課文,找出新課文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冬F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預習:“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憋@然, 預習是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習行為。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非常被動,而且還會手忙腳亂,課堂效率也不高,在復習的時候更是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么上課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課堂記錄也有了重點,對教師啟發(fā)性問題的反應就快,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還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預習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特別是剛上初中的同學,他們認為既然老師上課要講,到時候認真聽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預習呢?有的同學甚至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顯而易見,這種觀念完全是錯誤的。為了取得聽課的主動權,提高學習的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那么勢必摒棄這種觀念,重視預習,才能有效地吸收所學的知識。
其次,讓學生明確預習的任務和目的
預習的任務是分清新課中已知和未知,發(fā)現問題,做好聽課的準備;預習的目的是加強聽課的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
最后,講究有效的預習方法
(一)常規(guī)性預習
1.閱讀。閱讀內容包括單元內容說明、課文前面框內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教材、課文的注釋、課后的“研討與練習”。這是預習的第一步。在預習課文時,既要默讀,又要朗讀。在默讀的時候,把著眼點首先放在把握課文大意或故事梗概上,同時注意文中格言、警句,確定朗讀的基調和情感。朗讀要力求不讀錯一個字,也不能漏字添字,讀音要正確,要讀得“自然上口”,有時還需要有表情朗讀。《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要了解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通讀單元各篇課文,在這過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課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個性來。當具體預習每篇課文時,課前的提示及課后的練習均要去讀一讀,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當然,重點讀的還是教材。一篇課文,我要求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至少讀兩遍,第一遍主要是略讀,感知課文,弄清文體。第二遍精讀,要求學生按照以下幾個步驟去研讀課文。
2.勾畫。勾畫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勾畫出來。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主要有三種文體,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雖然新教材已經淡化文體的講解,但是作為常識性的知識,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并掌握,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因此在勾畫的時候一定要因文而異,不同的文體勾畫的重點是不同的。
例如,在閱讀記敘文的時候,著重勾畫一些提綱挈領的語句,特別是能夠概括文段中心的句子,同時把握文章中的六要素,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寫作結構。
其次是把一些表現力較強的字詞找出來,加上著重號。
再次是勾畫一些自己認為比較優(yōu)美的、重要的或者是不理解的語句,并進行簡單的思考。這樣就會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
3.制定預習表。此環(huán)節(jié)主要由學生在閱讀、勾畫、查閱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并完成,它能夠反映每一個學生的預習情況。預習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填寫課題、文體、作者及其相關情況;二是對文章內容的梳理;三是提出難點和教學建議。預習表既可反映學生預習的效果,又可為教學傳遞信息,教師經過歸納、篩選,再把它融入課堂,列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指導學生學習,就可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的幾種預習方法適用于比較簡單的文章。在學生預習習慣未養(yǎng)成之前,教師一定要悉心指導,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并且預習作業(yè)也要認真檢查,否則便會流于形式,一旦習慣養(yǎng)成,教師就可以放手,在上新課之前只需要提醒學生做就行了,但偶爾也要抽查一下,以免個別學生偷懶鉆空子。
(二)深入性預習
這是學生在常規(guī)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入研讀,一般適用于難度較大的講讀課文和復雜的文言文。我指導學生主要從語言、文章主題、綜合性的問題幾個方面去思考,然后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書面的形式寫出來,可以接著前面的預習作業(yè)寫,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發(fā)現的問題越多,學習氣氛就越濃厚,教學效果就越明顯;如果課文難度大,學生質疑少,情況就會相反。例如,七年級下冊《丑小鴨》一文中,關于丑小鴨為什么能變成美麗的白天鵝這一問題,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答案是五花八門,有學生說這個問題出得太怪了,它本來就是一只天鵝蛋孵化出來的,長大當然要變成天鵝;有的說是它自己不斷追求奮斗的結果;還有的說這是作者安徒生為了讓小讀者成為一個有追求的人,故意安排的這個美好的結局。又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的《楊修之死》,關于這篇文章楊修之死的原因之說,書上列出了三種,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會注意到,并且進行思考。再如七年級上冊《傷仲永》一文中,仲永的才能為什么會枯竭?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能夠發(fā)現并深入思考,那么在課堂上必定會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的火花,課堂就會愈加精彩,學生的收獲也會更多。
預習習慣是良好的習慣之一,培養(yǎng)他們形成積極的,主動的,自覺的習慣,就是在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以上的預習方法是我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當然,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付出很大的心血。總之,只要我們努力地工作就一定會有收獲。